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论教师人格在师生交往中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教师人格,就是教师的个人的人格规定,是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是教师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一、教师人格在师生交往中的价值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即“交流信息”和“相互作用”。凡交往必须有人们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属于认识方面的信息有知识和经验等;属于情绪评价方面的信息则有需要、愿望、态度等。交往还必须有交往双方心理上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都是积极活动的主体。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学交换理论的启示下,师生之间的交往可以看作一种交换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参与交往的目的是满足需要即广义的利益;师生在交往中做出的行为是发送和接收;师生个体的发送和接收行为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师生本身是一种具有社会代表性的身份,作为交换的师生交往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师生个体之间的交换,而是包含师生个人与社会在内的三边交换。师生交往的三边交换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不应只对教师个人,还应该包括教师所代表的社会;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程度以教师履行社会职责的情况为依据;教师个人因施恩学生而获得的回报应包括社会的认可或奖励;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普遍状况受社会制度化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学交换理论的启示下,师生之间的交往可以看作一种交换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参与交往的目的是满足需要即广义的利益;师生在交往中做出的行为是发送和接收;师生个体的发送和接收行为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师生本身是一种具有社会代表性的身份,作为交换的师生交往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师生个体之间的交换,而是包含师生个人与社会在内的三边交换.师生交往的三边交换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不应只对教师个人,还应该包括教师所代表的社会;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程度以教师履行社会职责的情况为依据;教师个人因施恩学生而获得的回报应包括社会的认可或奖励;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普遍状况受社会制度化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4.
交往是教师的基本行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认同发展都需要交往活动的积极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社会学中颇有影响的理论,其通过对工具主义和自我主义的深入批判,构建起一套有助于合理交往的行动理论。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教师进行合理交往可采取三种模式:反思、师生对话和集体会话。教师要获得合理的交往,还需要倡导建构型的教学观、提升教师的自我道德和群体道德以及助推教师管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育人活动.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这是师生交往的内在需要.当前师生交往中关心严重缺失,学校对关心关系的认可度低,教师对关心关系存在误读,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反馈不积极.因此,应该关心教师需要,营造关心的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关心的交往观,组织学生参与关心实践,建构关心型师生交往.  相似文献   

6.
日常化师生交往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保守性的特征,具体来说,交往行为呈现重复性,交往空间和时间具有封闭性,以及交往体验的不契合性。非日常化师生交往是日常化师生交往的一种超越,其特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创造性、交往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交往体验的契合性。要实现从日常化到非日常化师生交往的飞跃,达到师生个性的生成,离不开师生建立起自觉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中心论”实质是教师单一主体观。这种单一的主体观 ,使学生的发展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遭到异化。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 ,可谓正本清源。理想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主体交往关系。师生主体交往的实现 ,不仅要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教育交往活动的主体 ,更应倍加注意师生主体交往意识、交往精神的培植。  相似文献   

8.
师生交往公平是对传统教育中师生交往异化状态的否定。师生交往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和谐性,实现课堂人性化,促进教学有效性。实现师生交往公平的关键在教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避免教育中的成人权力主义。  相似文献   

9.
师生岂能止于平等——我国当代师生交往制度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上考察我国当代师生交往制度是提升师生交往质量的必要环节。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现行师生交往制度的核心价值事实上是广义的平等,既包括人格平等,又包括师生的平等参与。但是,这与师生交往应该具有的教育性这一核心价值还有差距,让我国师生交往制度回归教育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我国师生交往制度回归教育性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代替平等成为师生交往的核心价值追求;强化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地位和责任;赋予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合法行为自主权。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交往公平是对传统教育中师生交往异化状态的否定。师生交往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和谐性,实现课堂人性化,促进教学有效性。实现师生交往公平的关键在教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避免教育中的成人权力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