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宏刚 《教书育人》2013,(11):73-74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其中的力量是什么?是爱!当一个真诚的灵魂用爱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响彻生命的悠远回音。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包含多个层次,而直面生命之真应该是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在直面生命之真的基础上,对已然的现实理性地坦然接受,进而通过理性自觉来发展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从而创建更好的未来。教育培养不出"完人",却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教育观念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人伦道德思想,而是一种更为真实坚韧的生命价值观和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3.
翟广怡 《考试周刊》2012,(56):167-167
《老子》博大精深,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当我们把这一高深的哲学捧到小学生面前时,多少有些担心:这么深奥,他们小小年龄能读懂吗?但是当我真正把孩子们带到老子的这片哲学领地时,却是感受颇深。 一、相对成人来说孩子更接近于"道"道是什么呢?简单说,道是"自本自根",是"万物本来的样子"。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题记 学生是朋友,不是对手;学养是气度,不是架势;书香是生命,不是气味.教书、育人是内家功夫,不是一时的辉煌与满足.  相似文献   

5.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有两特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道是唯一整体;道无所不在,是永恒的真实,称为究竟真实。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自然"的境界,"道"的境界,自由的境界,亦即是美的境界,即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渗透生命教育,引领学生寻找和感悟生命中的人文之美,领略自然之美、健康之美、灵魂之美和思辨之美,从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对工作充满激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智慧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培育,是运用科学方法来唤醒学生灵魂的艺术,绝非一般的技艺之学。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的本体依据是"道"论,道即自然和自由,这种本体之"道"具有体悟生命、追求理想人格的色彩,是生命的本体。"道"是隐藏在大千世界万物外表之下的内在的"真"。"真"是一种审美理念,美的本质是自然无为,这种美是一种最高的美,天地之大美就在于自然而然。庄子时代面临诸多人生困境,庄子以高度的内心直觉,以崭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生命的存在,提出建立逍遥游式的理想人格。庄子生命之和谐在于心灵的和谐,这种境界追求的就是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心灵与道合一的美。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现实价值,有助于我们对于当代物欲文明背景下人的生存困境、社会转型背景下部分官员生活腐化困境、个人利益至上观念下道德沦丧的困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说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然而,环视当下的德育,由于人文环境的苍白、功利意识的喧嚣以及教育观念的陈旧,德育的翅膀愈加沉重,  相似文献   

12.
高伟 《黑龙江教育》2009,(12):44-45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哈尔滨市一一三中学的崔晶愿用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去尽情描绘富有诗意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13.
亚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学、管理中,你是否走进了聋生的心灵深处,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去了解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稚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践行者——赵军才,20年来,尽心竭力地履行着教学生学的推动作用,把自己的年华、才华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王彩玉 《教育》2014,(3):74-74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也说过:“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施争春 《考试周刊》2013,(85):189-189
孩子教育的使命是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个性差异,唤醒孩子内在的自觉,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而不是通过控制、灌输、强迫,扼杀他们的天性,压制他们的思想,塑造他们的灵魂。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相似文献   

18.
毅然前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者之师,就应该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用智慧开启智慧。小毅,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这样一位师者之师。我和小毅是忘年之交。他儒雅而谦逊,沉稳而阳光,踏实而智慧,对语文教育事业有种惊人的热情与执着。我们是在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认识的,之前我知道重庆有个王小  相似文献   

19.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20.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到"什么是教育"时,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全在细节中》一书,作者从"起跑线在哪里"开始,以生命成长的足迹为纵线,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育儿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