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公平不仅是起点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过程公平,学困生是学校确保教育过程公平时首先需要关注的对象。广义的"学困生"是指那些在认识、情感、态度与行为等方面距离教育目标较远,在德、智、体、美、劳的某一种或几种素质维度上明显落后于普通水平的学生。开展"学困生支持"整合行动主要策略有:认知干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格矫正,提升学生人格水平;环境构建,凝聚各方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需要。目前我国青少年人格存在着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缺失等问题。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激活青少年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范丹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1-42,55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不确定性背景下的青少年网络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离异家庭的教育功能缺失给青少年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认知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使青少年在处理与教育相关的活动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应对方式.前人的研究多以离异家庭及学校等“施教者”为主体,分析家庭、学校及社区等社会单元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试图以青少年为发声主体,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对青少年在面对社会各单元所创设的教育生态时可能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尝试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运用于解决青少年的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小学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培养学生,使其形成高尚健全的人格,是小学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人格的高度决定着生命的高度,对人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德育工作的高度。"人格至上,联动立德,和谐发展"德育模式首先将"人格至上"放在了德育目标的核心地位,提倡和践行"联动立德",将各种学校可以运用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德育目标和价值为中心,构建一个相对稳定而全面的德育实践体系。它把"联动立德"作为实践通道,把"和谐德育"作为形态,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德育出路。它将"人格目标""、学生生命状态和特征"、"德育途径和渠道"、"德育实践策略和智慧"、"德育评价与改进"、"健全人格"等教育使命和德育智慧融会贯通,开创科学、合理、高效的德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质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重视青少年人格塑造,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归纳和分析,并从心理学角度验证了不健康人格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实施健康人格工程,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闫世笙  魏芯 《教育评论》2022,(9):106-113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向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文章基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内涵,从课程思政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四个维度分析如何围绕青少年理想人格塑造开展新时代教育改革,进而提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实践是塑造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霸桂芳 《考试周刊》2011,(2):214-215
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道德教育,应该是关注个体生命、以生命为基准点的道德教育,是促进个体人格的不断完善的教育。传统的灌输式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达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生活世界理论,强调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式回归.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精神,变德教为德育,对高校德育新模式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爱人格"是指在普爱心理认知下自觉践行爱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的人格特质。把塑造"普爱人格"作为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是把"爱"作为人格的重要元素予以培育,这在心理学上既有广泛的依据,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塑造"普爱人格",包括执政党、政府、社会各行各业在内的一切公民、组织与团体,都要付出努力,营造"普爱"社会心理。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学习心理学,自觉运用心理学,普及爱的认知,普撒爱的温暖,弘普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现代都市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心理倾向,使青少年既是网络文明重要的缔造者和受益者,又可能是网络文化主要的破坏者与受害者.目前一些青少年网民失范的网络行为,已严重危及网络文明的健康发展,更严重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网络的开放性、无政府性、隐蔽性等,使网络行为规范对道德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且今后青少年的生活、工作、娱乐将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因此,当前加强青少年的“网德“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笔者以为,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培养,应从加强法治与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教育三个方面来统一协调进行.但要特别指出的是,“治网“主要应是疏通引导,而不是封堵、防范,青少年的“网德“培养,以法治与管理为基础,但主要应依靠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尤其要更多地依靠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3.
贾仕林 《教育导刊》2010,(11):78-80
本文着重从当代职校"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的认知性特征、情感性特征、道德性特征、个性化特征、精神化特征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并提出营造职校"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的环境观、树立职校"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的主体观、健全职校"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的人格观、开展职校"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的活动观、树立职校"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的科学观等心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普爱人格"是指在普爱心理认知下自觉践行爱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的人格特质。提出把塑造"普爱人格"作为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核心是把"爱"作为人格的重要元素予以培育,这在心理学上既有广泛的依据,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塑造"普爱人格",包括执政党、政府、各行业在内的一切公民、组织与团体,都得付出努力,营造"普爱"社会心理。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学习心理学,自觉运用心理学,普及爱的认知,普洒爱的温暖,弘普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窦蔻现象"是一种过分重视孩子的智能发展,而忽视孩子人格素养教育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当前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全的人格,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挥同龄群体在人际中的互动作用,媒体要树立正确的导向,青少年自身也要激发自我建设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人生境界的升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正如蔡元培所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养成。校园文化则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凝聚成一种精神,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润物细雨"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则一直是教育学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的教育模式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到"双主体论"成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一种教育认知活动的再次提升。主体认知到主体活动就是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尊重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根本上剖析了当代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科学意识、人格发展状况,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整合爱心、科学、意志教育促进健康人格自主构建的策略,为科学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既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也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它是认知与行为紧密联系的综合体或心理——行为结构;因此,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既包括认知教育的环节,也包括行为训练的环节。无疑,学校专业教育计划的实施,课外文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党团组织活动与学生会活动的开展、班集体活动与管理等手段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都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青少年人格状况不容乐观,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目标,没有理想;人际关系失调;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德智分离,诚信缺失;盲目从众,缺少创新等。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它的性质、特点及教育目标决定了它在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探究思想品德课如何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