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大的宫墙和皇家园林,正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相遇时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0年的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并在紫禁城阅兵。,很多悲惨的景象都发生在宫墙之内。从宫墙之内,西方人  相似文献   

2.
穆欣 《北京档案》2000,(6):56-57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凌晨,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枪炮声中,慈禧率光绪皇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溥(亻隽)等换便衣乘马车仓惶离开紫禁城,狼狈西逃,开始了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  相似文献   

3.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凌晨,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枪炮声中,慈禧率光绪皇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溥(亻隽)等换便衣乘马车仓惶离开紫禁城,狼狈西逃,开始了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  相似文献   

4.
穆欣 《北京档案》2000,(8):46-47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在进入各自的使馆之后,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未等休整便涌向街头,与留在城内的中国军民展开激烈的巷战,并很快将兵力集中到仍被清军守护的皇宫--紫禁城.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对人说过,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是与宋美龄第一次约会. 殊不知这是陈布雷的杰作.蒋介石之所以器重陈布雷,除了他的忠诚和才干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为促成蒋宋联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夏末的一天上午,蒋介石将陈布雷叫到他的书房内.待陈刚坐定,蒋突然问他:"布雷,我想和美龄小姐约会,其地是选上海好,还是南京好?想听听你的高见."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笔者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1919年,美国有一种叫喜立兹的啤酒在美国销售每况愈下,下降到了第15位.厂家请来了广告大师汤姆·霍普金斯,又是给他作介绍,又是带他看设备,霍大师就是不抬眼皮.就在大家走出工厂的时候,霍普金斯突然跳了起来一一原来他看见工人正用蒸汽给空酒瓶子消毒.老板告诉大师,啤酒厂如此,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相似文献   

7.
穆欣 《北京档案》2000,(11):48-49
当八国联军在对北京集中施以暴行后,考虑最多的便是攫取在华利益了.为在谈判桌上取得更多的筹码,八国联军对清政府提出的乞降条件不仅没有丝毫却步,反而变本加利地向清政府施加军事压力,从京津地区南下西进.特别是1900年9月25日,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抵达中国,八国联军在他的策划和指挥下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骚扰和报复活动.  相似文献   

8.
启事     
在2001年这个想安静都安静不下来的世界,李安的《卧虎藏龙》被媒体炒炸了天。不就是在好莱坞外语片中入了个什么“围”吗? 不就是存西方比较“叫座”的片子吗? 电影好不好,得先由12亿中国人说了算。如果一个导演,能拍一部国人拍手称快的片子,这导演一生都可以“ok”了。美国人再多,也就是2亿,他说你好,你就登天了。美国人? 美国人算什么? 经济发达和文化发达从来  相似文献   

9.
林谷 《出版参考》2009,(9):22-22
1922年5月,在胡适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颇有趣的事:5月17日他突然接到逊帝溥仪从紫禁城打来的电话,约他到宫里来“谈谈”。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宫里那帮老臣听说皇上私下见了这位“危险人物”,都气急败坏得“像炸了油锅似的”,而“左派”人士则群起而攻之,痛斥胡适想当“帝者师”,是“民国叛徒”。  相似文献   

10.
秦杰 《北京档案》2009,(4):46-47
很多人知道北京有一个前门楼子,但恐怕很少人知道前门楼子上原来悬挂的是一块象牙匾额,象牙牌匾有普通门板大小,全部用象牙精心雕刻而成,被八国联军掠走后不知去向。1998年,象牙牌匾突然出现在比利时城市安特卫普的一家拍卖行,虽历经久远,但“正阳门”三个大字在灯光的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闻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迪姆土·泰勒初涉新闻行当时,去采访一个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剧场后发现演出已经取消,他就回来睡觉了。半夜,他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了,编辑告诉他:其它各报都在头条位置登出了这个女演员自杀的消息。编辑气呼呼地说:“像这样的女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背后还可能有重大新闻。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 这个事例说明,新闻敏感对于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  相似文献   

12.
正皇家的紫禁城,自古就是宫禁之地,就是名勋重臣往来其中,也是要站有站样,坐有坐像。忽然在1917年7月11日,紫禁城上空有飞机掠过,还投下了炸弹。这是怎么回事呢?1917年7月里,北京城内外一片喧嚣,好像给本来就有些燥热的天气又添加了一把薪柴。其实,这个时候心里感到最热的恐怕就是栖身紫禁城里的末代皇帝溥仪了。这里面,有一丝热让他感觉到微微暖意——因为,此时他又黄袍加身,有人请他重登宝座,有机会接续大清国的余脉;有一股热让他感觉到阵阵灼热——因为,此时原来的旧臣心猿意马,各自为政,刀枪相见。分不清是暖意还是灼热的心里,多少还抱着几许侥幸的希望,再次登基的欲望始终在徘徊。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  相似文献   

14.
珍惜神圣     
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神圣”这两个字了。克朗凯特很了不起,是美国大牌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完全有资格在节目主持人的权限以外谋求更多的权力,他有这样巨大的公众威望和关系网。然而他没有那么做。他以良好的职业素质抵制了各种诱惑。由此他被美国公众称为“最受信任的人”、“最正直的人”。他因为“具有不利用自己权力的品质而被载入史册”。难怪基辛格说:“当我想表达—个观点时,我打电话通知的第一批人中就有克朗凯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爱尔兰摄影记者约翰·麦克休伊试图进入巴林报道“阿拉伯之春”.他的几个摄影记者朋友也想进入巴林,但很多被阻拦在机场,或被捕或被遣返.想到可能是因为设备令巴林当局警惕,麦克休伊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不携带相机前往.没想到这招还真的奏效:麦克休伊进入了这个国家.但当他着手购买新照相机时,看到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 他回顾说:“我数了数在场拍摄抗议活动的那批人,他们都是依靠Twitter和智能手机里的即时通信应用程序WhatsApp进行内容传播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有本事、有决心的人是如何讲述自己故事的.”  相似文献   

16.
姜椿芳曾经对我说:"关在狱中七年,我想的就是,如果还能活着出去,一定要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大百科全书." 怎么他被关了七年!是因为历史上的问题吗?不,他的历史再清楚不过了,他本是常州人,父亲因为失业带着一家搬到哈尔滨,投奔大伯.家贫,他上不起大学,只在一个俄侨那儿学了两年俄文,以后就以俄文翻译和担任一些编辑出版工作,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7.
据文学评论家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曾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作家".海明威曾是堪萨斯城《星报》记者,他本人认为记者生涯使他在语言运用上得益非浅.他说,《星报》的写作手册上那些规定"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写作规则,我从未忘记它们.任何一个有才能的人,只要他遵循这些规则,就能把他想说的,与他真实感觉到的东西如实地表述出来".那些写作规则是什么呢?那就是"用短句子,开头段落须短.语言有力.行文力求流畅通顺.用肯定说法,避免用否定说法."美国新闻写作至今遵循这些规则而且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像我这年纪的人,最好的读书时间,基本上都被"文革"给荒废了。小学时还能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我去年秋天开始提出来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琢磨,档案的最大价值应该是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各种需要,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社会中最大多数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档案服务.这就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档案资源体系应该覆盖所有被档案记载过的人,否则,有的人在档案资源中就是空白,当他需要利用有关他的档案时,档案工作者就无法满足他的需要;第二点,档案利用体系应该方便所有想利用档案的人,否则,即使档案资源中有他想利用的档案,他的利用愿望也会落空.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筛选影响他日后职业的因素的话,那么对巴尼·罗塞特来说,我想这几点是至关重要的:1922年出生,父亲是银行家,迷恋亨利·米勒的小说. 因为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罗塞特被父亲送进一所思想极其自由的学校.在那里,他出版了油印杂志《反对一切》,参加了左翼色彩的美国学生联盟.1940年,他开始接触亨利·米勒在巴黎出版的禁书《北回归线》,亨利·米勒对于异化的感受令他深有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