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辉 《收藏》2007,(2):100-100
2006年10月15日,陕西扶凤县上宋乡红卫村一商周之际墓出土一件联珠纹提梁卣,盖,底同铭6字:“乍(作)大子丁[阝尊]彝。”同出青铜器还有鼎、簋、尊、、甗,礨、斗、戈、镳、泡等。  相似文献   

2.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李郁宏 《收藏》2006,(3):87-88
卣(yǒu)是商周青铜器中的盛酒器。在考古发掘中,卣通常和尊伴出,并大小组合成对。(弓鱼)国三卣是在著名的宝鸡(弓鱼)国墓地出土的三类五件各具特色的西周铜卣。(弓鱼)国三卣装饰、形制等方面具有西周早中期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就目前所知,藏于公私各家的晋侯墓地青铜器共有400余件,其中礼乐之器占绝大部分,约300件左右。一些前所未见器型的出现,是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第一个特点。比如:出土于114号墓的鸟尊,出土于113号墓的猪尊,出土于8号墓和  相似文献   

5.
张懋镕 《收藏》2006,(7):64-65
2005年9月,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和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会,展示了从国外购回的16件商周青铜器。其中一组器主名为“xi”青铜器(包括1件鼎、3件簋、1件盉、1件盘)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全方先生东著文(《新见商周青铜器瑰宝》,《收藏》2006年4期),作了详细而富有见解的介绍。陈先生认为铭文中的“xi”,就是西周早期鲁国国君鲁侯熙,并且断定这是一组鲁国国君的铜器,它们“提供了西周早期至中期的青铜标准器,是研究周公家族史及鲁世家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对“xi”组铜器形态、铭文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李树浪 《收藏》2012,(1):38-45
青铜时代是中国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享有使用青铜特权的王室贵族,将龙纹铸造在青铜器皿的表面。增添了器物的装饰效果,也体现了使用者的威严和权力。青铜器从商周的繁荣时期到秦汉的颓败时期,各式各样的龙纹也一直随着青铜器的发展而演变。  相似文献   

7.
孙艺灵 《收藏界》2011,(8):46-46
这件明代福建德化窑夔龙纹簋式炉(见图)仿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簋的造型。夔龙为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3)
正2014年6月,湖南民国初年出土的商末周初青铜重器皿方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盖身分离、流离颠沛之后,器身终自海外回归故乡湖南,这件盛事成为2014年社会关注的文博界热点之一。湖南是我国南方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最多的省份,曾出土过商代四羊方尊、人面纹大禾鼎等青铜重器,其造型和纹饰既有中原风格,也有地域特色,很多造型奇巧独特。湖南发现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历年来湖南出土商代青铜器数量巳达300余  相似文献   

9.
马兰 《收藏界》2010,(12):57-57
1992年4月,安徽省宣州市城区外贸巷发现一座古墓葬,出土多件精美瓷器,其中青瓷簋和青瓷唾盂最为精彩,考古鉴定是浙江上虞、绍兴一带的产品,即越窑产品,是西晋青瓷中非常难得的精品器物。青瓷簋与青瓷唾盂现均藏于宣州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08,(8)
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镇烽编著的《商周有铭青铜器总汇》一书即将出版。全书共收录传世和新出土的商周有铭青铜器15567件,是商周有铭文的青铜器集大成之作,下限到2008年6月底。其中食器5354件,酒器6241  相似文献   

11.
刘勇先 《收藏》2015,(5):116-117
笔者藏有两件古人炊饮使用的青铜器,一件是甗(yǎn),一件是酃(líng)。甗是古代蒸饭用器,也是商周时期组成以鼎、簋为代表的礼器群中的一员。一直沿用至汉代。其形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米,称为甑(zèng),甑底有穿孔的箅(bì),以利于  相似文献   

12.
崇源国际拍卖(澳门)公司2006年秋季拍卖会的拍卖品中,共展出中国古代青铜器115件,从商周到明清,几乎各个朝代的都有;从礼器、铜镜、带钩到佛教造像,样样俱全;从镶嵌、雕镂到鎏金银,众多工艺齐备。真是种类繁多,精品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就像一个历代青铜器的展览会,令人大饱眼福。现就其中八件罕见的艺术珍品作一评介,与青铜器爱好者和藏友们共享。  相似文献   

13.
乔文杰 《收藏》2013,(10):50-55
2012年底,深圳博物馆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举办了"玉石之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商周玉器精品展"。这次展览的240件玉器,皆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的三次重大发现。这些来自河南殷墟妇好墓、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贵族墓地、山东滕州前掌大薛国墓地的商周古玉器,不仅造型精美、玉质莹润,而且展现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展讯·预告     
《收藏》2015,(1):156
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2014年11月13日至2015年3月1日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本展览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陕西省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三方携手。集中展示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最新出土的文物珍品,其中尤以出土青铜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三号墓和四号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为主,不乏极为稀见或首次经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精品。考虑到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与20世纪初在宝鸡戴家湾(斗鸡  相似文献   

15.
澳门惊现一批楚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方  陈馨 《收藏》2007,(11):94-97
2007年4月19日,我们应上海崇源围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的邀请,在澳门参加了由海内外青铜器专家和收藏家参与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展示了一批极其重要的楚王青铜器,计有鼎7什(其中一件在台湾)、簋8件、鬲7件、壶2件、豆2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明科 《收藏》2011,(3):94-96
玉戈等兵器在商周时期较为常见,虽器形和装饰都较为简单,但其精美,神秘远非今人所能想象。本文介绍的具有兵器性质的玉戈,包括玉戚、玉簇,部是上世纪70年代从陕西宝鸡西周时期竹园沟、茹家庄强国墓地出土的。这两处墓地是西周考古中很难遇到的保存完好的墓葬。竹园沟墓地的时代为西周早期;茹家庄墓地的时代在西周穆王前后,比前者要晚,而且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表明,其墓主就是失载了的强国国君。  相似文献   

17.
吕宝玲 《收藏》2009,(12):87-87
近日,陕西商洛的屈先生携两件龙形玉佩来我社鉴定。屈先生说曾读到本刊专家王长启撰写的《西安出土汉代玉组佩》和《陕西地区出土的商周玉器》两文,颇受启迪,由此迷恋于高古玉收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机缘觅得两件罕见的战国时期龙形玉佩。其中一件造型完整,另一件略有残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2日崇源国际(澳门)首届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批商末周初的子■组青铜器,其中有子■鼎2件,子■簋1件,子■角2件,另外还有1件商代前期的先爵,1件商代晚期的鸮卣和1件西周早期的天黾壶,这批青铜器均未见著录,首次面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汪曦曦 《收藏》2013,(10):38-42
青瓷莲花尊以器形硕大、造型精美、纹饰复杂堪称南北朝瓷器中的精品,目前见诸发表资料的青瓷莲花尊共有18件。其中以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4件莲花尊最为集中。这一批器物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收集所得,1955年北京历史博物馆进行复查,调查发现莲花尊出土于封子绘墓和祖氏墓之中,每墓出土两件,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胥孝平 《收藏界》2014,(3):108-112
宝鸡是青铜之乡,周秦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出土了很多青铜器,世界著名博物馆都收藏着不同历史时期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2012年6月,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村民建新住宅开挖地基时,又发现了铜器,当即报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后经文物考古单位的科学发掘,发现了三个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中六个提梁卣最为精美。现在将其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