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简言之,“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可见,善教者,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好教师不在于“使学生学会”而在于“让学生会学”。然而,现今许多教师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从小学到中学以至大学,一般都采用“老师台上讲,…  相似文献   

2.
李国成 《教育艺术》2008,(11):62-63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的能力。基于此,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 ,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老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 :“尝为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教 ,而学生能自求探索 ,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谓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发现精神 ,激发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涨热情…  相似文献   

4.
没料到教师生涯中那一次困窘.竞给了我受用终身的财富!我由此而寻到一条从“山穷水尽”的“教而困”到“柳暗花明”的“教而乐”的通道.这通道可概括为“教而困,而学,学而思,思而教”12个字。前后的两个“教”字,形同义异:第一个“教”,指“教学”;第二个“教”.指经过学习和思考“豁然开朗”之后的“再教”。这时的“教”,知识内容已焕然一新:这时的教师,是知识更新了的值得刮目相看的“新我”了。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教学”包括“个性化教”和“个性化学”。“个性化教”,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个性化学”,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6.
王俊 《江苏教育》2005,(4B):23-24
数学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应为学生提供必要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把所要学的知识给“做”出来。  相似文献   

7.
一曰“零起点”。所谓“零起点”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假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无所知,教师授课从零开始的一种现象。有一次听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教师教一首名叫《上学歌》的歌曲,而学生没等老师教,却异口同声地唱了起来,而且很完整。教师对此不屑一顾,毅然按自己的教案一句一句地往下教唱,不一会儿,学生则兴趣淡泊。原来,学生在学前班就已经学过此歌了。这种“零起点”带来的很可能是“零兴趣”和“零思维”,所以,教师只  相似文献   

8.
余占琴  陈莉 《四川教育》2014,(12):33-33
课堂上,无论老师体态如何多姿,表情如何丰富,思维如何深邃,课件如何精美,如果离开了教师之“口”,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更谈不上培养能力.为此,我校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努力让“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学校响亮地提出了“三让、三导”的课改理念.其中,“三导”是指教师变“教”为“导”,用口头语言给学生“导趣、导问、导思”,并将一节课的知识“串珠成链”.  相似文献   

9.
“命题”是教师和教研员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负有梳理、巩固知识的使命,还兼有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检测、诊断功能。因此,“命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大备课”,尽管我们精心做出了方方面面的“预设”,但一旦走进课堂(考场),“遭遇”学生,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生成”。下面撷取几例,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后,新教材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与创造空间,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也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对教材的整合“适度而不过度”,对教材的开发“到位而不越位”呢?下面我结合《找规律》一课“备课”、“悟课”与“赛课”的过程,说说在教材使用上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说数学”的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地“说”知识、“思”方法、“辩”疑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反馈.将学生错误思维方式加以纠正。同时,“说”“思”“辩”的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这里的“研讨”,既包括教师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和同行间进行的讨论交流,又包括教师独自的研读、探究、创新,在“理性自我”和“实践自我”充分对话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只有在“研讨”好的基础上才能“教好”.只有“教好”,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4.
1.设计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教学要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生为本,就是依靠学生自学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易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课前的“点拨“引导”和学生课中的“合作”“交流”有效结合.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学会学习呢?在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予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6.
戚敏华 《广西教育》2007,(10A):21-2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教多”与“学少”的反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8.
初二物理“电学”“光学”内容,物理概念抽象,电路图、光路图变化多端,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耗时多,可谓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而“口诀”、“顺口溜”的出现,使学生掌握知识变得轻松、简单,学习也变得快乐而有趣.  相似文献   

19.
徐学斌 《学苑教育》2012,(21):58-5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活动导学式”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在“活动导学式”教学时,需要教师把握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为美国而教”项目自实施以来,缓解了美国教师资源不足的压力,促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补充以及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为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为美国而教”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特点以及对美国教育的贡献进行介绍,并总结出该项目对我国“特岗计划”的启示,以更好的完善我国“特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