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书育人》2014,(7):F0002-F0002
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该校秉持“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逐渐形成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自主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发展。该校从三个层面构建了“自主教育”的操作框架:一是学校层面,让学校在自主管理中和谐发展;二是教师层面,让教师在自主研修中主动发展;三是学生层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南通市特色学校”、“南通市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南通市节能减排先进学校”、“海安县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海安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2006,(10):F0002-F0002
礼士胡同小学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所普通小学。1998年,礼士胡同小学参与了东城区科研课题“小班化教育”研究。以此为契机,学校努力寻求发展中新的生长点,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充分的教育”作为办学宗旨,进一步确立了学校的发展方向——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同样优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所招收家境贫寒学生的免费学校,我们倡导“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模范公民”的办学理念,坚持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扎实、规范地推进区内“减负增效”的各项措施,学校教育质量保持高位稳定,“精品、优质”学校的内涵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杨苏 《大学时代》2006,(11):191-192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创新实践过程,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是其重要特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动力,烟台三中进行了“阳光教育”学校改革探索。打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关注前20%的学生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从关注部分教师到关注全体教师;实施科技创新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教师们自主进行教育实验;通过“阳光教育”教师发展论坛、班主任“主题活动”论坛、“青年教师联合会”等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带动学生们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2014,(9):F0002-F0002
德育队伍建设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保证,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构建了一支重科学、讲实效的德育工作团队,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将“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德育文化内涵贯彻到课堂学习、班级管理、校园文化活动中。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我,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动力”和“幸福源泉”,学校在班主任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发展培训中,遵循“四个关注”原则,即关注学校德育工作主体、关注班主任个人需求、关注班主任工作行为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关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技能技巧,使学校班主任群体成为拥有教育智慧、理解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8.
宋华国 《考试周刊》2011,(66):206-206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阵地.随着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高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现在“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行动指南。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前景.对于肩负重任的德育工作者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使学校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毕盈 《天津教育》2021,(1):39-40
“幸福”来自我们的生活经历,源于我们的心理体验。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发展特色,我们以“做幸福的中心人”为方向勾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蓝图,确立了“让每一名中心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中心教师愉悦快乐地工作,让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精彩印记”的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们以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让快乐写在脸上,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加强环境教育 创建绿色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关注教育、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因此,要自觉地把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看做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生存、种族延续、人类发展的大事来抓,看成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寻求和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环境素质和环保道德修养。一、绿色学校的内涵所谓“绿色学校”,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11.
"我们推出新优质学校,就是要走出依靠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益的惯性,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新优质学校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些学校不会享受特殊的政策和资源,他们更像是教育改革‘志愿者’展开先行探索。”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时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这样表示。2011年初,上海启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基础教育的革新在上海抛锚起航。2012年末,上海“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已然成为夯实一方教育的领航者,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先后聚焦报道。所谓“新优质学校”,即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能得到充分满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内心世界,让学生浸润于丰富的课程中,逐渐成长为情感丰富、生命旺盛而富有追求的人,这是新优质学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孙骊 《上海教育》2015,(Z1):118-119
学生成长足迹档案的建立,旨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我们的孩子深刻体会到在参与学习与活动中所收获的成果就犹如“百宝箱”的珍宝,值得珍藏。自市教委出台“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之后,所带给学校教育的冲击是很大的,它更注重的是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评价,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它给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每个班都存在着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呢?下面就从我身边的实例谈起。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15,(6):2-4
1学校章程推进依法治校,总结提炼“LOVE”内涵5月,学校推进依法治校,修订、完善了学校章程,明确了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提出“LOVE”观,并进行内涵界定:Listen:倾听学生,关注需求;Observe:观察学生,支持发展;Value:尊重学生,激励梦想;Enjoy:欣赏学生,享受成长。设计并制作了新的校徽,形成了学校“爱让梦想成真”的标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南街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优良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力促人人发展,务求人人成才”为教育宗旨,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  相似文献   

16.
在弥河的入海口,在莱州湾的西南岸,有一所风景别致的农村小学,这就是雒坊市滨海开发区河套小学。这所始建于1958年的乡村小学多年来一直秉承“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宗旨,遵循“树立品行、张扬个性、发挥潜能、强健体魄”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建设,让学校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探求知识的学园和快乐成长的乐园。近年来,学校更是以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革为龙头,  相似文献   

17.
何文斗(成都树德中学校长):“三让一树”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新思想,是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它的“新”集中表现为明确提出了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新标准”和实现“新标准”的有效途径,即:“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三让”标准和“树文明校风”之途径。以“三让”为标准来评价学校工作,这就破除了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以升学率高低为唯一尺度来衡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校长、学校工作业绩的旧观念。因此,“三让一树”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摒弃“应试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国主流教育转向关注人的意义,而不是关注人生起跑线的竞争之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以下简称“北二分”)张胜辉校长几年前就倡导“关注人的成长,让每个人都能舒展生命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因为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设置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应关注学生心灵转向爱、善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杨丽芬 《云南教育》2004,(13):10-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倡导建立并逐步完善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教育生态优化势在必行。学校教育生态优化,不仅要关注学校内部的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课后服务等问题,更要关注学校外部的家庭与社会。学校教育生态优化,旨在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学生发展的常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文章结合实践就“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优化策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