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多阶段多方参与的复杂产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引入技术弹性和扩散度,构建讨价还价动态博弈模型并进行帕累托改进,得到最优利益分配系数、研发主体最优努力水平和政府最优补贴等。研究结果表明,共性技术弹性越大,共性技术研发主体分配的利益越多;最优研发努力水平随技术弹性和扩散度的增大而增加;技术弹性较小时,应选择企业合作模式;技术弹性较大时,政府参与的企业合作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2.
聚焦复杂产品,考虑多方合作的共性技术研发模式及研发企业的有限理性特征,引入合作研发效率、扩散度、公平偏好等参数,提炼政府补贴、政府不补贴、政府主导3种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政府最优补贴,比较各种模式下政府的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的情况下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能够提高产业总产出;政府的最优补贴受到相关参数的影响;公平偏好水平较低、扩散度较高时,政府补贴模式比政府主导模式收益要高。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船舶产业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发展是克服各种研发失灵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基石和重要支柱。鉴于此,从技术链视角引入技术弹性、扩散度和成功率等参数,概括出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政府-市场结合3种情形,建立高技术船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并对不同模式下的投入程度和最佳收益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市场主导模式下船舶研究院、船企的投入水平和效益远不及政府主导、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不应该采纳;当某项产业共性技术弹性低、横向和纵向扩散难度大、船舶研究院获益少时,运用政府主导模式更加合理,反之则选择政府-市场结合模式。最后,从政府清晰定位角色、产业共性技术分类等方面提出管理对策,为高技术船舶产业的进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考虑协同创新和非协同创新两种模式,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主导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条件,并指出新技术收益、创新成本等因素影响主导企业的创新决策。在此基础上分析群内技术进步扩散的过程并给出发生技术扩散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过程依据决策时序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两个阶段,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构建模型,探讨在政府决策主导下公有制、私有制及混合所有制所有权安排及经理人努力对研发和运营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安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投入的作用显著;由于政府私人收益及寻租动机的效率损失,从而会错失公有制下最大化社会福利效益的最优所有权安排.进一步扩展模型,引入经理人作用分析不同所有权安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投入及经理人收益和努力水平,得出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下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占优,而公有制下运营投入和经理人努力水平更接近效率水平.最后,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混合所有制安排,讨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组织形式、政府定位及经理人激励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根据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将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划分为半固定契约、非固定契约及一体化契约三种。运用微分博弈理论,本文探讨共性技术产学研合作研发契约选择及考虑政府支持策略的一体化契约实现问题。研究发现:半固定契约与非固定契约下,企业的商业开发努力水平相同,非固定契约下学研方的基础研究努力水平、技术知识量期望和方差及研发总利润较高;当产学研合作研发协同度足够大时,一体化契约为占优选择,提升产学研协同度是一体化契约实现的前提,而政府非补贴支持策略是提升协同度的重要切入点;产学研合作研发契约受到共性和个性两类因素影响,需区分不同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考虑专用技术研发下由单个供应商和单个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多重均衡问题,其中供应商和制造商均对零部件进行研发,进而建立独立研发和联合研发模型,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模型下的最优决策和均衡收益,得出多重均衡产生的条件及均衡间的变动关系等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零部件初始单位成本、需求价格弹性等满足一定的条件下,零部件供应商和产品制造商的研发努力水平会出现多重均衡解,并且二者会根据对方的研发努力水平进行调整;在不同条件下,零部件供应商和产品制造商会选择不同的研发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9.
客户是重要创新源,在线大规模定制是企业将客户纳入创新过程、实现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企业视角,针对客户最优参与策略问题,考虑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中的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分别以研发活动创新度、客户知识对研发活动的重要度两项指标作为表征,提出了客户知识累积函数和企业设计返工函数;考虑从概念开发到新产品扩散全生命周期成本,构建了包含研发成本和产品在市场中扩散的营销成本的企业收益函数,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给出了最优客户参与时间和最优交流次数以及企业策略选择的判定条件.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胡卫 《软科学》2008,22(5):65-69
产业层面的技术赶超体现在产业技术水平、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能力三个要素在赶超过程中的变化。产业层面的技术赶超战略有技术主导模式、研发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三个要素模式。一国产业技术赶超战略取得成功后,不同的要素主导模式对于产业保持领先地位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