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出了不少名人,李宇春算一个,郭德纲算一个。李宇春,一个不到二十的小女孩,在超女的舞台上PK了众多对手,一举成名,不但国内的媒体争相报导,就连美国《时代周刊》也把女孩的照片刊登在封面上,让这位姑娘着实“秀”了一遭。郭德纲的成名,更是有趣,一个相声演员,潜心于茶馆苦修十年,终于修成正果,让“相声”这一处于鸡肋之地的传统艺术再次热门起来。如果真的能就此拯救这个行业,郭德纲的功劳怎么记,大家都心中有数。不知道诸位想过没有,这两位人物成功的诀窍在哪里?他们怎么会“火”得如此一塌糊涂呢?想来想去,我茅塞顿开,他们的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已于5月18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一场新闻大战的硝烟也已渐渐散去。作为将《财富》论坛引进中国并再度成为此次论坛的协办方,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赋予了论坛“财富与文化互动”理念的同时,也以他们精心细致的组织工作和良好的传播效果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那么这次论坛给媒体带来了什么?又给传播界带来什么?媒体将在论坛之后感受一个怎样的财富中国?经济与文化结合下的中国要向世界展示什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负责此次论坛协办工作的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钱小芊和国务院新闻办国际局局长江伟强、副局长徐英。以下是采访中的答问。  相似文献   

3.
《职业圈》2006,(5):39
2006年6月,世界杯在德国开战.尽管德国和中国相隔万里,但这丝毫阻挡不了球迷彭湃的激情.这样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事不但给球迷狂欢的理由,同样也为中小投资者创造了大量的商机.  相似文献   

4.
吴楠 《现代企业文化》2014,(12):127-127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媒体进入了一个被娱乐主宰的时代,电视的娱乐功能渐渐被强化,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是,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多,节目形式类似,内容大多围绕相亲、综艺、八卦等大众话题,在一派或热闹纷呈,或紧张刺激的炫目形式下,不仅仅是节目内容的日趋雷同化,更有“娱乐至死”的狂欢之态。许多人不禁要问,这是对精神崇高性的淡化吗?在新鲜刺激、消遣休闲式的感官满足之后,电视媒体到底还能给观众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九次《财富》全球论坛落幕,喧嚣渐渐散去,就像前八次一样归入了历史。这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三次《财富》全球论坛,而且进入了中国首都北京,值得玩味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是外国人来赚中国人钱的”,“这就是一次商业运作,如此而已”……与各种中国媒体上的称赞与高度评价相比,茶余饭后多了这些冷淡与讽刺。到底如何客观地评价这次《财富》全球论坛?这位新闻工作者的看法不乏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两岸春节包机首航国台办主任到机场为台胞送行2005年1月29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前往首都机场为春节包机的台胞送行。他说,终于盼来跨越56年时空的这一天,希望通过这次包机进一步推动直飞。热心推动台商春节包机的台湾“民意代表”章孝严也专程前来北京参加春节包机首航仪式。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万千:“这是56年来的第一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经历过比较艰难的等待和两岸民间交流,终于盼来了海峡两岸的对飞直航,可谓是‘两岸交流挡不住,包机已过万重山’。”两岸春节包机隆重登场,这一重大事件不仅吸引了两岸媒体的关注,也…  相似文献   

7.
《职业圈》2005,(2)
一年来,国内许多媒体纷纷报导了“奥宇可鑫修复技术”连锁经营项目。因为这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利润空间也较高、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后期管理的项目,从而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的目光聚焦。  相似文献   

8.
经营好公司才能招来投资者 媒体以前对我的报道也很多,其中主要是有关创业的经历,百度从2005年上市到现在6年的时间,上市以后我刻意地躲避媒体,虽然我不怕媒体,但是我也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对外宣传这个公司是什么样子,而是真正能够把这个公司得多好。  相似文献   

9.
李彦宏 《职业圈》2012,(4):52-53
经营好公司才能招来投资者 媒体以前对我的报道也很多,其中主要是有关创业的经历,百度从2005年上市到现在6年的时间,上市以后我刻意地躲避媒体,虽然我不怕媒体,但是我也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对外宣传这个公司是什么样子,而是真正能够把这个公司得多好。  相似文献   

10.
正自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以来,相关舆论持续发酵,给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抗疫行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背后所蕴藏的话语逻辑。就问题量级来说,此次疫情已经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中国媒体在疫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发生转变:不仅需要做好国内的报道,也要面向海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国外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在有关中国抗疫的报道和讨论中呈现出怎样的话语特征?其话语建构的逻辑是什么?对中国未来在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对外传播工作有何启发?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是全球关注的重大事件,中国成了世界媒体关注的中心,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国际认知和国家形象也必然要发生一次重大的转变。不仅奥运报道是一次正反后的合,在中外四百年来的文化碰撞中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奥运会是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一次热情拥抱,是中国展示自信、自强的一个重要舞台,也是外国媒体和民众重新认识中国的一次重要机遇,更是中国与世界的深度磨合时期的一次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传播的今天,我们时刻都处在无数的新闻信息之中。但同时我们也深感困惑,我们从媒体上所看到的外部世界是全面、客观、真实的吗?媒介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样的新闻事实而不是另外的新闻事实呢?他们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呢?至今,新闻理论界给我们的答案多是从新闻价值、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回答。而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切入,认为新闻作为现代国家部落化的一个重要机制,它的制作与传播是基于一种亘古已久的部落情感,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应变对策。部落情感和新闻部落化人类伊始,就是依地缘关系集聚而居,生活在某一区域的人…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05,(2):52-55
大量从农村涌进城市的“打工者”,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正在成为一个蓬勃壮大的社会群体,他们以不可低估的力量在推动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天,社会各界都越来越关注“打工者”的命运,2003年和2004年“两会专题”关键词的“三农”问题,就重点包括了打工者的生存发展问题。现在,海外媒体也在不同层面向中国“打工”群体聚焦。2004年,《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用了7个月的时间,追踪报道了一位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农村姑娘经历的故事。我们做对外传播的媒体记者最想知道国外受众想了解什么?我们的涉外记者也最应该知道我们的国外受众最爱看什么样的文章?而该文作者通过他的眼睛,捕捉和过滤了一个中国普通打工妹的生活场景,由于挖掘的深入,刻画的真切,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中国当代农民与时代共进的悄然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客观叙述中跃然纸上。一个外国记者所写的阿敏的故事,似乎给我们涉外媒体很多启示。在此,我们选编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以飨广大做涉外宣传的同行朋友们。  相似文献   

14.
业界信息     
新华网奥运媒体大战一触即发国外媒体更关注非赛事新闻除了奥运赛事,国外媒体关注什么?新华社的一个调查给出了部分答案。新华社对外部所属的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  相似文献   

15.
《财富》(Fortune)杂志由美国人亨利·卢斯于1929年创办,隶属于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由《财富》杂志主办的《财富》全球论坛,旨在把全球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跨国公司和世界经济面临的难题。该论坛每16至18个月举行一次,自1995年创办至今,分别在新加坡、布达佩斯、曼谷、巴黎、华盛顿、上海、香港等地举行过,此次在北京举行的论坛是第九届,也是《财富》全球论坛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世界媒体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媒体也着实火了一把,但热闹终归于平静,这次论坛到底给双方带来了什么?论坛主办方有哪些感言?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该论坛驻中国首席代表、CNN驻北京分社社长吉米。吉米(JaimeA.FlorCruz),菲律宾人,1971年来华,在中国生活了34年,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是西方记者中的中国通。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广西南丹发生矿难后,当记者问及矿工"死了那么多人,你们恨不恨矿老板"时,他们竟然说:"不恨,其实矿老板是个不错的人。"那么,黎东明这个人到底"不错"在哪里呢?矿工们认为:黎东明不喝酒、不抽烟、不搞女人,生活非常俭朴,他关心人,给家境特别贫困的民工发补助款,还为社会做了不少好事。谈到事故,矿工认为,井下冒水,这是天灾,黎东明又有什么办法?再说,出事后,矿老板按协议赔了款。一位贵州民工甚至以羡慕的口气这样说道:"两万块够可以的啦,我们干一辈子还赚不来这么多钱呢!"而2005年7月发生在广东的兴宁矿难,其矿主曾云高也是个"慈善家",也"为社会做了不少好事"。我不知道兴宁矿工  相似文献   

17.
现在,媒体上网已经成了全球报刊界的一种流行趋势。1995年5月中国邮电部宣布向社会各界开放因特网业务,这大概可以作为中国因特网传播的一个起点。因特网最初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的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王浩 《文化交流》2013,(4):39-42
伊莫金·希普坐在台上,主持人说她给杭州写了一首歌,在这种场合演唱穿越感十足,就像是贝克汉姆在黄龙体育场罚了一个任意球那样魔幻。介绍一下伊莫金。主持人称她是英国音乐人,1977年出生,自幼习古典钢琴,这为她后来转投流行摇滚和电子音乐锻铸了"不坏金身"。20岁时,她的第一张专辑《I Megaphone》震撼欧洲音乐界,甚至影响了一批前辈音乐人。她是词曲作者,也组建乐队当主唱。2005年的一张专辑《SpeakforYourself》,取得极大成功,在欧美权威音乐  相似文献   

19.
你管得着吗!     
刘瑜 《文化博览》2007,(6):12-13
有次看美国某地方选举的电视辩论,主持人问几个候选人:你们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什么?我当时想:好大的问题。这问题貌似简单,似乎所有人都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答案",但对它的回答及争论,实际上构成一部2000多年的政治哲学史。比如,一个自由主义者会认为,政府的目的,就是给自由的市场竞争提供法律的保障;比如,一个儒家知识分子会认为,政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道德的教化;比如,一个社会主义者会认为,政府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20.
徐耀庭,原《人民中国》杂志社副社长,近六年以 来,他一直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做新闻官。在此次“中 日两国人民友好画卷图片展”系列活动中,徐耀庭以对 新闻业务的了解以及娴熟的日语成为了一员干将,尤其 是在布展现场,他质朴的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2005年10月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 国神社,记者在北京一些报纸上看到日本65%的媒体都 对此持反对态度,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在日本工作了多 年的他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有哪些深入思考?在与国内战友 重逢时,他被哪些人和事“碰撞”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他对我们的对日宣传工作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带着一连串 的问号,记者与尚在东京的他连线了两个小时,在电话线 这端,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外宣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