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同义异形词,或称异形词。异形词就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写法,如“缘由”与“原由”、“喀嚓”与“咔嚓”。像这样读音相同、词义相同、用法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异形词共有一千多组。所说读音相同,就是绝大多数异形词读音是一样的,如风采(fēngcai)与丰采(fēngcǎi)、联翩(1iǎnpiān)与连翩(liánpiān)、约奠(yuémo)与约摸(yuémo)。另外,也有个别的异形词读音是不完全一样的,如冰激凌(bīngjīlín)与冰淇淋(bīngqílín)、哈欠(hěiqiàn)与方言呵欠(hǎqiàn)、耳光子(ěrguāngzī)与耳刮子(ěrguāzī)。  相似文献   

2.
“宣(xuān)”是个形声字,上边的“宀”是义符,表示房屋(甲骨文、金文的“宀”像房屋的形状),下部的“亘”是声符,读xuān,又读huán,但不读“绵亘”的“亘(gèn)”。“绵亘”的“亘”原写作“”,后来形体变化,和“亘”成了同形字。“宣”的本义是大的房屋,古代常称天子的屋室为“宣室”。    相似文献   

3.
大家好!我是汉语拼音隔音符号(’)。顾名思义,我的作用就是“隔音”。如果把我省略了,就会造成读音错误乃至语义上的错误。根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需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í’ǎo(皮袄)。”这里,如果pí’ǎo(皮袄)不加隔音符号写成píǎo,就容易发生拼读混乱,错拼成“漂”。类似的例子还有uān’ài(关爱)、chán’é(嫦娥)等,不加隔音符号,则写成uānài、cháné,就容易错拼成“瓜耐”、“禅阁”。同样,当n,…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8,(1)
“荨”字读音不寻常文/李百川“荨麻疹”系一种常见皮肤血管反应性疾病,普遍习惯把“荨麻疹”一词中“荨”(Qián前)读作“寻”(Xún)音,无论是医界同仁,还是寻常百姓,大都这么读法,其实,这属于误读。我曾在一些场合用正确读音读“荨麻疹”一词试图引起大...  相似文献   

5.
“疑义”和“异议”是两个读音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疑义”(yí yì)是指疑惑不定的含义或事理;“异议”(yì yì)则是指不同的或反对的议论。大概因为它们读音相近,有的人往往用混,其中常见的是该用“异议”的地方错用成“疑义”。例如: ①去年12月22日,本报一版刊登了……“南京居民王曼新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固氮根瘤成功”的消患,引起许多微生物、植保专家的疑义,纷纷向本报提出质  相似文献   

6.
“做”与“作”两个字常常在我们的书刊报章上用错。这两个字不但含义相近,而且在普通话(北方话)中读音也一样,都读zuo因此,很多人分不清,有时候就混着用。实际上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在南方一些地区,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吴语地区(上海一带),“做”读上声,“作”读入声。所以南方人一般不会用错;从意义上说,这两个字意义虽相近,都包含有下列几种意义:1.从事某种工作或  相似文献   

7.
在汉字中,“两”和“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不但写法各异,读音上不同(前者读liǎng,后者读èr),含义上也是有着明显、严格的区别的。如表示数目,《现代汉语词典》时其即有专门规定:“二”一般仅指“两样(的东西)”,如“二房东”等;而“两”通常则用于量词和“半、  相似文献   

8.
“喧”与“暄”、“靡”与“糜”、“脍”与“烩”,这三组词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如果不能在意义和用法上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往往容易搞错,误用。先说“喧”与“暄”: 例①四十开外的陆永康迎进客人,寒喧几句之后,便谈起“生意经”来。(1984.10.4《常州日报》:《“养兔专家”之谜》) 句中的“喧”应改为“暄”。“喧”,一是解作“声音大而嘈杂”。如“喧哗”、“喧闹”、“喧嚷”、“喧扰”、“喧嚣”等。陶潜《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相似文献   

9.
不时在报刊上看到将“搓麻”用语表示赢了的“和”(hù)字误作“糊”或“胡”的情况,近日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姐妹》中,又看到字幕上出现了这种情况。“和”是常用字,使用频率颇高。它是一个很特别的多音字,读音多达五种。如果我们认  相似文献   

10.
“戛纳电影节”这一名词,对广大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看电视也经常可以听到“ga na dian ying jie”的读音。然而,“戛”字是读作“ga”吗?遍查我国的辞书字典,无一例外地都注明“戛”的字音是“jia”,古文中如通“秸”字时,又读“jie”,如“戛服”(古代征收赋税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1.
英文News(新闻)这个词,一般认为是“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的缩写连接成的,其实此词来源甚古。早在十四、五世纪,这个词的写法有好几种:newes、newis和newys等,它们的拼法虽不同,读音却一样(都念两个音节)。在中古时代的拉丁文中,这个词的单数形成是nova,复数是novum。当时的盎格鲁·撒克逊  相似文献   

12.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3.
在书籍报刊上,笔者经常看到一个令人费解的“新名词”——“膺(yīng)品”。经过一番琢磨并向人向工具书请教,才知道为“赝(yàn)品”之误。然而,“膺品”却一直在报刊书籍上“逍遥法外”,甚至有吞  相似文献   

14.
“既”与“即”在语言运用中经常被混同而误用。其实,这两个词是根本不相同的。从读音上看,“既”读作“jì”,“即”读作“jí”,读音并不相同。从意义和用法上看,两者相差更远。“既”,可属副词,是已经的意思,如:“他去天津是既成事实,改变不了。”可属动词,是完了、尽等意思,多用于书面语,如:“食既,徒步而归。”也可属连词,常与“且、又、  相似文献   

15.
2、二式、贰、两这已个字.读音不同,字形相异,用法有别。写稿者应该了解一应该掌握.应该正确使用。2、二、式、贰、读音相同一部读er;两是另外读音,读hang。二、、贰、两是中文,2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字。以上五字,共同之处是当它们表示数量时.其义相同,都等于一加一。在《辞海》中。“:1”的释义有四:。Ij表示数目.加1+l;②双.如独一无二;l两样一别的.如怀有二心;①次、副,如二花脸。在《辞海冲,“两”的释义有九:_卜二一如两个人;②双方。如两面受敌;-9双面一如势不两立;)哲学名词.如对立的两面;⑤不指定的…  相似文献   

16.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往往就是一个汉语音节(比如:跑pao、跳tiao、投tou等等)。徐世荣先生认为,汉语普通话语音的音节可以用“音量”来解释。他说,“音量”就是声音的强弱,普通话音节都是开头音量强,末尾音量弱。比如:nan(南)这个音节,虽然首尾音素都是n,但发音时前一个n音量强,后一个n音量却很弱。正是由于普通话音节的这一特点,所以人们在日常交谈中才不会把“皮袄”  相似文献   

18.
阅读报纸杂志,“付诸于实践”、“见诸于某报刊”之类的用语时有所见。其中“诸”字用法不适当。“诸”系古语词,亦称文言词。在汉语里其意项最常见的有:(一)众,各。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亮身率诸军攻祁山。”“诸军”,即各部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译出来就是“诸葛亮亲自率领各部攻打祁山。”(二)“之于”的合音。从语音的角度分析,因其读音分取“之”字的声母zh和“于”字的韵母u,故有合音词之称。如果从语法角度分析,因其兼有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双重  相似文献   

19.
“刹”有两个读音。一读Cha,如“古刹”、“刹那”。“刹那”是梵语的音译词,指极短促的时间。解放日报去年12月18日头版头条消息中,把“一刹那”错为“一霎(Sha)那”,头版右下角的言论中干脆用“一霎那”作标题。“刹”和“那”两个字表示一个词素,拆开来就失去本来的意义。这里该用“刹”而没用。但是,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4日《维纳斯,与美的评判》  相似文献   

20.
所谓“致”与“至”的系列词,是指分别由“致”和“至”与同一语素所构成的略带对应性的一组词,如“致于”和“至于”,“以致”和“以至”等。前一组词,是“致”和“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于”构成的;后一组词,则是由“致”与“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以”构成的。由于有相同的语素,所以形成上似乎有一种对应性。正是形式上有这种对应性,再加上“致”与“至”读音相同(皆读为“zhì”),所以由它们形成的系列词即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