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是当前小学教育中一个特殊发展的群体,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在学校开始集体生活,很容易在心理和习惯上出现问题,因此对于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心智健康教育和情感关怀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很多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以及一部分家长追求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成为农村学生上学的主要选择。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教育资源较集中,师资配备较全面,把同一乡镇的学生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入学(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的农村寄宿学校育人环境,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能力,使寄宿生具备健康心理。笔者立足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以“宿舍+班级制度”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宿舍才艺展示活动等为载体,将爱心教育和教育惩戒相结合,实现了农村学校不同学段寄宿生的良性互动,让学校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乐园,让宿舍成为他们温暖的精神港湾,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智育水平,有效保障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吴承斌 《教师》2015,(6):114-115
随着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许多边远的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为了读书,那些边远村庄的孩子和一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寄宿在学校,开始过着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安排、生活方式、自理自律、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与非寄宿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精细化管理,使寄宿的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福建省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校,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大量教学点的撤并和寄宿学校的建立,大批离学校较远的小学生不得不走进寄宿制学校,开始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为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空间。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寄宿学校,学校不仅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担任为人父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启蒙的阶段,而处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能够正式对他们进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的只有教师。本文立足农村小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浅谈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媒体链接     
《江西教育》2012,(31):38-39
国务院下发《意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意见》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寄宿制小学的考察,发现学生在寄宿学校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探寻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指导的有效措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寄宿制的学校生活,帮助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金花 《天津教育》2021,(7):114-115,118
每个孩子都像一张白纸,在不断的成长中被各种颜色渲染。农村寄宿学生远离家人的陪伴,独自开启陌生的人生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需要备受关注,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更需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倾心帮助这些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愁,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和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寄宿这一特殊的时期能保持身心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的未来美好光明。  相似文献   

9.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0.
全寄宿制学生长时间离开家庭,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必要,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他们的理财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要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行为习惯,总之,全寄宿的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挑战,我们要帮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任培忠 《学周刊C版》2019,(18):163-163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前农村中低年级寄宿学生文明礼仪、饮食卫生诸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很好。教师根据他们随意性、可塑性等特点,经过严训练、强实践等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培养教育,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村在校小学生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小学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农村寄宿小学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农村寄宿小学安全问题的对策,提高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天宝 《教师》2013,(10):23-23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实施的正确与否也成为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个空白,他们也因此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所以加强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也就迫在眉睫了。一、练内功,让班级管理游刃有余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班主任决定  相似文献   

14.
杨丕信 《家教世界》2012,(14):123-124
随着农村大量教学点的撤并和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大批离学校较远的小学生不得不走进寄宿制学校,开始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为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空间。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阶段,  相似文献   

15.
图书室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能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陶冶情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能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还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的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数量在增多,更多的农村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在学校寄宿学习。而这一阶段正是少年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的关注。但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生活设施、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寄宿学生在学校这个生活环境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根据近几年对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的思考和探索,我认为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寄宿制小学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寄宿制小学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农村寄宿制小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寄宿小学生积极的情感支持,在生活上要给予寄宿小学生关怀和指导,要做寄宿小学生的心灵朋友,加强对寄宿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我校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因为要外出务工,就让他们寄宿在学校。我校的寄宿生有几百人,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十一二岁,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尚未养成,加上缺少大人的指导,因而有许多不良习惯需要矫正。如何培养寄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来谈谈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尤其在农村小学,由于寄宿学生较多,班主任工作就更加辛苦,责任更加重大,以至于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笔者认为,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确实难做,但只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得法,讲究策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做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识字阅读的主要途径,学生也正处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起步阶段,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始从识字阶段转向阅读认知阶段,而教师加强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则应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有效结合,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