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源 《江西教育》2002,(21):29-29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教学伊始教者就直奔文章的中心段———更羸说的那段话,即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其教学片段为:(出示多媒体课件:蓝蓝的天空,飞着一只孤独的大雁,边飞边鸣)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生:用箭射。生:用枪打。生:用弹弓弹。……师:你们很聪明,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师…  相似文献   

2.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先请听录音,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天上的大雁掉下来,课文哪一个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生:课文第九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读第九小节,思考课后问题)师:更羸看到听到些什么?生: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得惨。师:文中还有描写大雁飞行的句子吗?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师:请大家读这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生: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加具体。生:“一只”说明它孤单,它离群了。生:“从远处”说明大雁飞的路程远,时间长。生:“慢慢地”说明大雁筋…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设想】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因此,细致理解"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应是一个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4.
一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揭题后,让学生轻声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写谁用箭射大雁,他射箭的本事怎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理解“能手”的含义。2 初步理清课文脉络:更羸说,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果然有这样的本事———更羸为何有这样的本事。这条线索的中间部分是故事的主要情节,阅读时,可引导学生紧扣魏王所说的三句话,弄清其思想变化的线索:魏王怀疑更羸的话———见到事实,魏王大吃一惊———魏王追问其原…  相似文献   

5.
<正>《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人,不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所说的话,对学生进行理解语言文字和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实施了如下教学环节:《惊弓之鸟》教学片段:师:这只大雁掉下来后,马上在动物王国引起震动,请听《大雁报》记者小雁发来的一篇报道。(出示课件)据悉,大雁的母亲已经准备上诉,状告更羸伤害野生动物。至  相似文献   

6.
教法一借助媒体激趣引思一、借助媒体 ,激发创新乐趣1.板书课题 :(电脑播放一段相关内容的动画)看了这段动画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箭没射出 ,大雁就自己掉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2.释题。生齐读课题 ,思考 :①课题的“鸟”指什么?“惊”是什么意思?《惊弓之鸟》讲的是什么故事?②为什么只“拉弓”没射箭 ,大雁就会掉下来呢?二、借助媒体 ,鼓励自主发现1.(投影片出示课文插图 :没有中箭的大雁往下掉)生边观察投影片 ,边自由朗读全文 ,找出不懂的地方 ,用笔画出来。2…  相似文献   

7.
[整体感知]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赢,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说不用射箭,只拉一下弓,他就能让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它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理清层次]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赢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赢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掉了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分析,推断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惊弓之鸟     
正课文: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9.
<正>课文解读:《惊弓之鸟》一文是根据《战国策·楚策四》改写而成。课文通过描写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故事,在赞扬更羸善于仔细观察、合理分析、正确判断事物的品质的同时,揭示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情境感知1.出示大雁图片。请学生介绍“大雁”的知识。2.动画演示:大雁慢慢飞着,“嘣”的一声,大雁落下。同时提问:这只雁怎么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等。3.相机指导。让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请同学解决。4.引导学生采用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互换角色读等形式进行练读。三、创设情境1.出示大雁就自己同胞的遭遇而向法院递交的诉讼状。2.提问:看到诉讼状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为大雁进行辩护。)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中为更羸找到…  相似文献   

11.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12.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教学课文时,我们抓住课文第一句“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中“能手”一词,引导学生看更赢怎样只拉弓,不用箭就能使一只受伤的大雁从空中掉下来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  相似文献   

13.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的故事。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魏王的两句对话是十分必要的 ,这两句对话是 :“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的这两句话 ,前者是大雁掉下之前讲的 ,后者是在亲眼目睹大雁掉下之后讲的 ,虽然都表达了魏王的惊讶 ,但说话的语气却不相同。在讲解了朗读的要领后 ,学生还是不能把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朗读到位。这时 ,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师 :现在听老师读一遍 ,边听边想 :这两…  相似文献   

14.
教法一一、以诗导入 ,质疑激趣1.教师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新课。2.质疑激趣 :看到题目 ,你想了解哪些问题?二、交待学习任务1.读懂课文 ,解决疑问 ,重点理解雨中的美景和叙述的顺序。2.朗读课文 ,积累(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句。3.学习本文写作方法 ,仿写《雪》。三、复习阅读课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自读课文 ,标自然段 ;2.读课后提示 ,明确要求 ;3.边读边想 ,理解内容 ;4.小组讨论 ,解决疑问 ;5.朗读课文 ,体会感情。四、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 ,解决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疏通文…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读自学 ,整体感知1 课前预习。预习主要围绕下列问题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自学 :(1)读通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试做课后练习。(4)试着给课文配插图。2 检查预习自学效果。(1)读通课文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要读准字音 ,把句子读正确 ,有错的要边读边纠。(2)自学生字新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进行。(3)试做课后练习的情况可暂不检查 ,放到读讲课文时结合进行。(4)试着给课文配插图可展示出来 ,也可放到读讲课文时一并进行。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第1题中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惊弓之鸟》(五年制第五册31课、六年制第五册27课)是一篇成语故事,它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教学中,可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比较课文。课文最后一段,是讲更赢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的原因。教学这段,可启发学生联系第一册课文《大雁》,回忆大雁合群飞行的特点: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同本文的“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进行比较。然后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从而使学生明白更赢的本事不是只能拉一下弓把大雁射下来,而是经过细心观察,从大雁合群飞行的常规和“孤单失群”的异象分析中,找出使这只大雁自己掉下来的办法,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比较顺序。课文先写更赢把大雁射下来的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控制型教师角色师: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的本事是什么?生: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师:这是因为——生: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师:对极了。更羸是根据什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的?生: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而判断的。师:这说明更羸观察——生:仔细。反思:这个案例中教师高度控制着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展开教学进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很容易成为消极的听众。案例二:放任型教师角色师:如果魏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能不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生:不能,魏王不…  相似文献   

18.
一、整体感知。 1.师:课文告诉我们,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他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2.自读2~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先自读,然后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王二小的确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好孩子。那么这部分中哪个地方最能体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 多媒体显示第3自然段文字: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19.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上课伊始,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字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之后,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解决重点字词问题。师:刚才,同学们已读了两遍课文,有关重点字词问题已经解决,我想大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再把课文默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