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历史变"活",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直接地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发挥出"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先行组织者"。本文结合笔者在研究课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叶小兵教授指出:"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又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历史细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一、用历史细节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在历史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以及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立意与史感培养越来越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人性化"教学立意可以使历史教学摆脱对历史知识的机械罗列,使历史课堂充满"人性"地展开,让学生在"人"的历史中感悟历史魅力,提升史感,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5.
宋波 《文教资料》2012,(15):182-183
传统历史复习课,常常是教师把所学过的知识像"炒剩饭"似地再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听课索然无味,听课效率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妨采用"学生讲坛"的形式进行历史复习。  相似文献   

6.
吕忠群 《考试周刊》2014,(99):140-141
教育改革深入高中课堂,素质教育之下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变,现阶段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成为改革的立足点,只有依据学生学习现状的特点才能更科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社会上"哈韩""哈日"风使学生过于倾向其他文化,对于此现象的解决方法是加强对本国历史的学习和了解。"读史使人明志"启示我们历史学习可以使人了解国家的过去,增强国家荣誉感,为创造更美好的祖国未来立下豪情大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根据课堂现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热情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所谓"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乐园。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它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为培养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历史教学过多地注重系统知识的学习,把生动有趣的史实简单机械地归纳为背景、过程、影响等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历史课也就成了学生的休息课、睡觉课,学生的学习进入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怪圈中。如何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正确的历史观有着奠基性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于自主学习视角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是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更足、效果更好,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课堂目标。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初三中考复习时,把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现实联系起来,发现这种历史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历史课堂单调枯燥、学生对所学内容漠不关心的局面,把学生较了解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与相关的历史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使历史课变得"有用了"。  相似文献   

10.
把情景剧融入历史课堂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如何有效把情景剧融入历史课堂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精心策划,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情景剧主题;务实求真创新,编写情景剧剧本;选择时机,有效引入情景剧;巧设问题,引导情景剧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保障历史情景剧的开展。另外,情景剧融入历史课堂还应注意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课程,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和历史地认识生活.而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课堂提问,也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倡导"让学"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努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每分钟尽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每个环节尽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可以通过以下课堂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火把点燃,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所教的知识,使其成为主动学习的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师要学会放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的主动权,合理利用"五放"策略,优化教学模式,把教与学有机统一.所谓"五放",就是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去看、想、讲、议、练,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会学习.那么,历史教师要如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利用好"五放策略",让出课堂主动权呢?  相似文献   

14.
正情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情趣可以使一个人几天几夜不睡觉地工作。情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可以使舍勒去尝氢氰酸,可以使爱迪生蹲在鸡蛋上,可以使罗蒙诺夫以白帮别人干活的代价换一本算术书。情趣的力量如此巨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情与趣的激发、培养、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些,让学生对课堂活动更感兴趣是我追求的目标。以"情"引路,从  相似文献   

15.
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恰当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为学生拓展历史知识,使历史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清晰可观。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就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历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笔者在本文之中,对在历史教学之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读者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活动课堂"的开展就是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要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脑、口、手、眼等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互动,使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跳动的音符,让课堂成为美妙的"交响曲"。本文从历史的生动性出发,对如何利用"活动课堂"生动而客观地展现历史风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了一些尝试。一、初中历史课进行学生活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70):11-12
高效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仅"解放"了自己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同时高效课堂也必须是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只有做到课堂的高效率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更有兴趣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流展示的平台交给了学生。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要真正使学生的交流展示积极、有效,教师可以从热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艺术三个方面实现交流展示的有效进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历史课堂出现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参与度,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一、诱导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想"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决定历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自主式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是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的课堂模式之一,也是确保历史课程目标有效实现的方法之一。所以,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精彩的历史活动来构建高效的、自主式的历史课堂,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