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城赣州的八境台、宋城墙,以及章江和贡江交汇处的一片老城区,为赣州市章贡区教师进修学校布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穿过一段狭窄的小巷,走进校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的三行红色大字:  相似文献   

2.
古城赣州的八境台、宋城墙,以及章江和贡江交汇处的一片老城区,为赣州市章贡区教师进修学校布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穿过一段狭窄的小巷,走进校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的三行红色大字:"教师培训的基地""教育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学校需要的学习资源中心".  相似文献   

3.
章江和贡江从遥远的群山之间逶迤而下,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在风景秀丽的赣州八境台下砰然合流,形成了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江西母亲河——赣江。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个诗人,对一处胜迹再三加以吟咏,这种现象本来就不多,然而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不仅三次直接吟咏虔州(今为赣州)的郁孤台,而且所倾注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深沉,一次比一次强烈,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苏东坡第一次咏郁孤台,是在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徐州守的时候。熙宁九年(一○七六)底,苏东坡的好友孔宗翰来密州接他的任。东坡临行,孔宗翰请他为其在虔州所作的  相似文献   

5.
<正> 翻阅解放前上海世界书局印行的《实用楹联大观》,见有未著作者和年代的八境台对联三副,现抄录于此,以飨读者。从这三副对联中,可以看出八境台的壮观。  相似文献   

6.
①萧疏之境的特点可以枯、瘦、简三点来概括。每一个中国画家似乎都懂得作画要追求生意,但许多画家却热衷于创造枯景,如枯树在中国画中频繁出现。关仝最善枯木,沈括《图画歌》云:“枯木关仝最难比。”而郭熙也善此道,其代表作《早春图》中,空山乱石里零零落落布下了一些老丫枯木,冷然逼人。而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更广为传诵。明唐志  相似文献   

7.
通天岩之行     
早听说通天岩风景美如画,我一直想去欣赏一番。这次来赣州,终于如愿以偿。通天岩和郁孤台、八镜台、七里古窑合称“赣州四景”。它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天岩地貌奇特,岩深谷邃,树木参  相似文献   

8.
公示语体现着一个城市的语言环和人文精神,作者从客家风情园,宝葫芦农庄,通天岩,古城墙,八镜台郁孤台等景点收集了大量英语公示语,本文通过研究赣州景区公示语的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其语言功能和特色,以期消除文化差异、改善语言环境,吸引外国游客及投资商,为赣州发展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读苏东坡文集,方知苏小妹为苏东坡之姊而非其妹。苏东坡为乳母所作之基志铭写道:“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八娘何人?据《苏诗总案》记载:“东坡姊八娘……不得志卒”,司马光在《苏主薄夫人墓志铭》中也曾提到:“幼女(即八娘)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可见,八娘乃苏东坡之姊。据苏东坡所言,他只有三个姐姐并无妹妹。大姐早亡,二姐和三姐也都在东坡年少时先  相似文献   

10.
赣州“苏阳”夜话亭,是邑人为纪念宋代名诗人苏东坡和赣州隐士阳孝本倾心夜话而建的;千百年来,屡圮屡建,邑人对苏、阳这两位古代名士的喜爱和崇敬之情始终淡渝;历代名士高流也多有题咏。  相似文献   

11.
章江和贡江从遥远的群山之间逶迤而下,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在风景秀丽的赣州八境台下砰然合流,形成了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江西母亲河——赣江。当记者一行乘车途经赣江源头的郁孤台下时,不由得想起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思绪还沉浸在这词句的意境中时,车子已在记者此行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正>1.文明之水一种文明的产生往往离不开水,大部分的文明古国也都发源于河流之上。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而华夏文明则发源于黄河流域。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为了方便地进行农作物灌溉,保证起码的生存条件,人类都自然而然地在河流旁安家。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来看,凡是有水的地方,必有城市的兴起、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和崛起。今天的西安作为古时候唐代的国都长安,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山东省会济南,被称为"泉城",因为整个城市里有多处泉水;据记载,"天  相似文献   

13.
正《苏轼留带图》,御书房《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崔子忠根据苏轼的一段轶事而绘。宋神宗年间,苏东坡与佛印法师是知心好友。一天,苏东坡突然来访,佛印正欲为僧众说法,故意开玩笑不让苏东坡就坐,说:"此间无坐处。"苏东坡随即用禅宗之语答道:"暂借佛印四大为  相似文献   

14.
《陕境蜀道图》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由李孝聪先生首次发现并命名。此图绘制内容为清代南北栈道陕西境内的部分,道路由宝鸡至七盘关,褒城至勉县段残缺。依据地方志等文献记载,对《陕境蜀道图》绘制时间重新进行考证,认为其绘制时间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嘉庆五年(1800)之间。在此基础上,可推测其绘制者为当地官吏或官府僚属,绘制的主要目的是军事功用。此图为我们了解清代中期秦蜀之间的道路情况提供了直接材料。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西赛区发奖大会于1992年12月24日在冠军得主黄双调同学所在学校——临川二中召开。省、地、县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为获得个人前三名的黄双调、廖华(赣州一中),谢启鸿(赣州三中)及团体前三名的白鹭洲中学、赣州三中、景德镇二中颁了奖。黄双调、廖华、谢启鸿将代表我省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相似文献   

16.
通天岩     
通天岩位于赣州城西北面约十公里处。据《赣州府志》记载,通天岩“山峰屏列,中有一窍,上可通天”,因而得名。宋秘监阳孝本熙宁中自京师归,在此隐居二十年,郡守林颜题曰玉岩。故通天岩又称玉岩。 通天岩分东岩和西岩,东岩包括忘归岩、同心岩通天岩、翠微岩四大岩洞。这里岩深谷邃,树木参天,山石嵯峨,景色秀丽,千百年来,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骚客和英雄豪杰。宋苏东坡、明王阳明等在此留有活动遗迹。董必武、郭沫若、田汉、杨尚昆、肖华等领导同志也曾到此参观游览。 通天岩现存题刻九十七品,共有石龛二七九居,石刻造像三四八尊。题刻以“莆田陈进之率温陵林安节……熙宁癸丑孟春二十六日同来”条题名的时代最早,即北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17.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苏轼奉凤翔太守陈希亮之命作《凌虚台记》,虽为记凌虚台的建造而作,但苏轼却联系到古往今来的废兴成毁的历史,告诫人们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通过考证文中所涉及的“陈公”其人其事,凌虚台的建造及发展状况来进一步了解苏轼所写《凌虚台》的目的及意义并不只是为讽刺太守所作,而在于苏轼在文中所揭示的规律,以及对后人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有一条风景迷人的小河——龙眠河,它发源于龙眠山,经境主庙水库,流入市区,穿城而过,日夜欢歌着向南流去。它蜿蜒数十里,犹如一条白龙,为家乡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正> 《虔州八境图》诗后序云:“南康士大夫相与请于轼曰:‘诗文昔尝刻石,或持以去,今亡矣,愿复书而刻之’。时孔君既没,不忍违其请。绍圣元年八月十九日眉山苏轼书”。苏轼作《虔州八境图》诗距今已九百零七年,重书也已八百九十年了,如今不仅石刻已不复存,且诗意也泯然渐不为人所知,苏轼当年已有“不忍”,何况百废俱兴之今日!撰为斯文,权当钩玄。  相似文献   

20.
赣州红色旅游虽然日渐红火,但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其资源优势相距甚远,赣州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旅游胜地,将赣州红色旅游与客家文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红色旅游与客家文化结合的媒介,为江西赣州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