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个视角,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四条渠道。基于以上四条渠道,构建出通径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1990—2014年各变量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影响效应最大,且直接影响要远大于间接影响;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技术模仿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呈抑制效果;3在间接影响效应中,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效应要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且各变量通过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后发优势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BVD子数据库Zephyr2006-2014年数据,统计OECD35个成员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研究企业海外并购与母国技术进步问题,得出结论:母国技术进步源于本国人力资本存量、研发资金投入与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企业海外并购通过逆向研发资金溢出与逆向人力资本溢出方式带动母国技术进步,实证检验得出企业海外并购对母国技术进步影响显著,并发现母国人力资本存量与研发资金投入和企业海外并购之间存在"门槛关系",当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和母国研发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本存量跨越"门槛"后,母国对并购目标企业获得的先进技术存在"同化吸收"作用,反之,当其低于"门槛"要求时,母国对并购目标企业获得的先进技术存在"异化排斥"作用,因此,企业海外并购受到母国固有研发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省域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以信息化发展指数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数据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渠道下国际技术溢出的信息化门槛效应,并分析其对创新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研究指出:区域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省际创新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呈现显著地区差异;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自主研发资本低占比显著抑制创新效率发展;信息化各门槛下,各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均对区域创新生产率呈逐渐增强的促进作用;贸易渠道获取的国外技术溢出对创新效率促进力度最大,其次为FDI、ODI,而其增幅排序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技术直接转移对自主创新溢出的机理分析,指出技术直接转移的创新效果取决于技术转出方的意愿和能力、转移渠道、移入地政策以及技术承接方的人力资本投入、消化吸收能力和学习研发能力。利用重庆的数据对技术直接转移的创新作用影响进行检验分析,并按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组检验,结果显示,技术直接转移对自主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约束与税收激励2个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取决于股权融资;税收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税收激励效应有效缓解了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6.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研发投资通过三个渠道影响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即东道国研发资本边际产出能力、研发投资水平及研发人员素质、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的东道国拥有的过程机理并不一致。基于2000—2012年跨国研发数据,利用路径收敛设计方法,实证比较了上述过程机理在不同类型国家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国际研发投资虽然有利于低收入国家RD资本的边际产出能力,但总体上降低了其自主研发的投资水平和研发效率。未来应立足于国内市场提质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及企业家精神培育,以发挥国际研发投资提升低收入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伟杰  苏为华 《科研管理》2012,33(6):120-127
文章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国内R&D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是东部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R&D研发投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现阶段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技术溢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知识产权保护对通过FDI渠道的技术溢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有利于FDI渠道的知识溢出,而东部和中部并不确定,东部地区甚至可能由于知识产权执法强度不足而出现负向效应。对此,文章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不同渠道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决策的理论框架,利用2008-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制造企业数据,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不仅没有抑制我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反而促进了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2)《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颁布后,一些企业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及政策补贴,采取研发操纵手段,扭曲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决策的抑制作用。并且,受融资约束越强的企业参与研发操纵的动机越强烈。(3)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分组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对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更为明显的研发操纵倾向;民营企业、东部地区制造企业融资约束对创新决策的扭曲效应更为显著;同时,外资企业参与研发操纵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