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学会选择——新课改理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了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选修课的设置.对学生、教师、学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强选修课设置已经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之时,必须为加强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提供各方面的有利务件,以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作为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和教育产业,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中学课程。学生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想和预估的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高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学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为中学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以通识课程为载体的通识教育对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思维能力,锻炼其健康体魄有重要价值,因此法律卓越人才培养必须给予通识课程应有的重视。而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传统通识必修课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类通识必修课,特色类通识必修课不宜过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各高校应建立通识选修课课程群,并指导学生选修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4.
认真组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个体成才成都市第七中学朱齐庄我校把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或活动课。课外活动是我校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实施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板块相结合的组合课程结构的一...  相似文献   

5.
张计 《零陵学院学报》2004,2(2):168-169
目前师范院校存在对器乐选修课程重视不够的问题。要从课程设置上改革,把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规定手风琴为必修课的乐器,同时增加必修课的学习时间,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轨迹是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课程逐步走向学生、走向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过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实践模式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结构。无不在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高庆友 《现代语文》2008,(3):117-1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新语文课程,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高的系统工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如何衔接,如何融合?如何通过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教学而共同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也必将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下面本人从选修课与必修课开设的时间衔接,选修课与必修课教材内容衔接,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衔接三个层面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省普通高中于2001年秋季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全面实施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个新课程计划在现代课程理论指导下,对高中阶段的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并按照优化必修课、规范选修课、加强限定选修课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中新课程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单一课程结构的传统.建立起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结构形式的课程体系。必修课具有确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选修课具有丰富性和拓展性的特征.因此这种课程结构是科学合理的。它对于实现新课程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产生了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实施的困难.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美国的社会观念以发展自我、注重个性、崇尚竞争为核心。美国中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这种价值观。中学实行学分制是美国中等教育的突出特点,学习自主权很大程度上由学生自己掌握。一、课程设置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知识面宽,结构合理,充分发挥学生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特长培养,鼓励个性发展。大部分中学开设百余种课程供学生选择。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基本要求。选修课课程丰富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征,它充分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