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继勇 《出版广角》2015,(17):188-189
这本书对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成长、发展、成熟的历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进行分析,而后在分析的过程中从声乐、表演、导演等不同的视角分别进行探究,最后对每一个阶段的歌剧音乐剧创作表演成就、艺术特色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翠平 《大观周刊》2011,(21):42-43
声乐表演是歌唱者表达内心视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集合神情姿态、形体表演和情感表现于一体,充分体现歌唱者对艺术的深情感悟。歌唱仅是通过对歌曲作品的概要理解,真正的艺术表演则是将作品拟人化,展现一种活灵活现的艺术文化。精湛的歌唱技巧仅是声乐表演的手段.只有当技巧与相应的神态、形体、情感完美统一时,才能真正地实现声乐表演自身的价值。在声乐艺术中,表演技巧的娴熟运用是一名优秀歌唱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声乐表演与电视的关系日趋密切,绝大部分的声乐比赛都会通过电视把比赛全程展现给观众.本论文课题通过对声乐表演在电视中特殊性(音画配合、放大功能、“镜头感”、声音“化妆”等)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帮助歌者或者学生在参加电视节目或电视歌唱比赛过程中,了解电视声乐表演的特殊性及处理方法,尽可能使歌者在电视声乐比赛中达到较好的播出效果,使其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和展示.  相似文献   

4.
黄慧 《编辑学刊》2021,(4):94-98
音乐剧声乐教学必须要有教材,教材乃教学之本.编者在总结多年音乐剧声乐表演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教你慧唱歌:校园音乐剧声乐表演教程》,按照经典性与多样性结合,传统性与时代性兼顾,通俗性与励志性相融的原则,精心编选了120首中外歌曲作为教学曲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云  曹金 《传媒》2021,(11)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契机,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光彩.中国声乐艺术印刻了传统文化的标记,体现了民族艺术创作者的非凡智慧,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需要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助力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海外传播.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探讨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阐释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预测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现状,提供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路径.该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理论性较强,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韦嘉 《传媒》2017,(20)
声乐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古老艺术,从人类最初模仿虫鸣鸟叫之音、劳动之余的"杭育杭育"和涂山氏"候人兮猗"等声乐起源,一直到当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经过历史沉淀与升华后,声乐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养分.民族声乐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构成,其发展史也是民族艺术史的基本分支.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十分宏大,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但很少有专门针对民族声乐历史演变和流派进行梳理研究的理论著作.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音乐史研究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为民族声乐发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保障.随着中国民族声乐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系统梳理和研究民族声乐历史演变与流派划分,对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抬故事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杂戏,或称"出故事"、"扮故事"、"抬高"、"抬阁"等,一般由十岁以下身着戏服的小孩站在抬起的四方平台上表演各种故事,故事内容丰富多样,表演形态独具特色。它是群众自发的表演活动,注重以形象达意,艺术手段具有综合性,兼具祭祀与娱乐功能,演出活动与组织形式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抬故事不是戏剧,但从发生学上看却与戏剧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它源于祭祀而后演变为杂戏表演,与戏剧具有许多共有的表演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8.
《唱论》其中的重点描绘了当时音乐人的对于表演技法的掌握程度。通过《唱论》的传承发展,其重要的声乐意义影响非常深远,影响到后世很多音乐流派,甚至可以说戏曲的音乐结构基本上都是按照《唱论》作为声乐大纲来进行演变的。  相似文献   

9.
高渝君 《大观周刊》2010,(41):134-134
舞台表演是培养学生在演唱中舞台实践的能力。熟悉舞台及观众才能锻炼学生歌唱的心里素质,增强学生声乐演唱的技能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李春沐 《文化遗产》2017,(1):147-152
《开光》是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仪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丧葬度亡时履行驱邪纳吉的宗教内涵,成为整个仪式功能得以转换的中介仪式;而且在寺庙功德中用以张扬吉庆红火的民俗意象,是客家佛教民俗的礼仪表现。作为一套结合了器乐、声乐、舞蹈以及道具表演的仪式,《开光》分上、下水两派,其中上水派音乐独具特色,音乐中的羽调式、宫调式及徵调式色彩较突出,极能代表梅州客家佛教音乐的基本风格。由于地域流派的演绎,开光过程中所谓的"三开光",在梅州各地产生出多元的舞蹈形式,上水地区的男众表演,蕉岭地区的斋嫲表演,下水地区的铙钹表演,都显示出这段仪式独特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兼具典型的"民俗性"与"体育性",具有"原生态美"与"喜庆美""、动态美"、"工艺美"、"图案美"、"宗族观"、"天命观"、"仁礼观"等。并提出了当今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传承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的汹涌澎湃,世界文化格局的重构势必将会加快步伐,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变革的转折关头。同样我国戏剧表演也处在历史的转折过程中,如何保持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艺术,是我们每一个戏剧演员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文章论述了戏剧表演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把握戏剧表演的基本规律,如何挖掘人物心理、演好人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大观周刊》2011,(39):36-36
钢琴伴奏之重要性对于诸如声乐、器乐合唱等其他表演艺术界倒是有目共睹,唯独钢琴界本身对此视而不见。在合唱申钢琴伴奏相当于半个指挥,钢伴与合唱队员、指挥是一体的,三者之间应该有一种默契。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全国新书目》2010,(17):76-76
沈湘大师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后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23岁首开个人独唱音乐会,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在四十多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中外文功底,更以对声乐艺术的热  相似文献   

15.
《乐府传声》是我国较早的系统声乐理论名著,为清代著名声律、词曲学家徐大椿所著。徐大椿的演唱既体现出清代昆曲演唱的艺术特色,又对清代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极为深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茅古斯"是土家族语的译音,意即穿草衣的古人.它从近似戏曲写意、虚拟、假定技术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渔猎、农耕、生活等内容,既具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揉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性舞蹈.据专家们认定,这种表演是原始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嘉兴掼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9月3日,存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第一次正式表演"嘉兴掼牛",被观摩民运会、时仟同务院剐总理的万里赞为"这个项目具有中同传统民间特色,不愧为'中国式斗牛'".2008年、2009年嘉兴掼牛相继被列为嘉兴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市民间艺术家、传承人韩海华为此项目的发扬光大,整整呕心沥血了28年.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传统戏剧"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各有特殊的舞台结构。而这样特殊的舞台结构产生了独特的表演形态。尤其是"能"这个古老戏剧的舞台结构基本上一直没有变化,而且具有一些和中国的传统舞台共同的特征。本文旨在从舞台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能"与昆曲这两种古老传统戏剧的表演形态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三方面对福泉阳戏剧本的滑稽特色进行了分析:一,滑稽表演的角色定位;二,滑稽表演的戏剧手段;三,滑稽表演的艺术手法,认为其世俗化的内容及手法恰恰表现了其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三方面对福泉阳戏剧本的滑稽特色进行了分析:一,滑稽表演的角色定位;二,滑稽表演的戏剧手段;三,滑稽表演的艺术手法,认为其世俗化的内容及手法恰恰表现了其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