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8月1月至10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大专院校、军事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出版部门等98个单位的143名代表.出席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会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的全部活动.世界现代史研究会顾问、世界史研究所所长刘思慕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题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加强世界史研究》的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九十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7月28至8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教学,以及从事新闻、出版等工作的1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和英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苏联的对外政策、战后的冷战和军备竞赛、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战后美国与各国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同志应邀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报告。本届年会还对组织编写多卷本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丛书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作出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3.
我国世界历史学科规划工作会议于4月17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有关编辑出版部门的代表五十多人。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世界史研究工作如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审议了《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五年世界史学科发展规划(草案)》;酝酿成立全国世界史学会筹备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专题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五日至八日在华东师大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以及北京师院、北京大学、北京师大、武汉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大、山东大学、复旦大学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华东师大袁运开付校长和历史系主任吴泽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祝词。会议围绕二战起源的中心议题,从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绥靖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局部战争与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华北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天津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世界当代史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雅尔塔体系与战后世界格局”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21日至22日在天津社联举行。来自京津两地的世界史和国际关系问题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一致感到,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很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6.
1982年5月20至22日,华北地区世界现代史学会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政治学院、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出版单位二十二个。这次会议中心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探讨的问题有战后初期苏联对外政  相似文献   

7.
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广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世界历史》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1998年10月日12至15日在广州举行,正式与会代表50人,提交论文33篇.会议期间,代表围绕着“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外交流史”和“世界历史学科发展”三个中心议题就一些学术和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自由、热烈讨论.下面就根据代表提交的论文和会议中的发言对会议的学术成果作一大致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5月在芜湖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131名专家、学者。他们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90余篇。与会代表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历史的一系列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现将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问题是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认为,过去一般都说法西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不确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中日战争、欧洲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欧洲战争和苏德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华北地区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和外交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研讨会”于1995年6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外交学院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的近60名学者到会,会议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关系”为主题。学者们提交论文和有关资料20余篇,现场发言30余人次,仅据所记分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盛顿会议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中、荷、比、葡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根据帝国主义各国力量的新对比,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从而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拟就这次会议中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为争夺这一地区霸权所进行的明争暗斗,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1.
1982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中南地区首届学术讨论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参加者有武汉大学等二十一个大专院校共四十一名代表.会议就苏联农业集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特点、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关系、第三世界与超级大国的  相似文献   

12.
高福进  蒋雪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38-140,78
2009年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年会暨第四届世界史研究青年论坛于初冬的11月29日召开,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个高校历史系学科及科研机构的世界史工作者以及部分中学的世界史教师代表50余人齐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来自上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和青年论坛,  相似文献   

13.
1979年8月3日至12日,世界现代史学术讨论会在兰州甘肃师范大学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我国解放以来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一次空前盛会,除台湾省外,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代表参加.出席这次讨论会的综合大学和民族学院有二十八所,高等师范院校有三十八所,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列席这次会议的有解放军政治学院等大专院校和新闻出版等十八个单位,共有一百七十人参加.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43年10月19-30日,为了讨论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和建立战后和平问题,在莫斯科举行了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后来中国代表也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发表的文告之一是《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在这一宣言中,提到战后盟国应致力于和平和安全事业,尽速建立一个以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21日-10月7日,苏、美、英三国和中、美、英三国分别在美国华盛顿郊区乔治城的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会议.会议根据1943年10月四国莫斯科会议所发表的"普遍安全宣言"的决定,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并且建议将这一组织定名为联合国.  相似文献   

15.
尼米兹是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打败了日本海军。1945年9月3日,他代表美国参加接受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战后任美国海军部长。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11月21日至22日,世界史精品课程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承办,来自全国近二十所高校的三十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蓝教授和梁占军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著名世界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17.
上原专禄是战后日本世界史理论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试图通过创建世界史理论以树立日本国民的“主体地位”,从而解决战后日本所谓“民族独立”的国际地位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上原世界史理论的创建,某种意义上也是战后日本基于国际秩序变革,主动调整世界史认识的一种体现。该理论为破除战后日本历史研究和教育中的“西方中心论”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1月24日,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研讨暨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总结中国世界史学科改革开放后40年来的辉煌成就,推动世界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全国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50余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执行院长沐涛教授主持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曹友谊教授致欢迎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国务院学科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史研究动态交流会于1980年4月下旬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世界史学会筹备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世界历史》杂志编辑部联合筹备召开的。三十二个研究、出版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六十一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十五个国别史、断代史或地区史的研究会(或筹备会)的负责人。这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后,世界史上升为历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升格经历了漫漫长路。升格后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世界,会促进世界史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全面发展,世界史学科的老师和学生将大有作为。同时,世界史学界在顶层设计、专业期刊建设、二级学科划分、院系教研室调整、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年来,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世界史学界召开多次会议,组织多次笔谈,就世界史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