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感受"意境"欣赏评论诗词,意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欣赏评论诗词时常常提到诗意、诗味,"诗意""诗味"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鉴赏诗词需从意境入手,注意领会意境。  相似文献   

2.
进入语文选修课学习,接触的教材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容量大,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成为新课改给我们出的一大难题。《考试大纲》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列为高考必考内容,以必考内容的形式来反映选修的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从"选修"变成了"必修"。那么应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有效合理地完成教学呢?我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真正记事是从诗开始的。《诗经》如此,荷马史诗也是如此,而海德格尔引用的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一句诗,则使人感受到诗对于人生的必要意义,诗也许更代表着人类本质追求的美。我们欣赏"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含蓄美,欣赏"亦知之所善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许多辉煌篇章,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会古诗词鉴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本文总结了六种鉴赏方法,旨在帮助读者读懂诗歌,提高诗词鉴赏水平。鉴赏诗歌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指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怎么写"是指诗歌用了怎样的技巧来写。  相似文献   

5.
要读懂诗歌并欣赏诗歌的艺术美必须先还原诗歌背后及本身的故事,即把"事不接,文不属"变成"事接、文属",也就是把故事情节联络起来,才能"知其脉理之为一",才能读懂含蓄语言隐含的诗意,否则你就读不懂诗歌,更无法"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  相似文献   

6.
胡红娟 《文教资料》2007,(24):78-79
寇准作为宋初的宰相,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他的政治功绩和军事才干,而忽略了他的文学才华及诗歌创作。本文简单分析了他的诗歌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为"晚唐体"的诗人他是欣赏和喜欢苦吟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黄遵宪五次到香港,写下了不少感怀香 港的诗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饱醮浓墨如此深情地抒发对香港感受的诗人。这些诗歌抒发了诗人以 "杜鹃啼血"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以"精卫填海"的强国决心,非常值得今人欣赏。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歌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标有这样的规定:"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还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善教善导,主动发展。"这些话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交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该交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是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构建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运用郑州电大"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以高职高专教材《文学欣赏》中第二章《诗歌欣赏》为例,以李白、杜甫为典型作家,结合其作品并联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展教学设计,进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王文钰 《考试周刊》2007,(32):31-32
在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思想内容时应注重诗歌本身的内容、诗歌所处的时代的风貌、诗歌作者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诗歌前面的"序"、诗歌作品思想感情的多样性及诗人创作风格个别性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开始讨论中心话题前,我需要区分语文教学中的两个概念,那就是诗歌欣赏和诗歌阅读。所谓诗歌欣赏是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通过阅读诗歌的文本,体会其所蕴涵的情感及思想主旨的活动;所谓诗歌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诗歌文本,判断其所主旨、情感、以及艺术特色,并完成诗歌鉴赏题的活动。这二者有根本区别,诗歌欣赏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年轻的父母们和小朋友们:《古典诗歌欣赏》今天和大家见面了,希望你们喜欢它。《古典诗歌欣赏》是让年轻父母和孩子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突出成就和重大价值,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劳动、思想情况,丰富历史知识,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欣赏》采取说明、诗意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欣赏其艺术价值。热忱欢迎你们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吉利红 《文教资料》2008,(19):113-115
古人云:"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秦渝 《初中生辅导》2008,(29):15-17
近年来,各地中考皆有诗歌欣赏题,如何欣赏诗歌成了许多同学比较头痛的问题.我想一则该培养一点诗歌的审美情趣,二则注意总结诗歌的美学规律,就可从中找到诗歌欣赏的窍门.……  相似文献   

15.
成文华  黄莲图 《广西教育》2014,(14):118-120
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部分为蓝本,从并称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三方面展开对比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既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声乐的艺术,诗人通过"吟"的方式创作诗歌,传达他们兴发感动的生命、情感。欣赏、学习诗歌也必须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再现诗歌的生命。吟诵须投入情感,注意节奏停顿,掌握必要的声律,依字行腔,因声使气。  相似文献   

17.
在诗歌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验介入诗歌欣赏,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对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赏析,读者如果没有对瀑布的直观认识与了解,就肯定不会对诗歌描绘的那种天然趣成,恢弘壮丽的景象有所感悟,就肯定不会对诗人那份豪迈洒脱的灵性心存赞许.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赏诗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是需要融会贯通的.实践证明,运用生活经验欣赏诗可以帮助学生贴近诗人激扬的心境,融入诗情,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情趣,走出"读不懂诗"这一困惑.  相似文献   

18.
正确把握诗歌中的"声音"是理解诗歌含理视点出发,透析中外诗歌中各种声音的实现形式,从而迭到理解、欣赏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钱付良 《现代语文》2009,(12):156-157
在中国诗歌欣赏方面,古代诗哲提出两种观点:诗可解与诗不可解。其实,这两种观点有共同之处,即都提倡对诗的体悟、领悟,这也就是欣赏的过程。对诗歌的欣赏至少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把握:分析意象、感悟意境、提示隐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学目标、欣赏过程、欣赏方法等几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好古代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