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运用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小学英语语言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要从“听说”入手,充分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非语言方式,让学生很自然地把语言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便于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如,在新词教学过程中采用卡片,可以使语音教学显得更直观,便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复习时采用卡片,可以节约时间,便于多次重复;在测评中采用卡片,可以设计“找朋友——看图找词或看词找图”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动作表情、生动的角色扮演等,创设一种模拟的交际场面和气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接触中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和理解语言知识。初中阶段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外语积极性高,记忆力强,善于模仿并且好奇、好胜。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去感知、去思考、去表演,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更容易进行,并且能缩短教学时间,强化教学效果。一、利用实物创设直观情境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  相似文献   

3.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探究”——体现了“创造性原则” “启发——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为:“学生感知—探究发现—理解—迁移创造”,大胆变革了传统的“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教学程序,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这句治学名言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要“传知”,更重要的是要“授法”,这是达到上述理想目标的桥梁;而讲读教学是“学法”训练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与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学法”的启示。一、重视整体阅读中阶段和过程性训练心理学表明,学生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是有其规律的,即先概览轮廓再究细节,循着“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和学习心理过程进行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感知性初读、理解性细读和精读、鉴赏运用性回读等三个阅读阶段。三个阶段体现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明确阅读首先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动的课文内容和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思想教育具有“明理”、“激情”、“导行”三统一的特点。三者之间,“激情”是重点,因为情是通道,是酵母,没有感情,也就不会从思想教育中得到“理”的启悟,更谈不上有效地“导行”了。然而,“激情”是需要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教学即是通过生活的展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等多种手段,同语言描述相结合,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直观、生动、丰 富的视觉听觉效果,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联想,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物演示,突出重点,丰富感知。 电教实物是指那些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能够在投影上再现其生动的外形,或显示其微观变化过程的实物。它对加深学生对教学对象的形、色及动态变化等方面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生动的动态实物。指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幼小动物,如小蝌蚪、鱼儿等。教师可利用其可动性,通过投影  相似文献   

7.
张芳 《甘肃教育》2001,(12):35-35
《锅炉设备及运行》是电力学校“电厂热能动力”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内容繁杂、原理规律多等特点。然而由于学生对锅炉缺乏感性认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纯理论的讲述很难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透彻地理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认为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感知阶段”所谓“感知”,就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感知阶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形象地思维,来达到“感性认识”;另一种是通过到现场参观、实习,让学生通过视觉来达到“…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南通师范附属二小任教)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出“情境教学法”,并运用于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取得了可喜成就。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运用在阅读教学方面,一般有“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感知,即带入情境,形成表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白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运用修辞的手法表述语言,是一门语言艺术,使语言更生动形象、鲜明、耐人寻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喻修辞是普遍使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使语法学习通俗易懂。修辞手法的运用贯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修辞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课文引用的例子、语境进行分析,深入语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近年来,学术界对修辞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析,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为例,对比喻修辞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及教学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阎笔画具有简约而又直观形象的特点。把简笔画恰当地运用干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边讲边画,可以形象地传达出教学内容,而学生视听结合,听来生动具体,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一、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可惜助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教师事先找实物.制作图片又比较困准,若采用简笔画则既容易又省时。有些词语很抽象,教学时老师边画简笔画,边作适当的讲解,学生既看又听,便能很好地领会词义。如教学《草原》中“勾勒”一词,可以让学生看老师用线条画出物体的轮廓就是“勾勒”。“翠色…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英语教学法中,导入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学生对语言材料感知、理解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对学生认知的过程协调的效果。因此,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提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观念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引发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是新疆少数民族从小学到大学必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十几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进步,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但也难免有一些不足。比如:教学的方式大多数以教师讲,学生听,主要是进行语言分析、模仿和死记硬背,教师对学生的语言传授忽略了语言学习所涉及到的其他环节,教学方式枯燥单调,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本文笔者对汉语教学涉及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激发学者的多元智能来,从多方面深入教学内容,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唐昌芬 《新疆教育》2012,(16):239-23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蕴华 《考试周刊》2015,(39):91-92
视觉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图片、实物、视频、肢体语言等直观形式,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使知识更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视觉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实现手段及其类型,以及各视觉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对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翠霞 《今日教育》2014,(7):104-105
一、准备到位,把“讲法”与“明理”有机结合 王荣生教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明确一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什么。因此,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深度研读教材,分析关联知识,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精心预设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学习英语的小学生是越来越多。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冲着英语新鲜、好玩、稀奇而来,他们的兴趣也大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的兴趣建立在英语语言内在的魅力之上,并且持久不衰呢?我想有两点是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一、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所谓的“情境化”就是通过图片、多媒体、实物、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结合语言材料和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师创造的英语语言情境当中,去感知、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例如,《牛津英语3A》第一课Goodbye中,教学“getup”时…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汉语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汉语课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有些偏废。教学过程本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知识的过程,单纯地传授知识,只是重视知识的感知——理解阶段,而忽视了知识的巩固——应用阶段。由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造成了学生智能的严重缺陷,因此汉语课教学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体系还不完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识字,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辅助识字教学,提高学生对抽象的语言符合的认知能力,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采取多角度的教学,杜绝用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实物的比较等方式来进行识字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而语感则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直接理解。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敏锐、强烈的感受、感觉和感知的能力,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和生活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语感主要是指对书面言语的感受。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便是创造。所以,“积累-模仿”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篇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可以使一篇文章变得好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