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压岁钱看家教,这是个老话题.然而,从最近我校对学生压岁钱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可以斑窥豹.小小压岁钱,家教大问题,有的给人启迪,有的令人震惊,有的引人反思,有的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最近,记者在对中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大量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又对某重点小学进行了两组抽样调查,A组(二三四六年级混合)52人,B组(三四五六年级混合)42人;对某普通小学抽样调查,c组(三四五六年级混合)40人,这些采访和调查都表明,许多家长的家教指导思想和方法都亟待调整。 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家庭难以实施家教  相似文献   

3.
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竞能得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有的家长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律“没收”,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家长也失去了利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培养孩子节俭和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好机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包师”现象,即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教师家中去生活、学习,这是一种新型的“寄托教育”。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对 50名教育工作者的调查中,有 32%的人赞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是家教的一种新形式,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私事”,且教师能通过在家中“家教”提高其自身家庭收入。更有学前教育方面的知名人士声言赞同此举,认为“包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后进生转化等许多独到的好处。①此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包师”决非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到下…  相似文献   

5.
试问家长:“你的孩子请家教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都很关心,也很困惑。那么,到底该不该请家教请了家教后家长应该作些什么我是一名学生,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教过几个学生,一直很关心这个话题,现在结合我家教的案例,谈一下我对家教的看法,以期给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一些启迪。一、家长请家教的动机人的任何活动一般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有以下几种。1.培养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辅导过的5位学生中,有3位学生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最近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家教方式,即“陪玩”式家教。这种家教的特点是,学习课本知识是次要的,主要是陪孩子玩,比如和他们踢球、看电影、写生、玩益智游戏,或参观博物馆、动物园,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现在人们对这种“家教”方式褒贬不一,今天我们请来了南昌市育新学校、南昌师范附小、南昌市珠市小学等一些学校的老师、同学还有家长朋友们,请大家各抒己见。王娟(家长):这种“家教”每位父母都能做,为什么还要花钱请别人来充当这一角色呢?再说,现在下岗工人这么多,哪有钱去请这种“…  相似文献   

7.
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竟能得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有的家长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律“没收”,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家长也失去了利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培养孩子节俭和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好机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专家认为,对于压岁钱,家长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原则:压岁钱应该有计划地去使用,不应该盲目出手。如何让压岁钱花得值得,下面几种途径可供家长参考:设一个银行账户。以孩子名义在银行开户…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读者朋友,1997年的家教话题到这一期就结束了。今年,我们共组织了5期话题,它们是:拿了压岁钱,怎么花?双休日,怎么过?孩子吵架,家长怎么办?在幼儿期,究竟应该教给孩子点什么?“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一年来...  相似文献   

9.
在校园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拿着5元、10元不等的钞票去学校小商店买东西吃、买玩具玩,甚至还有的拿着大面值的钞票炫耀。笔者曾在校园内捡到一张100元的钞票,找到的失主竟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堪称“小大款”。“小大款”的钱从何而来?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大致有如下途径:一是家长平时给的零花钱;二是平时成绩好、表现好家长给予的奖励;三是家长等长辈给的压岁钱;四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和渠道获得。“小大款”有了钱之后,绝大部分用于挥霍浪费。他们在课间或上学、放学之际有的买方便面、买油炸火腿肠……有的买带子弹的手枪、玩…  相似文献   

10.
很多幼儿在春节期间里都会得到“压岁钱”,有的家长将一些“压岁钱”给了幼儿,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这笔钱,这可能会助长孩子养成许多不好的坏习惯,如大手大脚乱花钱等。为了解决“压岁钱”给孩子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压岁钱的使用”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11.
考查我国当前教育面貌,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家教”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普遍接纳。“家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将当前我国的家教现状总结成一个“四”和两个“三”。一个“四”,是需要家教的学生有“四多”:一是成绩好的学生多。他们学有余而“吃不饱”,其请家教的目的是考上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学习的过程主要是超前学习新课和超前复习,加大深度、难度和广度,因此对辅导老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据中国教育网调查,1/3多的名牌大学生有过家…  相似文献   

12.
八面来风     
《教育》2006,(23)
中小学生月花逾300上海父母太“大方”●家庭每月经济收入在800元以下,而子女每月零花钱却逾300元。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最近做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采访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及市郊的名牌、普通中小学近3800名学生及近1000名家长,调查结果显示:上海中小学生每个月零花钱数目不小,上海家长对子女太“大方”。在调查中,上海中小学生平均每月所拥有的零花钱在5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9.1%和28.9%,不少中小学生的零用钱甚至达到月均300元以上。与此同时,上海小学生每年度所拥有的压岁钱金额普遍较高,76%的小学生压岁钱金额超过500元,其中11.8%的小学生压…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不要忽视人格修养教育吴春雷“家教”,这真是个令现今的父母们头疼的问题。为让孩子接受好的家庭教育,家长们真可谓想尽办法,挖空心思:对于还未出生的孩子,着手搞胎教;孩子刚出世,又搞什么学龄前教育;识字了,书便成堆成堆地往家买;接踵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辅...  相似文献   

14.
正逢1995年报刊杂志征订之际,双岛完小倡议学生从“红领巾小银行”中取出压岁钱,订阅一份把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刊物——《现代家教》,并且成立了《现代家教》学习小组。请家长走进学校,与师生共同学习家教的文章,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出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曹晓刚 《教育导刊》2004,(22):52-55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08名16岁以下失足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失足学生家长教育子女多采用两种方法:45%的家长采用所谓“严管”,即“不听话就打”的严约束不教育的方式,失足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研究》2005,(5):14-15
2005年2月17日的《辽沈晚报》报道了“花一点‘压岁钱’圆孤老亲情梦”的活动。据报道:“特别策划一经推出后,立刻在孩子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共鸣,当天报名参加本次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达41名,其中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49岁。这些志愿者有的表示要给孤寡老人当一天‘代理孙子’,有的表示要当一天‘代理儿女’,让孩子们的‘压岁钱’花得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中学生在想什么呢?最近我们就“你经常思考的问题有哪些?”向120名中学生(初二学生70名,高二学生50名)进行了一次开放性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它们是“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身体发育”、“业余兴趣”。为了了解目前的中学生在上述四个方面的思想状况,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教师、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  相似文献   

18.
对西宁市幼儿性格的抽样调查与思考袁青为了研究青海儿童性格特征及发展,为加强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笔者对西宁市四个幼儿园的150名幼儿家长进行了“幼儿教育问卷”的抽样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幼儿教育问卷”...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27日下午,来自吉林省9个市(州)的德育工作者,走进了吉林市二十七中学,一场别开生面的“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综合知识竞赛即将开始。台上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台下是家长、学生和教师,4支参赛队准备就绪,充满了信心。首先进行的是个人必答题,请问:“《家教指南》的封面语是什么?”答:“陪伴家长、孩子的良师与益友,沟通学校、家庭的纽带与桥梁。”请问:“2001年《家教指南》的第一个栏目是什么?”答:“说儿道女”……,接下来的小组必答题和抢答题把比赛带进了高潮,学生抢答,家长补充,教师纠正,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漫谈压岁钱     
近几年来,关于过春节要不要给孩子压岁钱的问题,颇有争议,有的认为要给,有的则认为不要给,真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过年给小辈压岁钱是我们华夏民族古老的民俗,明代朱敦崇《燕京岁时记》云:“京华旧俗仕庶之家成于除夕夜晚,父母以彩绳穿制钱数枚。压于小儿枕下。翌日晨,令小儿移枕视之。是为压岁钱。又新正伊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