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六册第16课)按时间顺序,用“总——分——总”的方法,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时,可分三步展开。第一步,预习课文。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查字典、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再反复阅读,思考文章内容、写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查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情况。第二步,导读全文。  相似文献   

2.
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能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去寻求答案,预习课文。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是这样做的: 将预习分为一般预习(意在读通课文)和重点预习(意在读懂课文)两类,按下面的步骤指导: 第一步,学字。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回生字,然后查字典,运用汉字造字规律学习生字、回生字,初步做到“四会”(认读、书写、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到:①仔细阅读课文、课后习题和课文后列出的生字;②编好自然段段码;③将课后生字表上每个生字的拼音注到课文该字的上一行,并用横线将那个生字组成的生词划出;④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⑤提出疑难问题:⑥了解课文大意,朗读课文。第二步:读议。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以问带读、以议促读、以讲助读,并注意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议。议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的字、词、  相似文献   

4.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5.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预习不能走马观花或流于形式,而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掌握预习方法。 一、明确目的,首先通读全文。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是:划出生字词、中心句,再通过查字典弄清生字词,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必要时,对课文进行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这样的预习,为教师以后的讲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谈话引入新课,检查预习时生字掌握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后第一题列出的分段提纲。(生齐读提纲) 师:这篇文章自然段很多,分段比较困难,请同学们边默看课文,思考怎么分段,边用“‖”分段。(生默看、分段)  相似文献   

7.
第一步:整体感知,初步品读设计意图:夯实基础;梳理课文内容。(一)品读课文之前,按常规检查预习。1.点学生读课后生字词。2.用听写本听写课后生字词。3.前后排学生相互批改。在这个环节,老师特别要  相似文献   

8.
第一教时目的:预习课文。任务:工。介绍故事背景; 2.排除阅读障碍。过程:一、介绍背景、板书: ‘长江北觉魏-—曹操备亮 葛刘诸一一蜀长江南吴一一孙权 周瑜(都督) 鲁肃二、自由读深文妥求:l。查字典认生字; 艺.记下不佳的词语。三、按节试读(中下程度学生)要求:1.发现不识之字,适时纠正; 2.学生提出不懂词语; 3.解i司。四、默读分段提不:1.先弄清时间和地点,然后再划 分段落,归纳大意。 2.三天前:议事—逼箭;之 后—议箭 三天后:四更—借箭,太阳 (江面) 出—搬箭 (江岸)五、试读(中下程度学生)六、写生字和词语第二教时目的:疏理内容。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可操作性。课外作业要便于学生操作,除作业题的题意要清楚外,题目范围不可过大。诸如预习课文等范围大的作业,应设计明确的步骤,便于学生操作。如可采用“预习课文六步曲”:读一读,了解课文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的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的大意:试一试,解答  相似文献   

10.
一、初读,编拟小标题 初读的任务是:①简介董存天瑞;②学习生字,联系课文理解“震撼、旱河、迸射、暗堡”等词语;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编拟小标题。重点放在第③点。可先让学生默读,然后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段?如果学生分段有困难,也可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从三年级开始“练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五、六年级学生要求“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而言,段的训练仍然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难点,学生蒙段、猜段,甚至不会分段的为数不少。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使学生具有过硬的分段能力呢?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加强学生分段的操作性,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一、什么是分段的操作性? 所谓分段的操作性就是指分段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按照分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去做、去练,反复操作,逐渐形式技能。一般来说分段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一读课文,弄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二读课文,了解每一自然节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三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节写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语文课前预习内容固化:生字扩词,理解词语,分段概括段意,写写主要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学生日久生倦,随意敷衍,预习遂成语文教学的"鸡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不妨让学生写写批注。现以《黄山奇松》为例谈谈做法。清障式批注,为通读课文作准备  相似文献   

13.
朱家峰 《课外阅读》2011,(12):326-326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写、说、问,课前写出预习笔记,课内进行语言交流,复读课文时推出适宜问题,课后积极写出反省随笔。笔者结合《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例阐述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第一步,初读浏览:初读的最好方式是默读。一篇课文拿到手,不待教师布置,即可抽空浏览。要求粗略地看,迅速地读,不在于看懂,而讲求大略了解。第二步,动脑动手:这包括标节码,分段落,搜生字难词,划精采的句子等。第三步,用工具书:注释以外的生字、词,要查,对注释有不解、有歧义、有疑问处,亦要查。第四步,自行分段:速读、跳读课文,进行周密的思考,自行分段。在有疑难处,作好符号,准备听课。第五步,逐段细读:在分段阅读中务求精细,同时思考概括段意。第六步,思考练习:认真领会课后练习题,在重复的地方用符号划出,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习题旁批上要点性、提纲性的几个字,为老师提问或课堂讨论作为发言准备。第七步,寻抓重点:一篇课文的重点往往就是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理解的效果会更好。边读边划,让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真正读懂课文。下面我就以“读划”结合的方法谈谈《寒号鸟》一文的教学。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词语组合要正确,弄清多音字的读法。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我采用学  相似文献   

16.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词,初读质疑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容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这是对上学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的复习、巩固,也有助于自学习惯的进一步养成。课堂指导便于落实对差生的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上课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成果,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教材几乎每课练习中,都要求对精美词、句、段进行赏析和理解,而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加强了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这就有别于旧教材预习提示中的生字词。因此,简单的注音和抄写是不能达到字词教学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整体预习:自学尝试课前预习是课前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写好自学笔记的读书活动。它可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维的学习空间。其内容可以概括为读、划、思、列,可作为学习每篇课文自主预习的过程。1.读:学生通过拼音,认读生字,并通读全篇,达到流利朗读课文的目的。2.划:读中将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字、词、句、段标出来。3.思:查阅字典和有关资料,将划出的疑点结合全篇课文尝试解决。4.列:将不理解的词、句、段、篇等疑点列出来,写在自学笔记本上。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在老师辅导下,能读通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分辨主次内容,复习书信的写法。3.能自学生字(见生字表),理解新词。会用“身临其境”、“尤其”、“或是……或是”书面造句。第一教时一、指导解题:1.对照上一课的课题,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信是写给谁的?是谁写的?2.“再”怎么讲?这儿为什么用个“再’呢?二、检查预习:1.生字生词自学情况。2.指名(每人一节)朗读(正确、流利)。3.怎样分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三,指旨导自学:(要求运用分辨文章主次的方法)1.出示提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