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把樱桃核当饭吃都会中毒有些水果的核和籽确实不能吃,因为它们可能会有毒。比如,北杏仁就含有氰苷物质,含量还比较高。其他水果,如苹果、沙果、杏、梨、李子、枇杷、樱桃等的种子里也含有氰苷,不过含量略低一些。氰苷本身是无毒的,但是当植物细胞结构被破坏时,含氰苷植物内的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苷生成有毒的氢氰酸,就可引起急性中毒。庆幸的是,氰苷很怕热,加热就可以将它们消灭掉。研究发现,煮沸可以除去90%以上的氰苷。那么,误吞樱桃核真会中毒吗?  相似文献   

2.
正流言:一个一岁大的宝宝因为喝了半碗鲜榨苹果汁,导致呕吐不止。据说是苹果籽惹的祸。苹果籽含有毒物质,这是真的吗?真相:流言中苹果籽含有的有毒物质是指果核里的氰苷。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在遇酸后或在生物酶的作用下会水解出含有剧毒的氢氰酸。在临床上,氢氰酸大量沉积在体内,将导致头晕、头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蔷薇科植物里苦杏仁的氰苷含量较  相似文献   

3.
正红艳欲滴的樱桃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水果。它的吃法非常多,生吃、烧煮、烤或者做成各种果酱都可以,甚至还能够用来配酒。可是,你要绝对加小心,因为樱桃是有毒的。樱桃有毒的部分在哪里呢?在它们的核里,这种有毒的物质叫氢氰酸。一旦吃樱桃的时候不小心将核咬碎就有中毒的危险,而如果用樱桃榨汁的话,那中毒几率将会更高。氢氰酸是很毒  相似文献   

4.
孝文 《金秋科苑》2008,(21):39-40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多数植物出于自我防御的目的,总会或多或少含有毒素,毕竟植物的弱点是无法四处游走。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教训之后,动物和人类已大致了解了植物中哪些安全,哪些有毒,哪些介乎两者之间。比如,大多数谷物类植物都含有一种名为植物血凝素的毒素;木薯食用前必须充分浸泡煮透以去除其中的氰化物毒素;就是普普通通的利马豆也含有少量的氰化物;樱桃、土豆、桃子和苹果种子也都带毒性,不慎吃多了后果也很严重。幸运的是,经过人工筛选和正确的烹饪处理后,能在日常饮食中将毒素全部清除,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就在身边甚至餐桌上还有一些含有致命剧毒的植物。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多数植物出于自我防御的目的,总会或多或少含有毒素,毕竟植物的弱点是无法四处游走。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教训之后,动物和人类已大致了解了植物中哪些安全,哪些有毒,哪些介乎两者之间。比如,大多数谷物类植物都含有一种名为植物血凝素的毒素;木薯食用前必须充分浸泡煮透以去除其中的氰化物毒素;就是普普通通的利马豆也含有少量的氰化物;樱桃、土豆、桃子和苹果种子也都带毒性,不慎吃多了后果也很严重。幸运的是,经过人工筛选和正确的烹饪处理后,能在日常饮食中将毒素全部清除,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就在身边甚至餐桌上还有一些含有致命剧毒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1.有毒植物中毒:能使家兔中毒的有毒植物很多,如曼陀罗、防风、独活、毛莨、蓖麻、毒芹等。治疗可内服10%硫酸铜催吐,口服缓泻剂及活性炭、淀粉糊等粘浆吸附剂,也可灌服10%的红糖水,成兔每天30毫升,幼兔减半。 2.棉籽饼中毒:棉籽饼是良好的精料。但棉籽饼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棉籽油  相似文献   

7.
正毒大米、毒家具、毒胶囊,市场上有毒的产品真不少。但还有一件产品,让人意想不到竟也会"放毒",它就是电脑。电脑中的有毒化合物2006年,绿色和平组织在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宏碁、苹果、戴尔、惠普和索尼的材料中,用x光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电脑里含有许多重金属和化合物,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引起人类健康问题。例如,这五个品牌里,有三个电脑内部接线含有聚氯乙烯(PVC)。PVC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PVC环境中,可  相似文献   

8.
史军 《科学大众》2013,(9):39-41
把梨和苹果切开,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的"果肉"绝大部分由花托发育而来,子房壁则变成了包裹种子的果核——这与由子房壁发育成果肉的"真果"(例如桃)有所不同,因此被称为"假果"。因为果实形态的相似性,梨与苹果被一同分入了蔷薇科苹果亚科。但是梨的复杂性显然要高很多,  相似文献   

9.
不羁的青春1954年的一天清晨,英国伟大的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艾伦·图灵因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在自己家中的实验室配置了一种氰化物药剂,将其注射到一只苹果里,自己咬了一口苹果,在短短几分之后就死去了。图灵去世21年后,美国两名年轻的大学生在父母的车库里潜心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08,(10):52-53
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在众多对人体健康最有益的的水果中,苹果排名第一。美国人把苹果作为瘦身必备食品,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号称"苹果日"。其实,苹果对身体健康的帮助,可谓功不可没。有关专家总结,常吃苹果有十大好处:预防癌症苹果中的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苹果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是一种高效抗氧化剂,它不  相似文献   

11.
氰化物本身毒性非常强,进入水中可导致饮水的人以及生物等全部中毒,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死亡,故加强氰化物水质监测,是当前用水安全的重要工作。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氰化物,为此,加强工业废水氰化物测定,可更好的实现用水安全。但在对氰化物进行测定时,极易受到亚硝酸盐的影响,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废水样液进行抽取,分析亚硝酸盐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影响,同时对如何有效排除亚硝酸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范志红 《百科知识》2013,(16):33-34
酷热的夏季,几乎每天大家都会吃各种美味的水果解暑消渴。但只要说起吃水果的事儿,马上就会有一大堆问题接踵而至:饭前吃水果会伤胃吗?饭后吃水果,水果会在胃里发酵吗?是不是有些水果空腹时坚决不能吃,比如樱桃、番茄和橘子?有些水果特别适合饭后吃,据说里面的酵素会帮助消化?晚上吃水果伤身体,早上是"金水果",晚上是"烂水果"?水果必须饭后两小时吃吗?  相似文献   

13.
水中挥发酚类和总氰化物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一般天然水中不含有,伴随着工业生产过程排入水环境中,近年来地下水水量大幅度减少,生活饮用水水源大部分依靠地表江河渠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作为生活饮用水常规检测指标的挥发酚和总氰化物越来越受重视。目前《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2006》[1]检测方法还是传统的分光光度法,传统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较长,而且实验过程中会使用到有毒有机试剂三氯甲烷,如保护措施不到位,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伤害也较大。而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检测有试剂和样品用量少,不使用有机溶剂,在线流动蒸馏样品速度快,挥发酚、总氰化物同时检测分析效率高,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多吃水果就能不生病?瞎扯。长得胖就会提早终结生命?胡说八道。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不见得。关于健康我们有许多认识可能并不科学。让我们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看身边这些关于健康的观点到底对不对。多吃水果,就能保持健康?俗话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水果中含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等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对一个人保持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和动物一样,水果的确也有"雌""雄"之分,而且在味道方面,"雌"水果比"雄"水果更甜美,品质更胜一筹。如苹果,"雌"的苹果脐略深,"雄"的苹果脐略浅。"雌"苹果皮薄,汁水多,味甜爽口;而"雄"苹果则皮厚,汁水少,味道也差些。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20,(4):38-38
华华和小虎是好朋友,每天都要视频通话。这不,两人又在视频通话。华华说:"你在吃苹果呀!我也有。"说完,他举起手中的苹果在手机前晃了晃。小虎笑着说:"是啊,可是我们的苹果不一样。我的是野生苹果,纯天然食品。你看你的苹果滑溜溜的,还反光呢,这是因为表面打了一层蜡,你最好不要吃。"打蜡的水果可以吃吗?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山东,山东苹果看烟台,烟台是中国苹果生产第一大市,具有地理标志的水果非常多,如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枣庄石榴、肥城桃、潍坊萝卜、沾化枣、日照蓝莓、昌乐西瓜、大泽山葡萄、乐陵的金丝小枣等,在人们日常的水果盘里,山东水果占据一半。山东烟台是中国苹果栽培最早的地区,烟台苹果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苹果”,又称为“太空苹果”。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对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向往,于是各种标有原生态标签的产品也纷纷出现,一些以丑为卖点的水果得到不少人的青睐。水果越丑越好,越丑越原生态,真的是这样吗?日前,有媒体记者在福州多家水果店看到,货架上摆着一些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整的产自云南的苹果,每斤售价约10元;而形状圆整、果色鲜亮的红富士苹果每斤售价只要6元至7元。"这些苹果卖得更贵,主要是因为是野生的。"一家水果店店员介绍。  相似文献   

19.
晓平 《今日科苑》2004,(11):38-38
苹果是我国最多最大众化的水果。苹果的营养很丰富,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酸类物质。具有生津和胃、涩肠止泻、润肺悦心、醒酒等功效。苹果富含糖类,鞣酸、苹果酸、枸椽酸、果胶、纤维素、维生素A、C、E及钾和抗氧化剂等含量也很丰富。苹果的含钙量也比一般水果丰富,有助于代谢掉体内多余盐分。  相似文献   

20.
另眼看科技     
<正>气泡苹果挑战味觉世界首例"气泡"苹果已经培育出来,它在被人吃进嘴巴时,会产生气泡。这种名叫Paradis Sparkling的全新品种,果肉里含有巨大的细胞,能释放带气泡的液汁,让你感觉像是喝了一大口气泡饮料。这种感觉只有当苹果被吃进嘴里时才能体验到,如果只是挤压并不能让苹果的汁液产生气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