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定 《湖北档案》2013,(9):34-35
新四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由于长期远离军部、孤悬敌后,很少被人们关注,这就是新四军第五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当年的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相似文献   

2.
阎鸣 《湖北档案》2001,(7):43-46
编者按:项英同志是中国革命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一个时期他的名字被人们遗忘.今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展览中,恢复了项英的历史地位.本刊发表这篇文章,以纪念这位从湖北走出去的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世界介绍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而斯诺笔下的新四军,就不太为人所知了.其长篇通讯《项英的一支铁军》在《亚细亚》月刊1939年5月号发表后,被上海《良友》画报和《华美》周报翻译转载.后来,斯诺又采写了多篇关于新四军的报道和通讯,让中外人士深入了解新四军坚持江南抗战斗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中,项英是“负有责任”还是“负有全部责任”?40多年后,百科全书中关于“项英”条目的编撰,推动了对项英进行实事求是评价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存在许多争论。在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的北移有三条路线可选,即北线、东线和南线。相对而言,从北线铜陵、繁昌间渡江转移是比较安全的。新四军经该线北移路程较近、地形熟悉,掌握敌伪的活动规律,准备最为充分,具有政治优势,有敌顽矛盾可以利用,有渡江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使遭到拦截,可能遭受的损失也是最小的。但从北线转移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敌顽的封锁和国民党散布了新四军北移消息。由于各种原因,皖南新四军最终放弃了从北线转移的计划。其主要教训是:项英犹豫动摇,丧失了渡江的最佳时机,高估了困难,没有舍局部而保整体的决心。无论新四军选择怎样的北移路线,大部队北渡长江和复杂的敌情迟早都是要面对的。  相似文献   

6.
1990年3月,中共苏州市委批准同意常熟市委、市政府在沿江徐六泾口侵华日军登陆处建造“毋忘国耻”碑。笔者当时供职于常熟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根据常熟市委意见,党史工委组织专人进行考察调研、制定计划,接着于次年进入草拟碑文和设计、选址阶段。9月中旬,我受组织委派,专程赴宁拜访原新四军六师十八旅旅长、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请其题写碑名。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金坛市档案馆与中共金坛市党史办联合发起征集党史资料活动。近日,该市退休教师汤钟音老先生的《新四军老战士访谈记录本》被市档案  相似文献   

8.
《江潮报》是抗日战争年代新四军一师地区颇有影响的地委级报纸。在当时大后方西安举办的油印报展览会上,同新四军四师地区《拂晓报》等得到很高评价,并曾介绍到国外去,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毅力与克服物质困难的最具体表现”。新闻研究所报刊史研究室方德同志带领几位研究生,从1982年起访问了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十多位《江潮报》老同志,收集该报史料,并交该报原总编辑徐中尼执笔撰写。徐中尼同志曾先后在南京召开了有江苏省委书记许家屯参加的在宁《江潮报》老同志座谈会,在扬州召开了部分当年读者的座谈会。1985年写成初稿,送有关同志核对补充。原稿较长,本刊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9.
1940年11月9日为避免抗日统一战线的破裂,我党答应将江南的新四军部队北移。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等人一方面制造支持新四军北移的假象,一方面暗中调兵遣将,集中7个师共8万兵力,埋伏在皖南泾县的茂林地区,并于1941年1月6日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千余人突然进行袭击。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在叶挺军长的指挥下奋勇抵抗了一个多星期,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损失惨重。其中2000多人战死、4000多人被俘,突出包围的仅约2000余人。军长叶挺下山与国民党部队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与参谋长周子昆突围…  相似文献   

10.
周凯 《北京档案》2021,(4):54-5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1]对党史上重要人物的学习认识有利于深化党史学习效果,对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从中共一大时全国50几名党员,发展到2019年底的9191.4万名党员。[2]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其中,就有缪伯英这一闪亮的名字,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缘拜读马洪武、童志强等同志新书版的史学专著《新四军发展史》,得到很多教益。马洪武教授、童志强编审等都是从事党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家,建树颇丰。他们致力于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研究,时间长,积累丰厚,“十年磨一剑”,在新四军建军60周年之际推出这...  相似文献   

12.
<正>在1939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提出,新四军应该有一支雄壮的军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大家均表示同意,并请陈毅写词。陈毅欣然答应,于3月30日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共分为三段: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3,(10):40-41
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党史工具书。该书编撰工作从1981年开始筹备,经杨尚昆、薄一波、胡乔木同志批示后组织实旋,于1991年建党70周年之际出版,荣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建党七十周年优秀党史党建图书奖”。在建党90周年之际,经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近十年来党史发展进程与新公开的党史资料,中央党校等部门的专家学者以2001年版本为基础,充分吸收党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书中内容进行全面提炼、增补和修订,使《辞典》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读者面前,既是贯彻中央党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向党的九十华诞的最好献礼。  相似文献   

14.
胡服的文件     
胡服是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化名.1939年至1942年,少奇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中原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期间,公开发表文章,或内部签署文电,多用胡服这个名字.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与少奇同志的来往文电多以胡服相称.这样,少奇同志在抗日烽火中驰骋中原3年多,积存了大批党内文件,作战电报和密电码.由于少奇同志对这些材料爱不能舍,随时携带使用,人们称之为"胡服的文件".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中,项英同周子昆突出重围,1941年3月23日晚上在泾县茂林山上的蜜峰洞中被叛徒刘厚总杀害。项英的一生,留下许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6.
专家点评: 由于岁月的流逝.许多原本清晰的事情渐渐模糊起来,有的甚至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在以往有关毛泽东的党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为纪念新四军组建65周年,由湖北电视经济频道全额投资、联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和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文献记录片《新四军》,10月20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与观众见面。该片共10集,是目前为止反映新四军历史较完整、全面的一部电视片。它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是文献片的成功之作。摄制组行程5万余公里,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其中不少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有关专家认为,该片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基调健康,寓教于史,寓情于史,在党史、军史等史料把握上完全站得住脚,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片子。大型文…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8,(5):99-100
<正>黄逸峰原名黄承镜,1906年出生,江苏东台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东台最早的共青团组织。从1927年到1936年,黄逸峰七次被捕。1941年3月,经陈毅等介绍,黄逸峰被批准重新入党。革命战争年代,他历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通特委书记、全国铁总秘书长、新四军联抗部队司令、苏中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少将交通处长、东北铁路总局副局长、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司令员。1949  相似文献   

19.
曾在国民政府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在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后担任新四军军长,但却与副手项英矛盾重重,权力处处受制,军事战术屡屡受挫。情绪低落的他曾三次向中共中央以及蒋介石请辞军长之职…… (一)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相似文献   

20.
正因工作机缘,笔者结识了上海昆剧团原党支部书记毛佩令女士。在闲聊中得知她的父亲毛铁民是一名资深的文艺工作者。青年时期就与上海的左翼文艺界人士一起,组织爱国文艺演出,从事音乐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铁民作为一名平凡的文艺工作者,参加新四军,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为根据地运输物资、护送人员、对外联络。他曾四次从上海进入新四军皖北革命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