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劲松 《考试周刊》2011,(49):152-153
《孙子兵法》讲的"权诈之兵",很多讲的是机动灵活,知变善之道。《孙子兵法.九变篇》讲的九变就是多变之意。从《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尾句"高陵勿向……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穷寇勿追"到《孙子兵法.九变篇》的"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都是强调应变。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中《九变》篇争论很多,"九变"的具体内容历来众说纷纭,文章介绍了关于"九变"的主要观点,提出了"九变"实为"五变"的新思路,并从文献记载、篇旨内容、篇章结构、银雀山汉简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旨在为理清文章内容与脉络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九变”考     
在对《孙子兵法》篇章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孙子所设计的、用以暗示《军争篇》与《九变篇》为姐妹篇的、特殊而固定的引言格式:“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圮地无舍)。”由此诊断出两处传统句读的错误,与对“舍”字的注释错误,从而破解了“《九变篇》有哪‘九变'”的千年古谜。进而又在《九地篇》中诊断出一处传统句读的错误,解决了何为“绝地”的疑团,继而对“‘九变’与‘九地之变’有关联”的猜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并厘正了两者之间不尽相同的概念。最后以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何为“五利”提出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九变”考     
在对《孙子兵法》篇章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孙子所设计的、用以暗示《军争篇》与《九变篇》为姐妹篇的、特殊而固定的引言格式:"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圮地无舍)。"由此诊断出两处传统句读的错误,与对"舍"字的注释错误,从而破解了"《九变篇》有哪‘九变’"的千年古谜。进而又在《九地篇》中诊断出一处传统句读的错误,解决了何为"绝地"的疑团,继而对"‘九变’与‘九地之变’有关联"的猜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并厘正了两者之间不尽相同的概念。最后以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何为"五利"提出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播出以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孙子兵法》为孙膑所著,而“三十六计”则是孙膑总结出的三十六条计策。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先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的孙武所著,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共八十三篇,图九卷,今存本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法,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有英、日、俄、法、捷等文译本。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作为学员的必修课程。据说,海湾战争时,美国士兵人手一本《孙子兵法》,一位美国士兵忘了带,便赶紧打电话让家人寄来,可见《孙子兵法》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冯立 《语文知识》2009,(1):83-86
《鬼谷子·符言》篇的成文,学术界历来争议很大,多数人认为是伪作。有学者根据《符言》篇的成文与《管子·九守》篇的相似性,进一步认定是从《管子》中携入的,这种观点几成定谳。但近年随着出土文献的研究和先秦黄老思想的进一步解读,越来越多的证据佐证《符言》并非从《管子》中携入的,而是《鬼谷子》原有篇章。本文从出土文献研究和传世文献解读出发,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例证《符言》篇为《鬼谷子》原有篇章。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的章法和语词训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孙子兵法》的章法入手,从语境研究的宏观层面出发,对困扰《孙子兵法》研究的一些疑难语句进行了一些新的诠释,对《计篇》、《形篇》、《九地篇》的内容和篇章结构均提出了一些创见。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学者对《用间篇》格外重视,而且很有研究心得。日本不少研究学者甚至认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一以贯之的就是孙子的用间思想。他们在着意挖掘《孙子兵法》情报思想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将其与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实践相结合,并对日本的军事学术和军事文化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18,(5):15-22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兵学思想的源头,奠定了我国兵学思想的基础。《淮南子·兵略训》是西汉刘安论述兵学思想的专篇,对其兵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在战争观、将帅思想、用兵思想这几个方面,《淮南子·兵略训》有不少观点继承了《孙子兵法》中的兵学思想: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倡的"慎战"思想,肯定了将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庙算"和"谋攻"思想。同时,又因为两部著作的成书时间、写作目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淮南子·兵略训》在继承《孙子兵法》兵学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起源和性质问题并没有提及,《淮南子·兵略训》对此做了补充,认为物资的分配不均是造成战争的原因,主张"义战"。此外,《淮南子·兵略训》对将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形势""奇正""虚实""先胜"思想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21,(5):34-38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的"率然"("恒山之蛇")与"同舟而济"的典故,主要源自于合纵家的比喻,"散地""轻地""重地"的概念,则与白起答秦昭王的辩护之词有关。因此,该篇的作成时间应该是在战国末期,其下限不会晚于公元前204年。  相似文献   

11.
《庄子》33篇,一般都认为内7篇为庄子所作,外15篇、杂11篇则观点不一。古代注家曾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并非庄子所作。近些年有不少论述庄子或涉及庄子的著作,不分真伪,将外、杂中部分词句当作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并大肆发挥,这种作法很不妥当。本文根据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外篇进行了全面的疏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杂篇进行分析,将杂篇十篇分成四类。其中只有《庚桑楚》篇表现老子的政治思想;《寓言》篇阐述庄子的文章特色;《徐无鬼》、《则阳》、《外物》、《列御寇》四篇系杂凑成篇,内容庞杂,其中只有批判仁义、反对战争等内容与道家思想一致,大多与道家无涉;《让王》、《盗跖》、《说剑》、《渔父》更与道家毫不相干,其中夹有一些内容貌似道家概念,实质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兵学著作。书中蕴涵了丰富的兵学文化思想。着重讨论了《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在兵学文化意识方面的若干内容,诸如竞争意识、支配意识、应变意识、时效意识等。  相似文献   

14.
智慧孙子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构建了一个精美恢弘的兵学体系。唐代李筌认为《孙子》十三篇的排列顺序即表明它本身有着完整的体系,南宋张预、郑友贤也认识到了《孙子》兵学体系的存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山鹿素行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角度概括了《孙子》的全部内容,并进而分析了其兵学体系。20世纪40年代以后,萧天石、郭化若等用现代军事学的观点来框定《孙子》兵学体系,吴如嵩、刘庆、赵海军等从范畴出发探索《孙子》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武与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史上的双子星座。《孙子兵法》与《吴子》是两部光耀千古的兵学宝典。二者对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治军理念以及战略战术原则的认识,有不少相同和近似之处。二者的区别在于,《孙子》更具理论色彩,展示了对战争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把握。《吴子》较之《孙子兵法》,尽管在战争规律的探索上没有明显突破,但在具体战术原则上,则有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9.
智慧孙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古今名家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解读的回望,揭示出这一问题在孙子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其所以重要与特殊就在于它关系到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传统军事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面对西方强势军事文化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飞速到来,在对《孙子兵法》的文化解读上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从而建立起跻身于世界军事之林的共同话语体系,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