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形成整体优势,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2011年4月底,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正式成立,这是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下,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新能源协会、深圳市太阳能协会发起,由来自深圳  相似文献   

2.
8月30日.深圳市LED专利联盟成立大会召开.成立国内首个LED专利技术产业联盟。会上,数百家深圳LED企业汇聚一堂,审议并通过联盟章程及2010年联盟工作计划报告。据介绍,该联盟将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的作用,制定实施适合深圳市LED企业发展需要的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行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以推动深圳LED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圳作为十城干辆首批全国试点城市之一,也作为全国私家车试点城市之一,一直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缓解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推广应用来促进我们新能源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从联盟任务、联盟成员等角度出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浙江省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武汉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四家代表性联盟对其技术创新模式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深圳企业标准联盟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联盟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发起困境、联盟标准效力的局限性、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进程滞后等障碍,给出对策建议。认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深圳企业标准联盟的发展壮大需要推广联盟标准的应用、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和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主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新能源产业成长初期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挑战,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挖掘消费者需求,才能抓住机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能源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但仍面临认识不充分、科技创新不足和市场开拓不够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虽然由于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给予有关新能源发展的公司和企业大力度的扶持和补贴,但是许多公司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关注到能源利用的问题.导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能源利用申报上面存在的很大的漏洞,留下了不小的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就从我国新能源产业能源利用的角度出发,就我国新能源产业能源利用申报平台的开发、应用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决定了以产学研结合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是推动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美国“新一代汽车合作伙伴计划”和日本“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为例,总结分析了其产业技术联盟的组织管理运行特点,以政府科技计划有效引领和发挥公共研发机构组织支撑作用为重点,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以产业技术联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鉴于新能源技术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在投放巨额公共支出、积极申请技术专利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其结果是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新能源技术的领先与垄断地位。目前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中存在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支出不足以及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缺陷等问题。在借鉴新能源技术强国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构建国内良好制度环境、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注重新能源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技术对于延缓气候变暖、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社会对新能源技术高度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外国投资机构的进驻,为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新能源领域遭受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可能的诉讼,阻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国内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资助不足及相关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笔者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系统地提出了构建我国新能源技术专利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各产业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生态构建,其中知识产权裹挟的技术标准先行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新型竞争规则,“技术垄断”“标准规锁”“联盟割裂”等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因此加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技术标准主导与引领对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至关重要。以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如何通过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协同实现创新发展”为问题导向,通过对海康威视、百度、英特尔等公司的案例研究,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主导与联盟载体生态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3种作用机制在人工智能产业渐进式创新、整合式创新、突破式创新范式中的组合运用和协同互动差异,提出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赶超”、“跃迁”、“自立自强”3条路径优化,结果发现:(1)多维交互的知识产权与标准和联盟载体的互动机制是推进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因。(2)多元架构的联盟载体作用差异是影响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的重要因素。(3)多阶段共生竞合是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的发展路径。最后,从中国情境下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青海省发展新能源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新能源科技工作的思路、重点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预计深圳基地总投资将达到500-600亿元,建成后将实现电动汽车整车产能20—30万辆,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拥有30万辆以上的整车配套能力,基地年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力争使深圳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库恩科学范式的思想,界定了产业技术范式内涵,刻画了产业技术范式变革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作用机理。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定量化描述了传统汽车技术体系形成到新能源汽车技术范式变革的过程,研究表明,传统汽车技术已经经历了完整的范式周期,新能源汽车处于范式发展期且新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进而展示了汽车产业技术变革期技术标准从技术规范到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标准体系的演进路径,揭示了技术标准在汽车产业范式演进过程中的规范、桥梁和转化作用,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媒介的兴盛,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基于国内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众传播媒介互动关系的研究,从传播渠道、政策因素及技术因素三方面剖析了影响新能源汽车传播与推广的原因;同时从政、产、学、研、用的产业联盟组织和传统传播媒介与新媒体的结合等两个层面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大众传播机制视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保定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和发展瓶颈,针对该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别从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质量认证与标准体系、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提高保定新能源产业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深圳特区科技》2006,(1):118-120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特制定《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2010年)》(以下简称战略纲要)。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张家口市新能源资源潜力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着重论述了张家口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种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以2009—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5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发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和不同生态位企业种群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实证结论,政府研发补贴与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研发补贴与高、中、低生态位企业种群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1.447、0.512和0.247。并由此提出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的研发补贴,着力加强对中低生态位企业种群的研发补贴,培养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快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10,(2):1-2
近期,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启动大会在江西省新余市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上指出,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科技示范基地,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培养和集聚一批高端优秀创新人才,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我国新能源科技与产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