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中新教材中的小说可划分为人物小说、情节小说、心理小说和诗化小说四类.每类小说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相应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应不同.人物小说的教学主要抓住人物性格内涵;情节小说的教学应抓住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心理小说的教学应抓住荒诞与意识流;诗化小说的教学应抓住散文化的语言.根据小说的类别来确定小说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改善高中小说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从"先锋文学"兴起以来,"元小说"这个概念就在创作与评论界不胫而走。有人说"元小说"是有意暴露小说虚构行为的小说,有人说"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有人说"元小说"就是把传统小说的形式当作内容来叙述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开创性特色主要表现在:小说观念的创新———"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小说观;小说本体艺术的典型化理论;多样开放的小说创作方法;小说体式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现在论及魏晋六朝小说时,一般笼统地指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从这些小说和魏晋六朝人对这些小说的相关论述出发,得出其时的小说观念相比汉代的小说观念也显得落后。这并不符合魏晋六朝的实际。魏晋六朝的小说观念,在沿袭了汉代小说观念的同时,相比汉代小说而言又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魏晋六朝人对小说娱乐功能和虚构手法的事实肯定,以及与之相应的魏晋六朝小说中历史叙事向小说叙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8.
志怪小说是六朝小说的代表作品,似乎已成定论。但这仅是现代小说观念指导下的选择,六朝人将志怪小说归入史部,其小说观念显然与之不同。志怪小说历史地位的变化凸现了两种不同小说观念的矛盾,面对如此现状,六朝小说研究应该摆脱现代小说观念的影响,尊重六朝人的小说观念,突出六朝小说研究的民族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元素,丰富了英国小说的样式,为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小说从人物刻画到叙述方式以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小说的主题思想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基础上,又打破了哥特小说固有的模式,大大丰富了英国小说的体裁.  相似文献   

10.
陀斯妥耶夫斯基1850-1858年在西伯利亚的生活经历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小说可概括为自然派小说和心理小说,主要模仿对象为果戈里,小说风格还没有完全成熟;从西伯利亚回到彼得堡后,他的小说可以看作为哲理小说,开启了存在主义式的小说写作,他在小说中主要思考俄罗斯精神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小说序跋是研究小说理论的重要形式,文中选取了明清阶段的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明清学者的小说序跋中小说概念和小说特点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目录学定义和散文体叙事学定义,从小说类属与小说定义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本体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13.
"人情小说"可细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三种类型,而世情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主流,以描摹世态人情见长,其最重要特征劝世性其实就是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世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繁荣、晚清的短暂中兴和现当代的再度兴盛的演变过程,现当代的高雅小说可看作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不断升级版,凸显了世情小说永恒的活力与魅力。世情小说不愧为小说大家族的中流砥柱,大力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小说的文体演变呈现出向新闻与大众传播叙事倾斜的现象。“新写实小说”、“新体验小说”、“新闻小说”不同程度地显现新闻性,域外小说、官场小说、都市小说都或隐或显地涂抹了新闻化的油彩。试以方方、陈应松、刘庆邦和须一瓜的当前小说文本为个案,探讨小说新闻化叙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绣像小说》到《小说月报》,从林译小说到说部丛书,商务印书馆在清末出版发行了大量小说。同时,商务还在当时的报刊上刊登广告大加宣传。这些广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刊登周期长。商务通过广告介绍小说内容、宣传小说杂志、提倡翻译小说、扩大小说类型、阐述小说观念,对晚清小说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晚明小说理论在传统文艺美学基础上,结合明代小说创作,在小说的地位与作用;小说的真实性、生动性、形象性及艺术魅力;小说和历史在创作上的不同;对浪漫主义小说的分析;小说人物的塑造诸方面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形成了晚明小说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阶段,为后来的小说理论批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末报刊中的小说分类最早出现于《新小说》。《新小说》办刊过程的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以刊载翻译与自创为主,大量翻译小说的出现使第一阶段中小说类别的数量明显多于第二阶段。翻译小说的繁荣是清末报刊中小说分类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清末报刊中的小说可分为舶来类、自建类、本土类与衍生类四大类。在清末报刊小说分类的演变过程中,兴起阶段由于翻译小说的繁荣而以舶来类为主。随着自创小说逐步取代翻译小说成为主要著述方式,以及国人对小说的认识趋于理性,自建类随之成为报刊中小说分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较为全面地提出小说理论的小说理论家。在其“三言”的三篇序言里,分别提出了小说功用观:重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小说发展观:总结了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历程,并指出了通俗小说起源于话本艺术;小说创作观:小说创作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并提到了小说创作题材的来源问题,指出小说创作要遵循通俗的原则;小说批评观:评价小说创作要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中去评价,不能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19.
以三要素为中心的小说分析法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但仅仅运用三要素法很难教出小说的厚度,同时,先锋小说、意识流小说在教材中的引入,加大了小说教学的难度。因此,将叙事学理论引入高中小说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感受小说,能够更好地品出小说的厚度和醇度。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地位得到提高,功能得到重视,小说艺术得以强调的新观念的影响下,近代小说创作可谓蔚为大观.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环节,它既明显地带有古代小说影响的痕迹,同时也表现出新的近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