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已故上校的女儿》作为一篇典型的曼斯菲尔德式的短篇小说,不仅延续了作者前期的写作题材和语言风格,更以典型的无情节写作手法,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锋。曼斯菲尔德的《已故上校的女儿》在叙述时间方面运用了时间交替倒叙的手法,有意识地跳出了传统叙事时间;而在叙述视角方面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所不同的是,她更多地灵活采用第三人称外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即有时由处于故事外的叙述者用自己的旁观视角客观冷静地叙事,有时又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眼光观察和讲述。  相似文献   

4.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瑞典作家加比·格莱希曼的长篇小说《永生之书》展现了近千年来的斯宾诺莎家族史。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死亡类型进行叙事的组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非正常死亡因素。人物形形色色的死亡除了为小说主旨服务还承担了连接事件的功用,它不仅串联了整体叙事的各个组成部分,其自身亦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填补了人物与人物间出场的空隙,形成文本独特的死亡叙事风格,也完成了作者死亡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加缪在《局外人》中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透过默尔索外视角冷静客观地旁观并叙事故事。默尔索在担当叙述功能的同时也承担者人物功能,继而形成了叙述的内聚焦。这样的叙述视角为小说的不可靠叙述和零度写作创造了完美环境,因而构造出了别致精巧的叙事艺术,至今仍被作为叙述艺术的典范而深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意识流作品中,作者的退出,情节的淡化与叙述的非逻辑性是否真的意味着人物的心路历程无“迹”可寻,提出由于叙事中心的向心作用、当前话语空间的支撑点效果及客观时间的情节框架功能编织了坚韧缜密的叙述框架,人物的意识流动还是有“迹”可寻,并非完全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9.
"叙述者"是叙事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叙述者既不同于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也不同于故事中的人物。国外叙事学家热奈特区分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的叙述者与人物,并定义了小说叙事的叙述层;巴尔对小说叙事的叙述者、聚焦者、行为者进行了文本分析;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了国外叙事学家们的理论和认识。实际上,叙述层的发现对于叙述者与人物的区分非常有用——同一个叙述层里,故事中的人物与叙述者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主要从叙事对象、叙事策略、叙事态度三个方面来着重分析。在叙事对象上注重人物本身的话语权,不再由作者作"零度叙述";在叙事策略上主要运用重复的手段以及重复这一方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在叙事态度上,作者是舒缓温和的。从这些方面来读《活着》,了解作者所代表的先锋小说在创作上的趋势及方向。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旨在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的生存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一特写式的全面介绍.文笔优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然而,稍加琢磨,便会疑窦丛生.嗣前林黛玉真的从未去过外祖母家吗?贾府的主子她真是一个都不认识吗?这当然是有悖事体情理之事.究其原因:既非作者的疏漏,更不能以败笔论,而是宏著梦幻性特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旨在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的生存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一特写式的全面介绍。文笔优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然而,稍加琢磨,便会疑窦丛生。嗣前林黛玉真的从未去过外祖母家吗?贾府的主子她真是一个都不认识吗?这当然是有悖事体情理之事。究其原因:既非作者的疏漏,更不能以败笔论,而是宏著梦幻性特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3.
凌叔华<花之寺>、<女人>小说集女性人物描写中所建立的客观写实的艺术品格,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与其他形式的小说创作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强化作者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认知和感受,使作者成为人物遭遇的代言人.二是剖析作为资产阶级女性们的病态心理.三采取客观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  相似文献   

14.
在张岱冷静纯净的叙述中,平静如水的文字背后,真诚自由地写着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张岱有意地坚守着传统士大夫顽强独立的自由人格,这使得他的散文不时地流露出文化沧桑感和历史厚重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多元化经营动因作了剖析 ,认为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是由于经理主义的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更替和资本本性的要求而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并就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提出了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语阅读为例.论述了什么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及任务型型教学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任务型阅读教学过程的简要描述,分析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不同作用和角色转变,提出通过提升学习目标,最大可能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在描述近几年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应在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就业因素,适应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学科定位中体现培养目标的指向性与多元化,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咏花题材的词在船山词中占了不小的比重,词人借助对这些花的吟咏,抒发了他深深的黍离之痛,并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悲。本文通过对其具体词作的解读,分析船山咏花词的情感内涵、艺术表达及其词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惨淡经营的音响之维--《红楼梦》写声艺术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楼梦》小说世界里。声音描写的艺术审美阈界得到大力拓展,它既是小说叙事的灵活工具。又是雕镂人物形象的利刃。更是令小说情节时空感和意境产生的有效催化剂。该文从语言、心理、美学等多角度切入。对其声音描写的艺术功能、写作技巧以及艺术效果作了集中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笔指出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活力源泉,也是高职教育的生存之本,并从人才、师资 、模式、课程、教学等五个方面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