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鄂尔多斯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优势条件;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具体体现。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解决;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对接的最好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以及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资本提供新的机遇和条件;开发利用鄂尔多斯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是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北方早期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集中、发现数量最多、最具特征而得名。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是国内收藏鄂尔多斯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本次隆重推出的《鄂尔多斯青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分析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文化产业是复杂产业系统,具有多方面、多要素、多层次的结构,本文考虑研究视角和时间价值,从鄂尔多斯发展现状从文化产业的区域结构、层次结构、行业结构几个方面来考察。1.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腾飞发展,鄂尔多斯的第三产业也不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英灵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一、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在短短的7年时间,始终以"一流"为目标,以创新思维艰苦创业,成为公路施工一级企业,居内蒙古民营企业首强,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122位,列全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1000家第100位,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100家第21位。东方路桥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及运作的鄂尔多斯"东方现象",是继产生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之后,生发的又一冲击波,它以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作了开拓性的探索,令人刮目相看,引起经济和学术界的探究与思考。本刊特在本期企业文化栏目中,专辟东方路桥集团小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鄂尔多斯纪实文学节自9月12日开幕,历时5天,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了帷幕。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鄂尔多斯纪实文学节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弘扬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展示鄂尔多斯独特风采,为  相似文献   

7.
浅谈鄂尔多斯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经济社会持续高速、跨越式发展,使鄂尔多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突显而出,对于鄂尔多斯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正在形成新的热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蒙古大婚》,在全国各地申报近300台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经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组委会评选,入围全国舞台艺术精品30台剧目之一,可喜可贺。这是鄂尔多斯文艺创作史上又一次新的历史性突破,为我市文化大市建设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推出了又一个文化品牌,为提升鄂尔多斯知名度,宣传内蒙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鄂尔多斯婚礼产生于蒙古远古时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它集鄂尔多斯祭祀、民族、民俗、音乐、舞蹈、服饰、智慧、幽默之大成,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婚礼…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中上游,是"河套人"的发祥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集聚、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多样共生、民族文化特点突出的地区。这里的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灿烂的鄂尔多斯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企业存在、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建立在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鄂尔多斯东方路桥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的皎皎者,它是建立在怎样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呢?东方路桥集团的企业文化,以下简称东方企业文化)。是以党建为统帅、人本为核心“、敢想敢干,争创一流”为精神“、政通人和,民主兴旺”为形象“、金字塔理论”为基础“、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应当说,东方企业文化是在东方人”在创业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一种文化形态。而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的理论观点,则是在东方企业文化形成、完善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西口文化"是中国地方学宝库中的亮点之一,主要是指在明清时期,中原内地战乱和饥荒时有发生,由于地缘环境相连之便,晋、陕、冀的饥民和商贩为了求生存、找活路结伴"走西口",向今包括鄂尔多斯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西部流亡,在二三百年的人流延续涌动中,由"走西口"引发的草原文化与晋、陕农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西口文化"。"西口文化"作为生发移民文化的一个类型,在鄂尔多斯地区究其渊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曾数次由中原内地向鄂尔多斯边塞大移民,尤其是秦直道的修建,为开发塞北,发展经济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鄂尔多斯而言,"西口文化"是中原移民文化的历史延续,在推动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进一步密切相融,为造就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功不可没而载入了史册。显然,注重对"西口文化"的研究,对于探究鄂尔多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丰富的内涵,是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对"西口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刊特设西口文化栏目,借他山之玉,将陆续编发相关研究文章,并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2.
王京琴 《寻根》2014,(1):82-88
从19世纪末叶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具有浓郁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且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倍受瞩目、盛况空前的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中国·内蒙古第三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自8月8日开幕,历时7天,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了帷幕。“一会两节”的文化活动,以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为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弘扬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展示鄂尔多斯独特风采,体现了“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为鄂尔多斯集聚了人气,增添了华彩,营造出了空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盛况空前的艺术盛筵,进一步提升了鄂尔多斯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文…  相似文献   

14.
认识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寻求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使文化建设成为社会成员的高度自觉,形成具有鄂尔多斯地区特色的文化,使鄂尔多斯文化实现大繁荣大发展,为鄂尔  相似文献   

15.
<正>为提升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水平,加快地区文化建设步伐,市文化局成立了鄂尔多斯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11月24日,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召开鄂尔多斯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立暨专家委员座谈  相似文献   

16.
漫瀚调产生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是鄂尔多斯蒙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交融的结晶,并独具特色又深受蒙汉族人民喜爱的特殊的民间歌种。笔者一生中多听多看了各种场合漫瀚调的演唱,也读了一些关于介绍漫瀚调的书刊和资料,因此想试从漫瀚调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来论述鄂尔多斯文化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北方各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化。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河套人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更有引人注目的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代表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全面实施城  相似文献   

18.
绿色的音符     
<正>绿色是生命的依赖,绿色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志,绿色也是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象征。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文化唱响了绿色的赞歌,推动了鄂尔多斯的绿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据说,继‘鄂尔多斯现象’之后,‘鄂尔多斯文化’这一语汇也在日益广泛传播,而且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有关为"鄂尔多斯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地提炼、总结、概括、定位"的工作在知名专家学者中进行过研讨。看了今年4月8日鄂尔多斯日报《牧笛》版"鄂尔多斯文化内涵定位座谈会发言精要",颇受启示,知道专家们有那么多"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其认真诚恳的态度令人感慨,其想法和见解更让人感到这一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恐怕一时半会儿还难以提炼出统一共识的说词来。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建设文化大市。实施“民族文化建设”工程,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推进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影视创作、出版发行、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打造鄂尔多斯文化品牌。积极举办鄂尔多斯文化节、草原文化节等知名节庆活动,扩大文化宣传,开拓文化市场,推动鄂尔多斯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组建文化传播集团公司,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突出建设城市核心区七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十一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