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27日报道,私人付费"太空游第一人"、美国前火箭工程师、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2月27日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项令人振奋且雄心勃勃的太空游计划:将资助美国SpaceX公司定制的"龙"号载人飞船2018年往返火星!不过,  相似文献   

2.
核聚变能作动力美国亚拉巴马州NASA马歇尔宇宙飞行中心最近宣布,如果NASA的宇宙飞船用核聚变能量作发动机的动力起飞,从地球轨道到达火星的旅行时间将从六个月大大减少至不到六个星期。因为预计这种核聚变装置产生的能量比任何化学燃料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300倍,而使用的核聚变燃料重量仅化学燃料的几分之一。 这意味着星际间航行可以不再需要苦苦等待“最短  相似文献   

3.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设想了使用核聚变火箭将人类送入火星轨道的新蓝图,艺术家构思的核聚变火箭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主要用于宇宙飞船启动段的能量收集。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人类一直无法实现快速行星际航行。核聚变动力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新的能量源,采用与太阳类似的聚变反应产生动力。该机构的科学家正在雷蒙德空间推进公司进行聚变火箭动力的研究,将其应用于深空航行还需要扫除很多障碍,比如建造成本高昂,飞行过程中能否确保宇航员的健康等。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3-I0013
新华社华盛顿5月30日电(记者林小春)想去火星的人注意了,如果你平时坐电脑前都怕辐射,火星之旅要重新考虑了。因为现有技术水平下往返火星一次,人体所受辐射水平相当于频繁做全身CT扫描,远超正常水平。美国西南研究院的卡里·蔡特林等人根据对“好奇”号火星之旅的研究,第一次给出了人类进行深空探索可能受到的辐射水平:即便在有飞船和防护服等屏蔽辐射的环境下,人体所受的辐射水平相当于每5、6天接受一次全复CT扫描。  相似文献   

5.
<正>火星文明在地球处于中生代三叠纪时,火星就已经出现了猿形高等智慧生物,史称“火星人”。没有人见过这些火星人,地球科学家只能通过大量的遗迹推测他们的文明发展过程。据推测,火星人至少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当地球演变至白垩纪时,火星人已经攻克了量子技术、可控核聚变技术,无工质辐射推进飞船和太空电梯成为新宠,宇宙飞船的最大速率接近光速……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荷兰一家独立的航天公司"火星一号"太空发射公司宣布,他们将发起一项移民火星计划,在2023年4月之前把4个人送上火星居住。随着这些探险者逐步建设他们的定居点,每隔两年将另有4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到2033年,将有20多人生活在火星上。不久之后,2012年11月23日,美国私人航天企业巨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又宣布了一项更为宏大的火星移民计划:在未来15年到20年,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他们将在可供人类居住的火星基地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10,(5):29-29
要让人类在火星上生存,科学家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才能够完善复杂的火箭技术和生命维持系统。但要保证我们在太空中漫步时不会迷路就要简单多了——美国航天航空局已经开始采用一种存在了几个世纪的技术来保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到下世纪初叶,人类可能会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基地,并将环绕火星和金星进行驾驶飞行,并开始利用轨道站来研究木星。 人类将成功地试用月球上的原材料在月球上进行土木施工、发电或利用月球岩石中的结晶水制取饮用水。如果能发现碳化钙的话,人类则有可能在那里利用太阳能装置来制造氧。 人类将开始用月球上的原料来生产火箭发动机用的燃料。在火星和金星的周围以及木星的卫星上,将建立永久性的研究站。在21世纪,人  相似文献   

9.
有点儿偏执的NASA终于抛弃了航天飞机。NASA的科研人员把眼光重新放到了30年前的航天黄金时代的更加可靠与廉价的"土星"火箭,将它脱胎换骨设计成未来的"战神"火箭。火箭的名号阿瑞斯(Ares)和火星的英文名马尔斯(Mars)分别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战神,不知这是否暗示"战神"火箭的终极目标是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10.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09,(16):16-17
近日,美欧宣布在Exomsrs火星生命探测计划上展开合作。双方将各有分工,其中火星着陆车、机器人和钻探工具由欧空局负责,火箭发射和轨道舱则由美方负责。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球到火星,传统的液体火箭需要250天。而等离子火箭能把这段旅途缩短至一个多月。一位传奇的航天员兼物理学家正在准备将它带上太空。  相似文献   

12.
卞毓麟 《百科知识》2001,(11):17-18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登上火星?这一天也许不会很快来到。但是,只要人类文明在继续发展,那么这一天就必将到来。人类怎样才能登上火星呢?载人火星飞行乃是航天史上空前的壮举。宇航员往返火星一次,至  相似文献   

13.
美国正在建造新一代火星车“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以供在2010年探测这颗红色星球使用。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建造第一代月球车。“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很多,”英国卢瑟福一阿普尔顿实验室物理学家理查德·哈达威说(他于近期在上海参观了我国的月球车原型),“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太空军备竞赛。但是由于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和优秀的火箭技术,我认为中国很快就能追赶上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评选出1997年世界科技十大突破,它们是:-,英国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头成年哺乳动物──绵羊“多利”。科学家们的这一城就虽然曾引起一番争论,但是这项技术将来在复制动物、使人们获得极其宝贵的医药以及其他领域里的应用前景是不容质疑的;二,美国“火星探路者”号飞船实现火星着陆考察,标志着人类采用更加廉价和快捷的机器人探测这颗红色星球的开端,“火星探路者”号和机界人“索杰纳”向地面发回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表明火星要比人们原先想象的更像地球;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11月4日欧俄进行的火星-500试验结束,同年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又发射升空飞驰火星,这些活动都是为美、俄、欧计划于本世纪30年代送人登临火星做准备的。火星之旅的难题与技术突破人类远征火星是充满艰险的进取,面临着必须克服的众多难题:一是飞行动力的问题;二是人身保护和空气、饮食品供应问题;三是人体必须适应新的环境问题;四是着陆火星和  相似文献   

16.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新一代"好奇"号火星车将在8月6日登陆火星表面。研究人员担心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的故障失败可能导致"好奇"号火星科学实验室在登陆过程中与地球失去联系,其登陆系统包括超音速降落伞和搭载反冲火箭的"起重机"。该火星车如同一辆小汽车大小,登陆地点为盖尔撞击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  相似文献   

17.
天上人间     
事件:新年伊始,美国的“勇气”号火星车向地球发回了第一批10多张着陆区附近的高清晰度照片,标志着人类探测火星有了良好进展。评说:美国人这次探索火星与中国人“神舟五号”遨游太空都既是人类的一种壮举和开拓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6)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必然向其他行星移民。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环境也类似地球,随着火箭技术的进步,通过在地球表面和国际空间站的模拟,人类必将达到移民火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移民美国已经OUT了,想移民就移去火星吧。预计2030年左右,人类将首次登陆火星。未来100年,在火星上的人口规模有可能达到100万人,从而使人类实现在地球之外的跨星球生存。如何大规模移居火星,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居住的问题。没错,就是盖房子!其中,现实可行的方案是就近利用火星上原本就有的资源,比如土壤,来生产砖块、横梁等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1,(19)
本月8日至20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将与俄罗斯“火卫一·土壤”采样返回探测器一起,择机使月俄罗斯“天顶-2SB”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飞向火星。此次火星探测,不但是我国派出第一个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也是俄罗斯时隔多年之后第一次重返火星。他们承载的一系列创新型火星探测任务,对人类认识火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