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由已有活动经验初步感知重叠问题1.由学生熟悉的排队问题导入,提出简单的重叠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数学。刚才进来的是谁?生:晋元。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排队的问题。如果从前数晋元是第5个,从后数也是第5个,这个队一共多少个同学?2.自主探讨解决方法,了解学生对重叠问题的思考基础。生:11个。生:10个。生:9个。师:答案不一样,怎么办?生:计算。生:画图。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弄清楚。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1页的智力游戏:重叠问题。教学目的:1.理解重叠的意义,知道重叠问题的基本结构。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求重叠问题中的各个部分,形成解题思路。3.让学生学会发现规律的过程:实验、确定、运用。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教学准备:自制的金箍棒,每位学生做实验用的两根纸条,长分别为10厘米和8厘米,学生课堂练习纸,小奖品,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由魔术棒导入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你们最喜欢的东西:金箍棒。(屏幕演示金箍棒)金箍棒过来。瞧,它已经飞到我手上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用直观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图示的形象直观性,并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教学目标】1.能看懂直观的集合图,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最优化。3.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重叠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5.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光的干涉的基础 .但这部分教材抽象、复杂、不易掌握 .教师在波的干涉的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图 1 波的干涉的示意图教师在用波的叠加原理解释波的干涉现象前 ,首先应复习振幅的概念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大 ,振动强烈 ;振幅小 ,振动弱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图 1 (此图见 :高中物理(试验本 )第三册 第 46页的图 1 0— 2 8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 ,同时讲清楚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 ,在重叠区域里波峰与波峰相遇 ,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 ,振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6.
[题目]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一册第55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6,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1/4。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五、重叠问题(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一)思想方法解读 重叠问题,渗透的是集合思想. 集合,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全体.而所谓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建勇 《物理教师》2005,26(1):64-64
微软公司在招聘职员时,常常会用一些人们习以为常,但蕴涵了深刻道理的问题,来考查应聘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功底.下面特举一例供读者赏析,同时,给出这个问题的多种解法. 问题: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每天重叠多少次? 分析:每天开始和结束时,时针和分针都会朝上并重叠,只要计算出12 h里,它们重叠的次数,就可以知  相似文献   

9.
祝欣 《云南教育》2004,(10):42-4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归一应用题。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  相似文献   

10.
许彦霞 《现代语文》2006,(8):113-114
现代汉语AA重叠式有重叠构词与重叠构形之分.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收词情况看,AA重叠式基本上是重叠构词,只有"大大""常常""偏偏""刚刚""明明""仅仅""略略""稍稍"少数几个词,它们的单音节形式和重叠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并行使用,其重叠形式还没有固定为重叠构词,应看作重叠构形为宜.所以,考察<现代汉语词典>AA重叠式主要是对AA重叠构词的考察.AA重叠构词包括叠音词、重叠词两类.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中较为严重的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叠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不良后果和解决方案,指出加强教学整合可有效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叠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原题: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6,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1/4 .求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比.(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51页第十二题;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练习十三第十二题.)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关于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量词重叠表示"每"的意思.胡裕树(1962):"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的量词含有‘每一’的意思."马真(1988):"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例如‘个个’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页例3。教学目的:1.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弄清解题思路,学会正确解答一般的三步应用题。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从智能课堂转向生命课堂,需要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倡导人与人精神的契合,倡导富于爱心的交流,倡导创造的快乐,使个体生命潜能得以彰显,而不是以权威压制学生本身具有的生命活力。【案例1】:《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断学习完《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后,老师请同学们质疑。生1:书上说"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但是,第25页的图片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有重叠的,同时也有空隙呢?师: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你很  相似文献   

16.
深度教学是触及知识内核和走进思维深处的教学。针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页"认识面积"中的探究性问题"3×4,2×5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孰大孰小",学生用重叠法比较一次,发现无法解决问题。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度讨论,引发一场用升级版重叠法比较面积大小的"头脑风暴"。结果表明,我们不仅找到了"剪裁+两次重叠"与"画线+两次重叠"两种解决办法,还借助乘法分配律和图形操作关系式揭示了"多次重叠"背后的数学原理,进而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深化了对面积本质的理解,促使学生思维走向深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用直观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图示的形象直观性,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永选  张月芹 《现代语文》2006,(10):110-111
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词具有AABB式重叠形式,如"干净"重叠为"干干净净","弯曲"重叠为"弯弯曲曲"等.这些词一般都是形容词,有少数是动词.关于词的重叠问题,不少学者作过研究.据刘云同志所编的<重叠研究索引>,最近二三十年间公开发表的论及汉语各种重叠形式的文章就有三百余篇.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位置、方位等知识.(2)进一步了解有关几、第几的知识.(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到来不久,第12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2002年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和会后我与邵阳学院中文系华玉明先生有较多的接触,得知他正在从事汉语重叠问题的专题研究,大功已经近于告成.我回到天津不久就收到了华先生的<汉语重叠研究>全书的打印稿.拜读时佩服、兴奋之情不能自已.请允许我在此向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他完成了一部使读者获益匪浅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