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围剿禽流感     
禽流感专家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株——在亚洲地区已从鸟类转移到许多人身上——在下一次广泛流行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异,以适应于在人群之间传播。要是那样,首次的局部爆发很快就会席卷全球。如果这个疾病沿袭以前的大流行模式,那么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将会感染禽流感病毒,并且其中1%人口可能死于禽流感。换句话说,除非病毒变异能被拖延到足够长时间以使受害国获得疫苗产品和抗病毒药物,否则这种灾难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H7N9禽流感已导致更多的人染病和死亡。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人员正在密切关注和探索H7N9禽流感病毒的来源、毒力的大小、感染途径,中国各地也做好了防治H7N9禽流感的准备。尽管今天人类对H7N9禽流感认识还不充分,但不断公布的研究和防治禽流感的结果正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历了H5N1、H7N9禽流感后,最近浙江、广东等地相继出现了H5N6禽流感病毒。相比H5N1、H7N9禽流感病毒,公众对H5N6还略感陌生。有专家解释说,H5N6是H5N1禽流感病毒与H6N6禽流感病毒重配后产生的一个"儿子",它几乎继承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所有特点,只是散发的偶发病例,没有有效的人传人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6,(6):18-19
虽然禽流感继续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但人类抗击禽流感的步伐也没有停止。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麦克·莱维特3月6日说,美国将研制第二代禽流感疫苗,以抵抗目前正在蔓延的被称作“印尼毒株”的新型H5N1型禽流感病毒。从“越南毒株”到“印尼毒株”研制新型禽流感疫苗的必要性来自病毒的迅速变异。自H5N1型禽流感病毒2003年肆虐香港以来,科学家们注意到病毒一直在进行变异。3月6日,美国卫生部官员和医学专家在亚特兰大举行了一次传染病会议。与会者表示,今年在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部分国家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很可能是由H5N1型禽…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3,(10):7
2013年5月19日,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今后,H7N9禽流感将纳入本市流感样病原学监测,不再特殊对待。由于连续多日没有发现新增病例,近日多地宣布解除H7N9禽流感应急响应。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先后终止人感染H7N9禽流感四级应急响应,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管理。目前,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对H7N9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正在顺利开展。4月14日,针对各地暴发的H7N9禽流感疫情,北京市卫生部门宣布将防控级别提升,监测对  相似文献   

6.
<正>她领导的课题组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首次揭示了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她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创"四抗二平衡"疗法救治H7N9患者,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已在世  相似文献   

7.
李兴 《百科知识》2013,(19):8-9
2013年秋天来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在中国以前未曾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7N7病毒,这为中国2013年秋冬的疫情防治增添了新的变数,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公众在未来的日子,不仅要面对H7N9禽流感的复活,而且要应对H7N7新型禽流感的挑战。香港大学的管轶研究小组和汕头大学医学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在2013年8  相似文献   

8.
《科教文汇》2005,(7):i0013-i0013
中国最近研制成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疫苗,它们能够彻底切断致命病毒向水禽、家禽及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对新华社记者说,特别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研制的两种新型疫苗最近已完全成功。并获国家批准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国感染人数不断上升,截止4月8日,感染人数至24人,死亡病例上升至7例。这种在禽类属于低致病率、而在人类造成高死亡率的病毒,引起科学界的高度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分析,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基因溯源近日已有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13,(6):31-31
随着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增加,公众们都在担心H7N9禽流感会成为下一场SARS。5月5日上午,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做客首都科学讲堂,用科学的手段解密禽流感。据于康震老师介绍,目前的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征或疾病综合征,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上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直至急性死亡。禽流感中又有高致病性和低高致病性禽流感之分。人可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第一,直接和感染家禽接触。第二,与一些带病毒的家禽,特别是带病毒的侯鸟、留鸟、观赏鸟接触。第三,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一些物品和食物。第四,接触到活禽市场中的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4,(3):2-3
在“销声匿迹”了3个月后,从去年12月至今,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又开始活跃。截至2月10日,已有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10个省份发生疫情,总计确诊感染病例185例,死亡34人。目前H7N9疫情仍在进一步发展,中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确诊病例每天都以5~7例的规模增长。通过对报告病例的深入调查研究,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2014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指出了新一轮禽流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冉浩 《科学大众》2013,(6):9-11
"嘿,听说了没有,H7N9那家伙如今出名了!最近有人感染了H7N9,人们对它有些害怕,不少禽类因为这个事情也遭了殃。"在流感家族里,正在讨论着这些事情。原来,2013年4月,在上海、江苏等地出现了新型的禽流感H7N9,并且有人感染死亡。可是禽流感不是鸟类的"感冒"吗?怎么传染到人头上了?  相似文献   

13.
<正>H7N9禽流感来了。与10年前的"非典"和以往的禽流感疫情不同的是,中国这次对疫情的反应较为迅速,而且,就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疫情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现在要做的是:开展全国性监测,尽早找到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早发现、早治疗,力争降低死亡率。尽管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是第一次感染人,但是人类既往也获得了有限的抗御相似的甲型H7和其他亚型禽流感的经验。根据这些经  相似文献   

14.
<正>书名:《第四级病毒》定价:24.00元作者:【美】约瑟夫·麦克科密克苏珊·费希尔出版社:长春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年11月ISBN:9787806046234有时候,正是因为对某个领域的认知不足,人们才会在突然面对时出现恐慌的情绪;各种版本的谣言也会伴随着恐慌孳生,愈演愈烈。例如近来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入高发期的认识。是的,我们必须警惕H7N9,冈为只有少部分禽流感病毒会对人类造成严重污染,而H7N9就是这"一小撮"病毒的代表:H7N9的病例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15.
<正>流言:前不久,北京连续出现两起输入性H7N9病例。一时间,有关预防禽流感的各种"警示"在网上热传,如"吃禽类会得禽流感""穿羽绒服会得禽流感",等等。这些都是真的吗?真相:专家表示,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经妥善处理后的禽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NCBI流感病毒数据库获取2013年~2017年间H7N9禽流感病毒HA基因全序列,并采用数值映射和PCA聚类方法分别进行序列分析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2017年期间,H7N9禽流感一直渐进进化,不具威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需要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控。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时代》2007,(11):35-36
随着禽流感季节的到来,很多人都开始匆忙地注射疫苗和服用维生素。要是穿上一件衣服就能抵御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的侵袭该有多好,这也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资深设计师奥利维亚·奥格设计“Glitterati”套装的想法。这种套装由一件衬衣和一件夹克组成,今年4月,这种双功能的服装在康奈尔设计联盟服装展上首次进行了展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4月的南方,正是桃红柳绿,然而在长江三角洲一带,人们却无心踏青观赏,倒是被禽流感病毒H7N9搅得人心惶惶。人们不无忧虑地得知,上海等地确诊被H7N9感染的病人数和亡故数逐日有所上升,所幸的是尚未发现有人传人的迹象,否则就可能酿成十年前非典的惨祸。  相似文献   

19.
王平 《百科知识》2013,(19):4-7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截至2013年7月3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13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44人。由于关闭了活家禽市场和天气回暖,H7N9禽流感在夏天似乎销声匿迹。但是,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H7N9禽流感有可能卷土重来,而且很可能比春季的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染病与重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对我国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疾病监控数据,发展有效的计算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传播规律,为疾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蒋太交研究员带领课题团队通过多源大数据整合,成功地揭示了我国2013年春季爆发的新型H7N9的起源历程,阐明了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始于2011—2012年,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由来自野禽与家禽中流行的病毒,通过至少两次重配而产生,对于H7N9病毒的溯源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荣获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