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话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多在春节时使用而得名。每当春节来临在门前贴上一幅得意的春联,会增添新年佳节的喜庆气氛,因此,春联很受人们的欢迎,一直沿用至今。 春联古称“桃符”,或叫“仙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即桃符也。”据《山海经》等书载称,上古时代,传说神茶、郁垒为兄弟俩,都是神人,家住度朔山上的  相似文献   

2.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亿万中国人热情的期盼里,春节来啦!今年的“兔宝宝”可调皮了,这不,它正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春节藏在哪儿呢?它藏在门框上一副副春联里和屋檐下一串串大红灯笼里。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崭新的春联,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笔下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小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火红的灯笼则被高高挂起,祥和喜庆的新年气氛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3.
春联也自嘲     
光泽 《小读者》2013,(2):36-37
“两姐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谜语的谜面,它的谜底是“春联”。春联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兆吉祥是春联的主要内容,但也有一反常态说丧气话、吐苦水的奇特春联。 传说清代乾隆年间,安徽桐城有位乡村理发匠,能诗善对。有一年春节,他写了一幅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相似文献   

4.
文情艺趣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 (农历 )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漫长的历史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像贴春联、贴“福”字、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 (chǎ ng)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发展至今,形成了许多独特而精美的样式。  相似文献   

5.
魅力短信:     
《辅导员》2007,(1)
新春佳节前夕,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中心小学、钢屯中学的队员们兵分四路,进行了一次春节大调查。“胖胖熊小队”通过查资料、采访等方式,调查春节由来与春节习俗;“蓝精灵小队”通过开展编创春联擂台赛,研究春联特点及贴法;“雪花小队”负责调查各地春节风情的差异;“腊梅小队”负责归总春节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走进春节     
春节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凉水井小学大队部发出号召,要求全体队员走进春节,体验传统节日,做一名骄傲的中国人。队员们的成绩可谓是硕果累累。严汇然成了“春联专业户”, 除了上网查找春联,还专门让爸爸带她到附近的农村挨家挨户地搜集。她整理的“春联集”图文并茂,还有心得体会在里面。赵亦然和几个队员到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们讲述春节的故事。一本自编的“春节的故事”图书,满载着他们的收获。刘丹随父母回到川东老家,并用镜头记录了当地的春节习俗,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一个  相似文献   

7.
春联的来历     
春联,即在门上贴上吉祥的联语,上方还有横批,横批一般为四个字。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一般都在五个字以上,为对偶句。近春节时,在腊月29日,家家户户门上贴上春联,民谣中有“二十八白面发,二卜九贴道友”,“道友”即是春联。此时,户里户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再加大红的春联,烘托出了一派盎然春意,  相似文献   

8.
最早的“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相传原始社会就有“祭腊”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俗便流传下来了。最早的“门贴”:春联古称“门贴”、“桃符”,是刻写在桃木板上“灭灾降福”的咒语。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厌,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门贴”,  相似文献   

9.
1、2月份正值寒假和春节,除了开展一些传统性的系列活动外,还可以利用这一时机,遵照全国少工委的号召,组织队员开展“新世纪我能行”的体验教育。一、春节系列活动(一)集春联。把写春联、送春联的活动进一步扩展,增加收集春联的内容,发展为春联系列活动。春节期间,队员们到机关、学校、工厂、部队、商场、车站、影剧院、展览馆等不同单位,每人收集10幅春联,然后举办一个春联研讨会,对春联的内容、形式,各行各业选择、张贴春联的特点和春联所反映出的民心、民情进行研究。活动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生字、生词和不懂的典故,队…  相似文献   

10.
欢乐中国年     
《辅导员》2005,(1)
红彤彤的春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年俗,是最能表现民族凝聚力的民俗。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已经成为一项文化盛典。在鸡年新春到来之际,“红领巾活动超市”举办了此次“新春大酬宾”活动,特设了“欢乐中国年”专场,力图进一步弘扬中国悠久的“年文化”欢迎您走进本期超市专场——  相似文献   

11.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把春节(Chinese New Year)看作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屋里贴上“春”、“福”、“满”,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丰足祥和的过年气息弥漫在大街小巷 的每一个角落。小朋友,在这样欢天喜地的日子里,如果你能学习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英语 单词,那一定更开心更有趣呢!一起来吧,让你的节日更具知识性!  相似文献   

13.
奇特的春联     
“两秭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民间谜语的谜面,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古往今来,人们写春联,贴门对,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与此相反的奇特春联。清代浙江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范文甫,写过两副这样的春联: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开药店的老中医,每年春节都在自己的药铺大门上贴上一副奇特的春联: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两位老中医在辞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富贵…  相似文献   

14.
奇特的春联     
周洪林 《辅导员》2010,(3):10-10
春联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综观千百年来,人们写春联,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内容奇特的春联。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要贴好春联,这是妈妈给我的任务。我从商店里买回三副春联,分别贴在大门、厨房、猪圈上。我看着一副春联,大声读道:满堂聚财财先到,迎春接福福自来。妈妈大声赞道:好,真是一副好对联!我又读:厨中调美  相似文献   

16.
王建娟 《辅导员》2010,(3):30-31
小朋友们期待的春节来到啦!提起过春节,你必定会想到:redpacket(红包),firecracker(鞭炮),Spring Festival Scrolls(春联),dumplings(饺子),the Chinese character“fu”(“福”字)等等,最让我们小朋友期盼的就是来自亲朋好友的presents(礼物)啦!  相似文献   

17.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 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他喜欢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18.
贴春联     
<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人们总会郑重其事地贴春联,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大年三十一大早,爷爷就开始张罗贴春联。茶几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春联,红红的,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悦。爸爸搬来一架梯子,负责贴春联;爷爷负责分配春联;我呢,就是一个风驰电掣的“快递员”。  相似文献   

19.
“联”想     
<正>小年,昭示着旧年的完结与新年的到来。也就是从这时起,每家每户开始洒扫庭除,除旧布新,集中置办过年所需,为本就忙碌的一年掀起最后一个小高潮。过年既为家事,自然不可能只由某个人一手操办,一家人总还是要有所分工,而我所要完成的固定“任务”便是——写春联。我写“春联”那应该是2012年的冬天。在道叔公启蒙下,已经练了一年多毛笔字的我,对于毛笔字的运用概念就是门上的春联、路边的标语告示以及红白喜事上一些必要内容的书写。此时,念及春节将近,不免有些“技痒”,在晚饭时主动向父亲提起:我要给家里写春联。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春联     
我的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幼时读过私塾,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当春节来临,父亲就忙不迭地写春联。父亲很认真,对每一副春联的内容再三斟酌。我家大门上贴的春联,父亲更是用心良苦,以期通过对联教育子女。正月里来拜年的人多,每送客到门口,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赞叹声中,他觉得格外开心。几十年来,父亲写的春联一直是我家过年时最美的风景,也是我最温馨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