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给孩子自由.还孩子本色.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画、随心所欲地画是很多老师都希望看到的。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在拿到画笔时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他们也有热情想画好。可往往不知画什么、怎么画.即使画了也只是一些自己都不满意的涂鸦之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使他们的绘画热情和自信心受到挫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必要对低年级儿童的绘画能力进行训练.使他们真正有能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画。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孩子在学习文字之前,画画是他认识这个世界、再现这个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有画画的潜在能力,孩子绘画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持有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去创造,放任自由且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使得幼儿绘画技能提高缓慢,进而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有一定技能性的作业,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着眼于技能的要求,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过分地强调形象要画得象,画得真实,而越要求幼儿画得象则越是画不象。其实幼儿绘画的特点是神似而非形似。再说幼儿年龄小,观察力差,手腕小肌肉还不发达,如果要求过高就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  相似文献   

4.
郑静娴 《贵州教育》2010,(24):25-25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去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同于成人画.有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是儿童在探索和信手涂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这些画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往往会发现那是多么耐人寻味……当然评价儿童的画便成了解读儿童内在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6.
答:孩子画画时教师强调不要轻易换纸,一堂课努力画好一张画是有道理的,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尤其是中大班孩子,画前先构想,画中不断修改,坚持完成一张作品的好习惯。有的家长不理解,频繁给孩子换纸,长期以往,容易养成孩子做事随便,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半途而废的坏习惯。其实,孩子画画与其马马虎虎、低水平练几次,不如认认真真,高水平练一次。马虎次数多了,孩子的绘画水平就会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理解和尊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因此,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地创造,但是,是不是强调"放手"就不管孩子了,让幼儿随便画呢?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教师画范画,讲范画,小朋友依葫芦画瓢,临摹老师的范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失去想象、失去绘画兴趣,失去自我,抑制了孩子们天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王月萍 《家教世界》2014,(Z2):66-67
<正>随着美术教育的改革,教师果断地采取了"避免范画、过分干预"等不当手段,注重了孩子内心的体验,鼓励孩子自由想象、自主创作,美术教育迎来了创作个性化表现的新面貌。但是不少教师走进了教学"两步走"的误区:先让孩子对材料进行艺术畅想,接着就是让幼儿自主创作。教师漠视了对孩子绘画表现技能的引导这一步,认为孩子"画什么是什么",这就是教育无痕,就是对孩子少些干扰。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目中只有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孩子互相合作,互相信赖,互相依存,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儿童绘画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在绘画活动中我们通过设计具有个性的绘画活动,创设宽松开放的合作环境,让孩子自由交流,充分联想,大胆表现,使幼儿在合作中画出创意,画出个性。  相似文献   

11.
在绘画中,如何让孩子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之增强自信、得到快乐,值得家长反思。正确对待孩子的绘画,家长要科学评价,让孩子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孩子之间绘画基础的差异,无论选材还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都要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别,避免使集体中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画的怕画———不画———更不会画”两个极端。可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  相似文献   

13.
味道碰碰车     
所谓规规矩矩的画,是死死板板的,没有灵气的画。儿童画应是发自内心的绘画,儿童的心灵是纯真自然的。所以真正好的儿童画是有真挚情感的,是潇酒自由的,是没有任何条条框框限制的。儿童阶段主要是想象力非常强,写实性差,追求画得太像反而失去了童趣。  相似文献   

14.
康燕玲 《考试周刊》2010,(6):237-237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时拿起笔进行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需要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一种绘画教学方法是最为人们所熟悉,也被最多地使用:教师在黑板上画只鸟,学生在纸上画一只鸟,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事实上教师的这只鸟早已被简化成了某种符号。这样的教学,与其说是绘画课,不如说是习字课。当成群的孩子都埋头于简笔画、卡通画时,美丽的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在悄悄地远离孩子。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儿童绘画主要依靠直觉来进行。儿童的自发性绘画最能说明这一点,他们用纯真的心灵去解析这个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通过一双双稚拙可爱的小手,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儿童…  相似文献   

16.
1.创作画是儿童绘画训练的重要方面。 自由自在地涂画是每个儿童的愿望,对这种愿望加以引导和扶植,就形成了儿童作画的原动力。心中的意象,是儿童画的主要内容。其形式分为:自由画、记忆画、想象画、命题画。自由画是一种较自发的形式,往往展示儿童心理的原始状态。儿童充分地画他想到的事物。这种状态经由一系列的引导,会演化为较高的形式。记忆画,体现了儿童观察事物时注意的品质和记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就会用画笔、色彩等各种绘画材料,表达思想和情感,表现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幼儿绘画的过程即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的过程。但是,在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或出示范画或现场示范作画,尽管有时教师要求幼儿“不要照老师的画”,但幼儿已先人为主被范画框住了思维和想象,只是完全去模仿,失去了创造和童趣。二、教学内容方面:绘画内容一般由教师主观确定,没有考虑幼儿的喜好和需要。由于绘画教学活动是“要你画”…  相似文献   

18.
陈蕾 《成才之路》2011,(24):49-49
时下,一些教育现象令人担忧,比如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使得教师疲惫,学生也失去了自由发展心灵的机会。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在中国绘画中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这种"留白"艺术,对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同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爱萍 《黑河教育》2013,(11):78-78
幼儿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启蒙和引领者,更是带领他们寻找梦想的领路人。绘画艺术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载体,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从生活人手让孩子激发绘画热情。笔者通过沙画让孩子感受自由和想象,尽情抒发自己游戏的欲望,这是一个完全符合孩子身心成长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孩子玩耍,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比如,要大家思考:沙子可以做什么?如果沙子拿来作画,你最想画什么?如何才能留住沙子来做一幅画呢?需要做什么准备呢?通过问题预设,孩子们变得兴趣盎然,再继续开展幼儿沙画竞赛活动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师不应过多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