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四岁就开始学中国象棋了,记得那时候我总是赢,是个常胜将军。因为总是赢,所以我很喜欢中国象棋。只要爸爸一有空,我就会去找爸爸下棋。又因为我总是赢,所以我不太知道输棋的味道。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姑姑家,和已经上高中的周亮哥哥下棋。我下输了,就很不高兴。又有一次,我去和叔叔下棋,我仍然下输了,我更不高兴了。我只要输了棋就会泄气。慢慢地,我就不是那么喜欢中国象棋了。后来,我参加了少年宫象棋班。象棋班有很多同学,有很多下棋的机会。有一次,我和一个小朋友下棋,我输了,我的脸变成了阴天,差点下雨!这时,邹老师说:“输赢兵家常事。…  相似文献   

2.
下棋是幼儿的一种智力游戏,它有助于幼儿注意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利于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培养幼儿勇于拼搏的精神。我在完成保育工作的同时,也很有兴趣地辅导幼儿学下棋。 一、让幼儿对中国象棋感兴趣 平时我利用一些活动时的过渡环节,给幼儿讲聂卫平、谢军下棋为国争光的故事,激发幼儿对中国象棋的兴趣。 二、制作教具 我用磁铁黑板画面画上棋盘,用瓶盖做棋子(背面贴上磁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做出一个长1米、宽0.8米的棋盘。 三、教幼儿认识中国象棋的汉  相似文献   

3.
高一上学期中段,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班上很多同学喜欢上了棋类活动,就连并不擅长此类活动的女生也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同学们不仅下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而且还下国际象棋。课间,不见同学们打闹着玩儿了,也不见他们到大操场去活动了,这倒让我很是省心,所以禁不住有些窃喜。可是后来我发现不少同学痴迷于下棋,陷得太  相似文献   

4.
涵妈 《家长》2014,(4):41-42
正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棋类游戏是非常有价值的活动。孩子在下棋中每一步都要考虑后果,因此是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好办法。最近看涵爸教涵下棋,很有体会。下棋最主要的一步先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如果家里大人正好喜欢下棋,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喜欢上下棋的。可惜的是我们家谁也没这兴趣,但所幸的是我们还都会下。为了让涵感兴趣,之前我和老公特意在涵面前下棋,还故意摆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结果小家伙就上钩了。  相似文献   

5.
跟父亲下棋     
业余时间,我爱好下棋。我最擅长的就是下中国象棋,而且,最喜欢跟父亲下。父亲是我学中国象棋的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很深。自教会我以后,我们父子俩便成了棋盘上的老对手。从我上小学到上初中,再到上高中,与父亲对弈时,我们往往每次都是连下三盘。身为师傅的父亲一贯是三局两负,而作为胜利者的我却总是第一盘输。以至每每在获胜的欣喜雀跃之余,我总暗下决心,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棋战     
公孙白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不错。长孙无忧也爱下棋,而且据说从没输过。今天,他们俩人相遇了,当然,就得来好好下一盘了。人们都知道这两位是武林中顶尖的大师级人物,他们俩搏一胜负,肯定非同寻常,肯定非常好看。因此,闻讯而来看热闹、看门道、看稀奇的可不少,不过,都离得远远的,这是出于恭敬,也是出于保险。谁知道,他俩下棋时会施出什么手段来。现在,他们携手来到一块大石头前说:"此地甚好,就在这里下吧。"于是,两人便在大石头旁边坐下了。  相似文献   

7.
黄莺小学是一所以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为特色的学校,除了按教学大纲完成各科的学习任务外,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会下棋,并且产生了一大批颇有才华的棋童高手,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中,都曾拿到过名次。下棋益处很多,什么开发智力呀,培养创造性呀,激励竞争呀,谁都知道。因此,同学们操练起来也非常刻苦自觉,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们就会捉对儿厮杀,好不热闹。然而队员们发现,一头扎进棋海中,身体运动少了,近视率上升了,若不采取纠偏措施,不利于全面发展。于是,四(1)中队的吕诚向大队部提出一个金点子。说真的,这个金…  相似文献   

8.
家有小暖男     
周末,老公告诉我,他要去外地代职一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军婚十几年,面对出差早已习惯,可这一次没有一丁点儿的预兆,我一时难以接受。"我跟你说,你要把我们娘儿俩带去。"他知道这是我说的玩笑话,可还是无奈地笑了笑。"爸爸,你走了谁陪我下棋,谁陪我晨跑啊?爸爸,你能不能不去啊?我说什么也不让你去。"儿子的话让我一惊。显然,我的情绪有点影响了他。"儿子,你就当爸爸还在当营长。以前,他们野外训练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几个月见不着他?"心里再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爱运动、爱思考的男孩.要问我最喜欢什么活动,那当然是中国象棋啦! 四岁,我就开始学习中国象棋了,从"车、马、炮"的走法,到各子之间的配合进攻、防守,再到后来被对方吃"老将"或是吃对方"老帅"等无数次对弈,中国象棋带给我无尽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人生如棋     
很小的时候,在家中的一个抽屉里,我发现了一张上面画了许多格子 的木 板和 一 个装满两种不同颜色、饼干大小的木头盒子。我问父亲:“这些是什么?干什么用的?”父亲拍了拍我的脑袋说:“这个啊,是中国象棋,等你长 大些 ,我 教你玩。”我一听说是玩的,十分高兴,便一直盼着快快长大。 读小学三年级那年,父亲把中国象棋拿了出来,开始教我下棋。没多久我就学会了,便时常拉着父亲玩,可是每次都被父亲杀败。开始时那一子不少、“国富民强”的雄伟场面每次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将,一个车和两个士在那儿玩“四人帮”了。想起开局,看看结局, 我不禁…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写了一会儿作业,感到有点累了,便请外公和我下“五子棋”。我和外公是老棋友了,外公也是我的入门老师。早在1998年,见外公和他的棋友下棋,我就对黑白世界的方城之战产生了兴趣。一有空,我就缠着外公,请他教我。“五子棋”规则简单,谁先完成五子连直线谁就赢。开始,我不得要领,总是赢不了,有时急了还玩儿赖。外公严肃地对我说:“先学做人,后学下棋!”他让我多动脑筋找窍门。打那以后,我仔细琢磨,棋艺有了起色。渐渐地,外公觉得我越来越不好对付了。我的胜率越来越高,到了后来,每次外公都是孔夫子搬家———…  相似文献   

12.
我从小就会下棋,渐渐地我的棋越下越好。同时,我也发现在这小小的棋盘上也反映着人生。从前我和别人下棋时,刚开局总是全线出击,大有  相似文献   

13.
琴、棋、书、画被誉为"文人四友"。我受家人的熏陶,渐渐地与琴、棋、书、画成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我喜欢弹琴。家里有客人时,我会拿出笛子、葫芦丝吹给客人听。有时也和同学一起比赛,看看谁吹得好,吹得多。电子琴是我的知心朋友,陪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我喜欢下棋。如果小朋友来我家玩,我们总会下几盘跳棋或五子棋。赢了,我会跳起来鼓掌;输了,我会嘟着小嘴喊:"再来。"象棋、围棋,我还是初学,但一有时间就会  相似文献   

14.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和好朋友吴嘉欣闹了矛盾.情况是这样的,我们俩下棋时,因为有人在旁边支招儿,后来吴嘉欣赢了,我就对她说了一些不服气的话,谁知她把话当真,生气地走了.第二天,我俩谁也不理谁,互相赌着气.  相似文献   

15.
邻居小张已读高一了。他不仅功课出众,而且棋艺也挺高。我和小张是多年的棋友。上星期天,我偶然兴至,招呼小张奕棋。谁知,小张为难地说:“周叔叔,学校抓功课抓得挺紧,现在不让下棋了。教导主任说,下棋影响功课,谁再下,就别想当三好生,……”  相似文献   

16.
我非常爱下棋,不论是下象棋,还是下军棋,我都几乎百战百胜,所以我就得了一个“下棋高手”的称号。我的表弟也是一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爱运动、爱思考的男孩。要问我最喜欢什么活动,那当然是中国象棋啦!四岁,我就开始学习中国象棋了,从"车、马、炮"的走法,到各子之间的配合进攻、防守,再到后来被对方吃"老将"或是吃对方"老帅"等无数次对弈,  相似文献   

18.
下棋     
<正>聪聪对人说:"昨天,我跟两位象棋高手高明和毕胜下棋。我面前摆着两副棋盘,我一个人走两盘棋,同时跟这两位高手比赛。你们猜,谁胜谁负?"准是你两盘都输了。"人们知道聪聪刚学下象棋,连马步怎么走都记不住。"不对。头一回,两盘都是和棋。第二回,我输一盘,赢一盘。无论再下多少回,我也不会同时输两盘棋。"你吹牛。"  相似文献   

19.
棋王争霸赛     
姐姐是我们全家公认的跳棋大王,因此从未将我这个刚入道的小不点放在眼里。每次我和她下棋,她都不屑一顾地冲我翻翻白眼,爱理不理的。就算你水平再高,也犯不着这么骄傲呀!岂不知“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笑在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到底谁强谁弱还不一定呢!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败姐姐,将“棋王”称号夺到手。决心已下,马上秘密拜在爸爸门下,潜心修炼,并且没事就拿出棋盘,进行自攻自防的实战演习。经过一个月卧薪尝胆的艰苦训练,我自认水平差不多了,便开始向姐姐挑战。一提起下棋,姐姐这个骄傲的家伙还是像往常一样,鼻孔朝天,理都不理。可是…  相似文献   

20.
三进省城     
1962年,我出生在广东省惠东县稔山区长排村,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十分幸运的是,家乡的棋风很盛,我的左邻右舍就有很多人喜欢下棋。耳濡目染,7岁那年,我也学会了横车跃马,并常常在巷口棋摊、床头煤油灯下与大人过招。乡下人下棋完全是自娱自乐,几分钟就杀上一盘。受此影响,我养成了走子如飞的习惯,练就了快棋的功底。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激我的大伯,当他发现我在村里已难以找到下棋的对手时,就带我云游四乡,很快县里不少人都知道有个小吕钦爱下棋,能下棋。11岁那年,我被县里推荐参加惠阳地区为迎接省运会举行的选拔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