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质实清空     
一般地说,不论何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总应首先内容充实。古代的经籍就有“君子以言有物”(《周易·家人》)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之类的话。它们是说,文章要讲究内容。或者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这种“尚质抑淫”,要求“文附质”,反对片面追求“夸繁斗缛,缀锦铺花”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对于“诗有别趣”、“诗者,根情”的古典诗歌,是不是内容堆垛得多就好呢?有时并不一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心雕龙·情采》),诗人们对生活有所体会感受之后,  相似文献   

2.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具有缜密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更要有斐然的文采。抛开结构与内容,如何使文章富有文采呢?修辞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语言文采斐然。因此本文想要讲的是初中生如何利用修辞来增加文章的文采,将作文提升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3.
任何文章,除了内容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文采了,如何增强文章的文采呢?本文作者列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章,除了内容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文采了,如何增强文章的文采呢?本文作者列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07,(23)
议论文选材时,应该尽量在需要的范围内做到详实清晰、重点突出,材料内容要力求实在,做到典型。典型的材料让人感觉充实而可信。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在作文时片面追求文采,交代人物事迹便有浮光掠影之嫌,缺乏说服力。这种不良的写作习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运用有文采的语言去表达、去创造。那什么样的文章才叫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7.
考场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文采。高考阅卷的结果表明:在符合话题要求的情况下,那些文采飞扬、意蕴深刻的文章得分往往偏高;那些语言干瘪,缺乏美感,不生动,不形象,没有文采的文章就不能引起评卷老师的兴趣,得分就会偏低。因此,在符合话题  相似文献   

8.
先贤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是难以传播的。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在谈到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时也曾经说过:"一篇语言一般而内容丰厚的文章,犹如相貌丑陋而心灵美丽的姑娘,要我佩服她可以,要我娶她绝对不可以"。由此看来,文采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文采飞扬呢?下面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第一线积累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宝春 《现代语文》2005,(2):121-122
作文富有文采,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考作文加分的重要条件。行文流畅、生动形象、文采斐然的文章,大受阅卷者青睐。因而,中学生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高考中顺利通过作文大关,让自己的文章富有文采是至关重要的。这并不是说现在的作文只重文采,不顾内容,华而不实,重蹈六朝覆辙。只是相对思想内容来说,训练文采见效会快一点。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限,尤其是高考,要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思想深邃,具有重大意义和很高价值的文章是不太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有特色、有文采的文章往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为精彩的语言能使得文章"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能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我们要让自己的作文出类拔萃,就得着意雕刻文采之花,让手中的笔灵动起来,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的是应用文与感情、文采的关系。作者认为应用文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直接抒情,但并非毫无感情可言,在应用文写作中,感情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应用文虽不能片面追求华丽的辞采,但不等于不讲文采,写作应用文也应调动各种恰当的语言手段,使之耐读、好看。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意思是文章的内容由作者的思想支配,语言的表达由文章的内容决定,彼此结合得好,就会密切无间,结合不好,就会远隔千里。由此可知作文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语言,一是思想。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文采在文章中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13.
曹保顺 《同学少年》2011,(11):10-11
语言犹如作文的外衣。流畅生动的表达,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反之,缺乏文采的表达,内容再好,也会让人感觉读来无味。要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文采,就要在修辞运用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为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很远。诚然,富有文采的文章,读后让人犹沐阳光,如坐春风,让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而让文章富有文采,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15.
说文采     
文采就是文章的风采。它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一篇文章写得有没有文采,指的是深刻的思想是否同时具备完美的表达形式,在谋篇、立意、布局、感情、修辞等方面是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可是,一些弄文艺的年轻朋友,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文采仅指“语言美”;而对语言美的理解,也相当地片面,以为那些词藻花巧美丽、文句雕琢新奇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认为“很有文采”。这种对文采的曲解,时下在一些爱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孙如明老师《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以下简称《有文采》)一文,孙老师对因片面追求“有文采”而导致考生东抄西背、机械拼凑的现象进行抨击。这理应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细读《有文采》一文,发现其基本立场和观点有失偏颇,尤其是将“有文采”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要求是现/4,-套话作文、无病呻吟的“文化散文”的“罪魁祸首”,笔者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采之于作文可谓非常重要,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语言的诗意和文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人如此,文亦如此。内容厚实、观点新颖,但语言梗塞、结构杂乱的文章.难以引发阅读兴趣,更不用说给人教益、引起审美愉悦了:反之。内容空洞、观点陈腐、无病呻吟的文章.辞采再绮丽.结构再精美,同样令人难以卒读。乾嘉年间。“阳湖派”就主张“质为文所彰,文为质所存”,强调文质并胜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一说起作文,学生就头疼,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开源"的工作。多体验生活,习作才有源头活水,多阅读书籍,文章才会内容丰富,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20.
小标题是文章起伏的波纹,是文章最简洁的神来之笔。读小标题,如同读文章的灵魂,可以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可以使文章结构明晰醒目。小标题往往是阅卷老师细读的内容,好的小标题,能很快留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对小标题进行文采修饰就显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