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于德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109+26-109,26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灌区工程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干流沿岸地区,论述了工程建设的背景和可行性。同时阐述了建设三江平原灌区工程,不仅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保障全国以大米为主的口粮供给意义重大,还将对保护三江平原及生态环境、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三江平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当前,三江平原正面临着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生态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富锦市和桦川县的实地调研,本文指出了循环经济是三江平原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主张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出台必要的法规政策、健全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建立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措施,积极推动三江平原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三江平原土地辽阔,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但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三江平原旱象逐年加剧,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三江平原近年来为什么出现干旱?大面积垦殖对降水量影响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已成为开发三江平原的争论焦点。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重点的灌区,三江平原灌区的发展深受我省甚至是全国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三江平原的灌区发展迅速,对我国的水田灌溉事业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本文从三江平原的发展着手,分析三江平原灌区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寻找对策促进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一个双赢。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6—1999年及多年来在三江平原调查研究积累的大量 资料,对比开垦前后不同年代的数据,分析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引起的区域环境变化,包括 生态类型的变化、土地退化、水环境变化以及动植物资源的变化等,并在总结三江平原开荒 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三江平原水稻种植的自然、地理、土壤、水文等环境状况,水稻生产和灌溉状况,以及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三江平原湿地水稻种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地理位置及区域代表性: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辖区内的洪河农场,北纬47°25’,东经133°31’。三江平原生态类型为温带湿润平原湿地生态类型,是我国沼泽湿地集中分布而且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367.8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是大豆、水稻和小麦。沼泽湿地的保护、高投入农业和大量开垦,给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为对象,…  相似文献   

8.
土壤、地形等因素对农田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三江平原1954年~2005年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和DEM,通过使用Rough集理论进行重要性测度计算,发现三江平原农田化过程中,土壤类型的影响要大于地形因子的影响;地形特征中,坡度对农田化过程的影响程度较大,高程与起伏度的影响相当。从土壤类型影响农田化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在三江平原农田大幅度扩张期间,农田开发总体呈现出逐渐由松花江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过渡的趋势,土壤类型的开发也由分布于地势较高地区的草甸土向地势低洼地区的白浆土、沼泽土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三江平原不断地进行拓荒开发,草地、林地与沼泽湿地被大面积地开发为农田,使得相应的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开发比重越来越大,并且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面积比例进一步增大,2000年以后土地垦荒状况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数据的三江平原土地覆被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翠  张柏  宋开山 《资源科学》2009,31(3):515-522
本文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250m空间分辨率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为数据源,通过基于Savizkky-Golay滤波重构高质量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并对滤波后的NDVI数据集做主成分变换,通过分析前6个主成分的各时间点的因子载荷曲线,提取地表不同植被类型物候信息的总体差异,采用“分层非监督分类法”,由简到繁,由主类到亚类,逐级分解,最终得到三江平原土地覆盖类型。分类结果表明:旱地、水田、草地、湿地、落叶阔叶林及水体的分类精度均在88%以上。而由于混合像元问题,针阔混交林与居民用地的分类精度较低。对研究结果定性评价发现,基于MODIS/NDVI数据集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与三江平原实际土地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与MODIS土地覆盖产品相比,在类型识别和空间位置精度方面有本质性的提高,尤其是林地类别和居民用地的识别。本文的分类结果体现了三江平原土地覆被分布细节信息,说明本研究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分类方法在三江平原土地覆盖制图中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96-97
<正>中科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同江市东南部(47°35N,133°31 E),始建于1986年,199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试验站依托单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现任站长宋长春研究员。1监测与科研目标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集中分布区之一,代表着我国中纬度冷湿(季节性冻融)低平原沼泽湿地典型分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54年的地形图、1976年Landsat/MSS影像数据、1986年和2000年Landsat/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专家知识参与下,获得三江平原近5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基于GIS和USLE方程求取了三江平原4个时期的土壤侵蚀量;根据获取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在对三江平原分区域的基础上,详细地了解和分析了各区域近5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状况和土壤侵蚀发展趋势,据此对每个区域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侵蚀防治提供针对性建议,以期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汪平原湿地对净化环境、控制水土流失、降解有毒废水,维持三江平原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是亚洲东部野生鸟类非常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此外,还有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在国际湿地、水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江平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两江一湖"地区作为三江平原的一部分,该区内被开垦的湿地基本上都是天然湿地,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对"两江一湖"地区所在的三江平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分析,从耕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角度,对"两江一湖"地区农业用地开发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权衡,并提出了维护该区生态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三江平原湿地的情况,论述如何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程成效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湿地保护,国家出台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三江平原湿地被列为首批重点保护和恢复工程项目区,目前工程已实施超过10年,对工程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0—2015年的遥感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模型模拟方法,对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程实施后的湿地面积及分布、湿地景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进行初步评估。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期间,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2 508.55 km~2,其中2000—2010年间湿地面积减小速率为209.40 km~2/a;2010—2015年间,湿地减少速度变缓,湿地减少速率为89.91 km~2/a;2000—2015年间湿地平均斑块面积先减小后增大;2000—2015年期间湿地植被覆盖度由91.8%减小至74.0%;自实施湿地保护工程以来,三江平原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有所增加,但水禽栖息地支持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指导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利工程建设;该文建立了三江平原地区地下水流的三维数学模型,并使各灌区内地下水位埋深接近潜水极限埋深值,分析规划水平年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及最大区域灌溉面积。结果显示,到2030年三江平原总的地下水开采量为46.05×10~9 m~3,区域内总的地下水开采量所能承载的灌溉面积为1262.7万亩,不足以支持全区规划年1887.1万亩的总灌溉面积;因此,加强地表引水灌溉力度和合理规划利用地下水是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地区毛果苔草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群落是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植被的主要类型,分布广,面积大。毛果苔草不但是群落的优势种,而且是形成泥炭的最主要的造炭植被。本文主要探讨毛果苔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②毛果苔草和泥炭形成关系;③毛果苔草的养分和化学元素特性; 三江平原、毛果苔草群落、沼泽植被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实际调查工作,论述了三江平原地下水污染源的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从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几个角度,对影响三江平原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源类型进行了详尽论述,针对各污染源类型的污染方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展开论述,并提出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类型及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该区域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提出了较有意义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地区具有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是我国难得的“宝地”。建国以来,国家重点投资开发本区,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对自然、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迹象,影响了本区生产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探讨三江平原地区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三江平原正面临着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农业发展问题越来越严峻,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本文将探讨三江平原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并设计了生态农业发展的静态评价指标v与动态评价指标g,从而为衡量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