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9)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窝子又分熟窝子和生窝子。熟窝子也称老窝子,就是钓鱼人经常在此撒诱  相似文献   

3.
野水钓鱼,20世纪80年代我一般采用打2~3个窝定点钓,钓完~窝就补窝,然后再钓第二窝的钓法。由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大,补窝后鱼不一会就又进窝了,当时按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即每次打5~6个窝子,每个窝子钓3—5条鱼就换窝钓,对鱼获好的窝子就补窝继续钓。鱼获不佳的窝子则弃之。这样又钓了儿年,效果还不错。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钓法又失灵了,一个窝子钓起几尾鱼后若再补窝,这窝中的鱼儿一般就没有新窝中的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鱼了。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17)
野钓时如能找好"窝子",就能多钓鱼。但要是找对之后却对"窝"的喂、投、换、挪、补几方面没做好,优势也就不"优"了。如何把握好这五种关系,笔者的认识和做法是:一、喂窝分情况、不可太随意喂窝的目的,是诱鱼聚集,以便钓之。然而,要是不分时间,  相似文献   

5.
钓鱼与打窝     
贺建成 《钓鱼》2007,(3S):26-28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 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窝有很大关系。因为诱鱼是钓鱼的基础,只有诱来鱼,才能钓好鱼,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如何打窝,如何打好窝(也叫布窝),成为钓鱼过程中的一道“主菜”。  相似文献   

6.
张小雷 《钓鱼》2011,(15):47-47
要想钓鱼有收获,就得正确掌握诱钓:一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7.
钓鱼与打窝     
《钓鱼》2007,(5)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  相似文献   

8.
喂拢鱼来钓     
张世才 《钓鱼》2011,(5):42-43
笔者有60多个春秋的钓鱼经验,经验有千条万条,最根本、最关键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条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下钓,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9.
张世才 《钓鱼》2008,(2):48-51
笔者有60多个春秋的钓鱼经验,感觉经验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条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下钓,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做到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垂钓渔谚包罗万象,有关钓技方面就流传下来诸多警言佳句。有渔谚说:“钓鱼钓鱼,心神专一”,继之,便又有“手不离竿,眼不离标,钩不离窝”说法。垂钓时,鱼吃饵是瞬间之事,稍纵即逝。如果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即便鱼已咬钩,但钓鱼人因分神丧失扬竿的良机,岂不可惜!当今,虽大可不必“手不离竿”,只要架好竿即可。但关键是仍需要盯住浮标,千万不能分心走神!垂钓抛竿前,大家都会先喂窝子,但待窝发时,竿一定要先投窝的外缘,而后逐步投向窝点。初学垂钓者一定要谨记,既然喂了窝子,就要把钩投入窝内,同时扬竿提鱼时要顺势把鱼领出窝子,不要惊跑鱼…  相似文献   

11.
张桂林 《钓鱼》2010,(6):40-41
笔者参加钓鱼活动已有30余年,从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和体会到钓鱼必须注重打窝,只有打好了窝才能够把鱼吸引聚集到一起,从而达到下钩必有收获的道理。但是,我在这里所说的钓鱼打个“好窝”,并非众多钓友在以前很长时间都知道的选择那“长坑钓腰、圆坑钓中和方坑钓角”等地方的钓位,撒几把酒泡小米或颗粒饲料就能够把鱼钓上来。  相似文献   

12.
颜恒 《钓鱼》2010,(10):44-45
按常规讲,钓鱼人到了水边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好钓点撤饵做窝,笔者也是始终按照这一条规律去做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像“钓鱼不撤窝,回家没汤喝”、“钓多或钓少,全凭手气巧,咬钩不咬钩,关键窝子是否做得好”、“先喂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诱不来鱼”……等等这些钓谚的产生,是钓鱼人长期经验的总结,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的。不过,笔者在长期的垂钓经历中,却摸索出了一条特殊规律,即在选定的钓点上投饵后,利用发窝的等待时间,变“被动空闲”为“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3.
文子 《钓鱼》2005,(1):36-36
喜欢河钓的人,通常会在钓点的选择上下功夫。在精挑细选好钓点后,我们就可以下窝料了。河钓的打窝与静水中打窝不一样,区别在于流水容易冲走窝中的香味。所以打窝时不妨量少一点,次数多一些。打窝也可选择一次打两三个窝,相距10~20米左右,发现哪个窝子有鱼就钓哪个窝,不太上鱼的窝子就可放弃,这样可找到理想的窝点,增加钓获。  相似文献   

14.
类永藻 《钓鱼》2007,(5S):33-33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窝料     
张炎冰 《钓鱼》2013,(18):12-12
打窝用的饵料,作用是做窝,细分则又有招鱼、聚鱼和留鱼的区别。传统钓鱼都是先撒饵做窝,待鱼聚来后再投鱼所好选用相应的钓饵挂钩作钓。从诱到钓一般要等20分钟至半个小时。如果窝料是米、麦子、破碎的玉米粒,等的时间会更长。鱼不进窝,姗姗来迟与窝料有很大关系。用碎屑状的菜籽饼、麦麸、米糠做窝料必须先湿水,不然投不准、投  相似文献   

16.
贺建成 《钓鱼》2008,(6):36-37
打窝钓鱼,需要多看看,多找找。窝子怎么打,打在什么地方,钓鱼结果是会不一样的。打窝钓鱼有五看五寻找,它们是:一、看风向,寻找风锋面。二、看水色,寻找深浅线。三、看鱼泡,寻找对象鱼。四、看塘型,寻找钓位点。五、看物相,寻找所傍之物。现将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于后,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迷人的草窝     
文子 《钓鱼》2005,(13):28-28
夏秋季节是钓草鱼的黄金季节,我的大部分时间就耗在水库边了。野钓是迷人的,而在这大水面中要钓到鱼,钓好鱼,除了要选择好天气、钓点等重要环节之外,打好窝也是整个钓鱼活动中极为重要一环。窝子打好了,钓鱼就有希望,窝子打得不理想,而你的希望就要打一个大折扣。  相似文献   

18.
钓鱼有句谚语:钓鱼不打窝,获鱼也不多。确实在垂钓活动中我们每次都在重复做着:找位置、打窝、下钩。传统钓法打窝的确有许多优点;有利于集鱼留鱼;能引起鱼就饵的欲望,有利于找寻鱼群等等。但在春天钓鲫鱼有时不打窝照样可以钓有所获,比打窝钓鱼更刺激更令人惊喜、难忘。但在垂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时间和的要季选节在,蛰春伏分了前一后个、冬天气天的比鱼较暖积极觅食时,在浅滩、草缝可见鱼儿活跃的身影时。虽然在其他时间也能钓上鱼,但效果不太好(此种方式仅在春分至清明效果好)。钓位这里要鱼选儿在为进了觅水口食附、产近卵、经水常草穿…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打窝是聚鱼留鱼的方法;钓鱼人也都知道钓鱼先打窝的道理。但是,同样是打窝,同样的钓组钓法,有时钓鱼的效果差距却非常大,其实有时就是打窝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打窝有讲究     
张庆春 《垂钓》2007,7(10):30-30
钓鱼不打窝,肯定钓不多。那么,应该怎样打窝呢?我的体会是。经常去的地方,到现场后,第一件事是先选好钓位,坐下来和饵,接着把窝子打好。再拿出钓具,开始调标,然后,挂饵垂钓。这样,全部垂钓程序就算完成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