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笔下的"美国梦"有着独特的思想意蕴和审美价值。他笔下的"美国梦"是绝望、迷茫、人格异化的代名词,追梦人亦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丑恶彰显。本文从分析"美国梦"的内涵及跨时代流变入手,从财富梦、家庭梦和爱情梦三个方面展现奥尼尔经典剧作中"美国梦"的破灭及其历史启谕:美国社会的拜物主义及其对伦理价值的扭曲和对民众的异化是造成"美国梦"摒弃道德编码进而畸变成贪恋和欲望之梦的根源。奥尼尔笔下的"美国梦"艺术地呈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描绘了人类社会发展轨迹上惨烈的一步,给我们以艺术的审美和历史的启谕。  相似文献   

2.
黄玲 《海外英语》2011,(13):245-246
以"美国梦"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美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而在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中也反应了这个主题,在主人公对"美国梦"的追寻与矛盾中,任璧莲将美国梦的残酷性进一步体现出来,引导美国人去考查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神话,从而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袁媛 《海外英语》2011,(4):210-211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这个从美国殖民时期就出现的美国梦,不仅激励着人民走向成功,也同样始终贯穿在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将沿着"美国梦"的起源与发展的路线,讲述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体现。同时,美国是个"大熔炉",各国的移民仍带着它们的美国梦纷至沓来。阿瑟·米勒作为犹太移民,他的作品《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的美国梦,毫无疑问地体现和展示着犹太移民的"美国梦"。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美国梦"都能实现,《推销员之死》就为我们展示了两类人物的"美国梦"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历代作家都记述了人们的寻梦历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也探索了二战后的年轻人对美国梦的追寻.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对新美国梦的追寻和探索.从他们的寻梦历程,我们体会到"垮掉的一代"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美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讨论美国梦产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扭曲、美国梦的幻灭及美国梦的解构。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有很多人白手起家,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鞋匠的孩子到美国总统,林肯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奥地利的农家小孩到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跑龙套的小演员到好莱坞巨星,史泰龙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7.
郝建设 《海外英语》2012,(12):241-242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早期的美国梦强调个人通过奋斗能够实现理想,锐意进取的精神是美国梦的精神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残酷的社会现实令很多人的梦想都不过成为泡影,美国梦的幻灭成为很多美国作家笔下的主题。美国著名作家德莱赛的作品就反映了人们从满怀梦想到梦想破灭的这一主题,他的作品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该文以《美国悲剧》为例,分析了德莱赛笔下破碎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8.
任璧莲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通过迁徙母题,巧妙地展示了华裔移民追求美国梦的心路历程。表面上,作家延续着“美国梦”叙事,实际却运用一个个运动的迁徙意象,质疑美国梦,揭示华裔移民美国梦的虚幻和移民在美国社会所遭遇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9.
金鑫 《华章》2007,(4):131-131
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情结,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结就是"美国梦"."美国梦",并不是一般的超越现实的梦想,而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生活方式和国民精神的理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赋予美国梦不同的含义,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仅象征着物质上的成功,同时还有着对精神世界的孜孜追求.本文则通过三个作家所代表的三个典型时期来阐述美国梦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旨在表明:表明美国梦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吸引促使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关注精神追求;引导人们恰当地协调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差不多所有的美国作家都写过“美国梦”这一主题,但就描写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却无人能与F.S.菲茨杰拉尔德相匹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中描写美国梦的典范。通过主人公盖茨比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的破灭,揭示了他所代表的美国梦的逐步衰败。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詹姆士·亚当斯于1931年创作的《美国史诗》中。美国文学作品中,作者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美国梦"—美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理想信念的代名词。随着美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美国梦"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本文透过1925年德莱塞著作《美国悲剧》主人公克莱德的悲惨经历来解读在这个时期"美国梦"对人灵魂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章从美国学的发展过程,探讨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神之间力量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类为自我而奋斗,但最终又丧失自我的过程。此过程也正是“美国梦”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梦”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神话,从而导致了自然主义学的产生。人类失去自我和“美国梦”的破灭是本所揭示的主题,本对揭示美国人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历来是美国民族普遍拥有的信念和精神支柱,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努力追梦.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他塑造的主人公盖茨比都终其一生营造和解构著那个时代中的一场场“美国梦”.他们是“美国梦”的忠实追求者,最终也沦为“美国梦”的牺牲品.早期“美国梦”的蓬勃向上逐渐被金钱至上和道德困顿所取代,梦的幻灭折射出贪婪和自私的美国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美国梦",即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理想。作为对完美和幸福追求的一种理想,它曾给无数美国人以激励和鼓舞,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美国梦"的理解也在经历着变化。本文从20世纪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入手,再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试图探索"美国梦"的变迁轨迹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50):193-195
美国梦是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1931年正式提出的概念。但从第一批清教徒踏上这片土地时,美国梦就已形成并开始了它的变化历程。人们往往认为美国梦的实现是美国个人主义的体现,是个人不断奋进努力的结果。但是本文却认为:美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人无法独立完成这项任务,而是社会中层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只有通过社会中层组织的帮助,个人既可以防止政府的侵权行为,又可以很好地利用社会中层组织为实现个人的美国梦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因此,本文将利用社会中层理论分析实现美国梦和社会中层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既有与男性相同的成份,又有她们独特的部分。主要讨论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认为它可分为贤妻良母梦、维护传统梦、理想爱情梦与征服男性梦、寻求经济支柱与发财致富梦和自尊、自爱、自强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和"美国梦"虽同为梦,但却在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实现途径等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章以《中国合伙人》和《当幸福来敲门》两部电影为例,对比剖析"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文化内涵,找出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同时汲取"美国梦"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更好地践行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然而,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族裔中,"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或成为"美国梦"中的开拓者形象,或成为"美国梦"中的"新人"形象;亦或成为"美国梦"中的失败者形象。本文从"美国梦"的涵义入手,以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族裔的美国文学作品为对象,较为深入地论述了"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三种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9.
陈十一 《成才之路》2013,(9):I0004-I0004
一、听从祖国的召唤1987年在北大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去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攻读博士后。和很多青年向往美国一样,去美国学习与工作是我的理想。我的"美国梦"不是去欣赏那里的"自由世界"和富有物质,我的美国梦是追寻那里的科技和创造力。作为美国  相似文献   

20.
张成国 《文教资料》2005,17(36):74-76
十八岁的嘉莉妹妹,带着她的美国梦, 从小镇只身来到了花花世界——芝加哥。她经历了寻求工作,在最底层打工继而失业的痛苦后,先后和推销员杜洛埃及酒店经理赫斯渥同居,并与后者私奔至纽约,最后有幸在纽约大红大紫,圆了其美国梦。梦是圆了,但是是成功?是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