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殿试的“全国第一名”,况且这种殿试要3年才举行一次,可见状元不是那么好当的,考出100个状元恐怕要300年。现今科举早已废止,“状元”一词仍然在用,虽其含义已并不那么严格,但据我所知,邪些被誉为“养猪状元”、“植棉状元”的,大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劳动模范。现在  相似文献   

2.
忽然想到,朋友中或熟人中一些当初堪称模范的婚姻,现在几乎硕果无存了。我不由为之唏嘘,恍然觉得普天下的婚姻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婚姻如何能长久,实在是令现代人大伤脑筋的难题。当然,长久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长久终究是婚姻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只是浪漫一场,不想长久,就完全没有必要结婚。结婚意味着两个人不但相爱,而且决心天长地久地相爱下去,永不分离。在这意义上,婚姻就不只是一纸法律证书,更是—个神圣的誓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状元全传》博采典籍,搜罗宏富,凡能立传者,一概收入,共收录状元382人,其中,文状元366人,武状元13人,附录大西国武状元一人,太平天国武状元、女状元各一人,隋、唐,至明清,每个朝代的状元传之后,又附以状元表。这是迄今为止收录状元最多、最全面的书。  相似文献   

4.
张霭云 《兰台世界》2007,(10S):62-62,69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史上,江西中状元的人数,在明朝达到了辉煌的顶峰。“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右”是明朝流行的谚语。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清朝260多年的统治中,江西中状元的仅有三人,即全南县的戴衢享、彭泽县的汪鸣相、永丰县的刘绎。刘绎又是江西历史上最后—位状元。他眭情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当他身在仕途却无法施展才华时,毅然退出官场,投身家乡的教育事业,将满腹才学传授给学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真实的“小二黑”,并不是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面描述的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其结局反而与文章所述大相径庭。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面“小二黑”原型是山西省左权县横岭村人,  相似文献   

6.
状元,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特殊产物。如果说,科举制度是一座金字塔,状元就是这座金字塔的塔尖。为了摘取状元这顶桂冠,在12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知演出了多少悲剧、喜剧和闹剧。科举制度废除后,状元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状元的称号,却并未因此而消失。俗语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直到现在、人们还把那些在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名列第一的人称为状元,诸如文科状元、理科状元、销售状元、校对状元等等,可见状元在中国影响之深。然而,长期以来,却没有人对状元作过认真的研究,不仅没  相似文献   

7.
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之先河,明朝从进士中选拔出最佳冠以“状元”之称,数代数科,出了无计其数的状元。纵观历史,状元不算稀奇,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考中状元却是鲜有所闻。尽管在一些地方戏曲中有不少女扮男装、皇榜高中的“女状元”形象,那毕竟都是艺术的虚构。不过,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一位女状元,她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金陵才女——傅善祥。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就学会了偷懒。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提到:“刘奠(音ya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刘奠这个南汉皇帝有规定,谁要想做状元,必须把自己阉割了先。这种掌故是很刺激眼球的,所以有不少人引用,引用者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然后就有更多的人引用。在这个人云亦云的过程中,没有人去翻一下历史,大伙都偷了懒,都被袁枚忽悠了一回。  相似文献   

10.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10位,以飨读者。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相似文献   

11.
闵全生 《档案与建设》2008,(2):43-43,52
近年来,宜兴掀起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的热潮,宜兴古代到底出了多少个状元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先后提出五状元、六状元、七状元之说。后来,台北市宜兴籍徐先生又给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写信提供信息,称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的状元时彦是宜兴人,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周围,不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自身条件很好,又不是独身主义者,也想找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过着那种有家有室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然而当他们面对异性时却无力去爱,哪怕对方的条件很合适自己,他们还是提不起精神。这就是都市白领的“爱无力”一族。  相似文献   

13.
爱在失去后     
佚名 《出版参考》2007,(8):17-17
老崔快40岁时才通过朋友介绍,与小他6岁的崔嫂结婚,第一次当上新郎,婚后曾容光焕发了好一阵子,可惜不到一年,朋友见面时就得听他抱怨崔嫂的种种不是。老崔是个勤俭的人,遇到生性浪漫花钱慷慨的崔嫂,冲突越来越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这些成为总统母亲的女性都是高度的个人主义者,尽管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她们的故事里贯穿着同样的一条线。在那个时代,年轻姑娘们希望在20岁之前就结婚,但是,这ll位母亲中,大部分人结婚比这要晚,一些人晚了很多年,她们不想过早地介入婚姻,说明她们思想中的独  相似文献   

15.
张郁 《今传媒》2006,(12):21
2001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二个记者节那天,我登记结婚了。凡事总有理由。记者节选在11月8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的日子。我选择11月8日登记结婚,因为我的职业是记者。此后,每年的11月8日对我而言成了“双料节日”——记者节+结婚周年纪念日。今年的11月8日是第7个记者节,也是我第5个结婚周年纪念日。等到了第n个记者节,也就是我第n-2个结婚周年纪念日。想记不住都难。有不少人为了给日后讨个吉利,结婚的日子是请风水先生算出来的。而我不是。2001年我31岁,有了想做新郎的强烈欲望。和…  相似文献   

16.
忽然想到,朋友中或熟人中一些当初堪称模范的婚姻,现在几乎硕果无存了.我不由为之唏嘘,恍然觉得普天下的婚姻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婚姻如何能长久,实在是令现代人大伤脑筋的难题.当然,长久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长久终究是婚姻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只是浪漫一场,不想长久,就完全没有必要结婚.结婚意味着两个人不但相爱,而且决心天长地久地相爱下去,永不分离.在这意义上,婚姻就不只是一纸法律证书,更是一个神圣的誓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史上,江西中状元的人数,在明朝达到了辉煌的顶峰."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右"是明朝流行的谚语.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清朝260多年的统治中,江西中状元的仅有三人,即全南县的戴衢享、彭泽县的汪鸣相、永丰县的刘绎.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清代,兄弟二人同为宰相的只有张之万和张之洞.清朝267年中既中状元,又当宰相的只有8位,张之万就是“状元宰相”之一. 张之万,字子青,清直隶(今河北)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状元.丁未科是中国科举历史上的“名科”,这一科考中了张之万、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沈桂芬等名流进士,而张之万出类拔萃,文采压倒众名流,高中榜首状元. 张之万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充任湖北副考官、河南考官.同治间,署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八年,为兵部尚书,后调刑部.  相似文献   

19.
在封建科举考试中,名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者称为状元.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止,258年间清朝共开科112次,取状元114名(顺治九年与顺治十二年的两科,满、汉分榜各取2名).其中仅山东就有21人,而清朝开国后的第一位状元则是山东聊城的傅以渐.……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这一名词在来稿中日益增多。有“养猪状元”、“养鸡状元”、“养鱼状元”,有“售粮状元”、“售棉状元”、“创汇状元”,有“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还有“连中三元”等等,其中又有全乡的、全县的、全省的各级各类状元。如今恐怕谁也说不清一个县、一个市究竟有多少状元。我认为“状元”一词使用频率过高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一些同志把“状元”一词的含义等同于“第一名”或“冠军”的含义之故。所谓“全乡养猪状元”实为“全乡养猪冠军”或“养猪成绩全乡第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