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现行高中政治教材在每单元之后设置了"综合探究"一课,但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探究课往往被简化或省略。就高中政治教材中综合探究的运用进行探讨,力求为综合探究课程的改善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怎样把握好探究学习的起点,是提高探究质量的前提。下面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探究九:实话实说话流行》一课为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能引起学生思辨的问题展开探究:组织探究性讨论,创设探究教学的高潮;交流探究成果,给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拓展延伸,把探究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等五个方面,以<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变化>为例,对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进行了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理越辩越明     
<正>辩论,指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存在的问题,以便最后达成共识。采用辩论的方式处理综合探究,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统筹分析能力,达到"理越辩越明"的目的。《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我设计了辩题:金钱是魔鬼还是天使?学生通过辩论达成共识: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金钱,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行的。《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生活是政治学科新课程中新增的一门科目,而综合探究教学内容则是新课程中新增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正确认识教材中的"综合探究"活动,如何正确处理和完成教材中的"综合探究"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既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一学期来在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探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基本流程及教学模式。一、广大教师对综合探究课设置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综合探究,部分内容在考纲里有所体现,高考命题也常有所涉及。如何讲解这些内容,我们应结合新考纲和往年命题特点,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处理。单独讲解。有的综合探究内容正文中没有涉及,是正文内容的延伸,有必要对其进行单独讲解。如《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政府的威信从何而来",其内容在正文中没有相应的说明,可以利用一个课时进行讲解。有的综合探究内容综合性较强、跨度较大,如《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综合了第二单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  相似文献   

7.
<正>"探究"的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按《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现在我们常说教学要探究,怎么探究,许多人感到困惑,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一个个探究实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说除了基本的检查、筛选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起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的作用。如何对学生某一学程(学期或学年)的探究综合能力做出评价,是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和促进学生探究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一、科学探究综合评价表的构建为了检验综合评价表的实用效果,我们组织开展了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评选活动,进行了经验性评价与使用评价表、指标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试用结果表明此评价表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较好,可以用来对学生某一学程(学期或学年)的探究综合能力做出评价(综…  相似文献   

9.
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理念,每一单元下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综合探究活动课可分为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两种基本形式.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是以课堂作为基本活动场所的活动形式,它包括演讲、竞赛、辩论、表演、观看影视录像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的方式,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寻找资料办展览壁报等.无论是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还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建构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组织形式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一探究实验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了比较综合的应用,是学生们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该实验的考察多以实验改进或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查,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和对灵活考题的解题突破.  相似文献   

12.
<正>依据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增加了"综合探究"课。此后,尽管四本必修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但一直保留了16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内容。在当前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标修订之际,很有必要研究教材"综合探究"与《课标》的匹配性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一、"综合探究"的《课标》解读在教材价值导向上,现行教材(2014版)的单元"综合探究",提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探究素材,  相似文献   

13.
<正>综合探究,重在探究。有效开展综合探究,我认为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探究方向特色化具有特色的探究方向,是成功的一半。在众多特色中,"生活化"和"地方性"特色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程是"生活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探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家乡,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地方,富有乡土特色的探究,能增强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探究方法多样化探究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演讲式、辩论式、沙龙式、情境模拟式、调研式、小论文式等。我们要针对不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通过教师的引导,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综合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课改实验区更好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依据<纲要>的要求,我们宁安市构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每个学习单元后都设置了"综合探究"栏目,这既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又是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难点。如何上好综合探究课?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依托特色地方资源,设计接地气的综合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相关知识。"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一主题与当前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不谋而合。那么,如何设计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学习理念?笔者结合学校所在地的"院士文化",设计了"学身边院士扬学习精神"的主题探究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熟知这样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对于具有大量探究实验的实验课型来说,"器材"毫无疑问成了实验探究的"米"。没有器材,我们的科学探究就无从着手;没有器材,我们的探究就成了纸上谈兵,"米"的好坏决定了"饭"的质量,所以好的实验器材是有效探究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要求学校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进行了"五结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高中《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了高中《文化生活》"综合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语文"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对此我们提出了很多见解,并作了诸多实践。有从规律或原则上作理论探讨的,有针对个案分析方法或特征的,有探究教学模式的,可谓"百般红紫斗芳菲"。事实上,我们探索生态语文教学多年,既取得了许多成绩,也面临着许多不平衡问题。比如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求将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间的互相探究,互相协作。但是在不成熟的合作探究中,我们会发现几种较为普遍的"搭便车"行为,自己不努力却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本文中结合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理论,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智猪"成因,并从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退隐和恰当介入两个点,来浅析如何应对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的"智猪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