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震会发生连锁反应,一场地震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另一场地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任秋凌 《百科知识》2009,(22):13-14
今年9月30日,一场7.6级的强震袭击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沿海的巴东地区,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村民流离失所,不少村庄被整个吞没。第二天,正当救援人员和幸存居民奋力抢险之际,另一场6.8级的地震又袭击了距离巴东地震震中200多千米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新生代主要受印度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我国地震的总体特征是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比如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  相似文献   

4.
2014年7月5日以来山西北部M_L2.2级地震空段被2015年5月20日天镇M_L3.1级地震打破,随后在空段周边陆续发生三次震群事件,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空段受华北主应力场控制,空段震例回溯和震群活动显示未来晋冀蒙交界区域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GPS基线显示晋冀蒙交界区域应力场受华北主应力场控制且NE向的右旋剪切和压性应变在持续增强。空段打破后中小地震差视应力值有上升-下降-恢复的应力积累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晋冀蒙交界区应力场在增强,山西北部M_L2.2级地震空区打破,对未来该区域发生中强地震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趋于增强的地震活动扰动下,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显著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动异常活跃,重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地震扰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危害和威胁.白龙江流域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地区之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体陡峭,泥石流沟谷的沟床比降大,同时也是受到地震扰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农村水库库水涨落诱发的山体建筑滑坡危险性加大,而且会危机水库边缘居民安全。对此,提出农村水库库水涨落诱发山体建筑滑坡动力耦合预测方法。农村水库库水水位涨落变化容易造成山体建筑滑坡、引发库区发生危险,因此对水库边缘进行渗流场的分析,得出了水库边缘渗透场的有限元分析参数方程,设计了水库边缘水位动力增量载荷位移响应比预测模型,对水库边缘稳定性受库水水位涨落的影响进行动力耦合预测分析。实验证明,运用改进方法能够对农村水库边缘的稳定性进行有效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震发光现象,俗称“地光”,是一种自然光源。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公元一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长久以来,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让人们倍感困惑。一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23,(3):36-41
<正>当地时间2月6日凌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7.8级大地震,几小时后,另一场7.7级强震又袭来,之后更是余震持续不断,超过6000次。接连发生两次这样大震级的地震,在世界地震历史上也不多见。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3月12日在受灾最严重的哈塔伊省发表讲话时说,此次地震已导致至少4.8万人遇难。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更是称此次地震“破坏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爆炸”。地震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土耳其经常会发生地震?同时发生两次大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测地震为何一直是世界难题?目前人类掌握的抗震技术有哪些?地震来袭时该如何自救?……通过系列科普解答和展现,让我们再次感受大自然的威力及人类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9.
新年刚一来临,一场天灾便降至华北大地:河北尚义、张北地区6.2级地震造成上百人死亡,上万人无家可归。而就在张北的重建工作紧张进行时,又传来新疆阿图什发生6级以上大地震、唐山市4月14日上午发生四点七级地震、灾情尚在继续了解中。而根据地震专家的预报,今后几年到2000年初或稍长时间,中国大陆仍处于地震活跃期,今后三年还司能发生数次7级以上的地震。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一场发生在伊朗巴姆市的地震几乎摧毁了整个城市。类似的自然灾害常常会给这些没有自救能力的城市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发展中国家的通信设施相对落后,而且没有足够的空中或外太空的力量来进行灾害预测及协助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1.
厄瓜多尔南部公路项目所在省份雨季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山体海拔高,雨季汇水对山体侵蚀明显,对弃渣场后期维护也是严峻考验。弃渣场原设计中有诸多缺陷,如以易于卸渣为原则选择坡陡山高的冲沟型弃渣场,以低运距为原则在道路两侧就近弃渣等,导致项目部在弃渣场闭合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若不能及时闭合验收,将增加环境方面罚款的风险,影响履约。随着项目部在当地国施工经验的增多,对弃渣场设计原则和闭合流程地深入掌握,项目部从弃渣场选址入手,优化设计,减少闭合过程的阻碍,提高了闭合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以祁连山南坡为研究区域,在RS技术的支持下,借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祁连山南坡景观结构,利用ENVI和景观格局FRAGSTATS软件,对祁连山南坡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南坡草地景观占全区总斑块的77.96%,占绿地面积的94.42%。草地比较充足;水域形状差异大不规则;沼泽的分布比较集中成片;居民区和工矿用地分布得很破碎;祁连山南坡景观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0,(9):36-37
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一场8.8级特大地震突袭智利,地震强度之大震惊世界。有专家称,智利地震的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  相似文献   

14.
西场村崩塌发生于2010年8月5日夜间,崩塌体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桃花洞西场村的西北山体的半山腰部位,崩塌山体岩性为石灰岩,坡脚高程1000m左右,崩塌危岩顶面高程约1200m,坠落高差约200m。山坡总体坡度75°~85°,山前斜坡坡角45°~50°,坡长100m左右,山体坡脚处有树林、农田、旅游公路和居民点,属小型岩质崩塌。崩落的块石一部分堆积于坡面,另一部分崩落于河谷和农田中。目前,山体上还分布着较多未崩落的危岩和斜坡上崩落的浮石约4500m3,崩塌危岩高度约80m,最大宽度约25m,最大厚度约12m,呈倒锥形态,母岩为寒武系灰岩,崩塌体积约4500m3,崩落最大水平距离约130m,最大块度3m×3m×3m。本次产生崩塌的山体在1990年曾对山体危岩进行过爆破清理,但危岩未脱离母岩坠落,所以,当年的爆破清危与本次山体崩塌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株木村发生山体滑坡这一特定事例,对出现山体滑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供业内同行共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6日,有市民在南京雨花台区上空拍到巨大的排骨云,业余爱好者认为,这似乎是一种地震云。3月21日,春暖花开的时节,南京却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于是,有些人将这些天气现象与地震联系起来,认为是地震前兆,那么——在南京上空拍到的排骨云是不是一种地震云?极端天气与大地震有联系吗?在极端天气现象中,科学家们是否能找到地震  相似文献   

17.
地震具有破坏性,在建筑林立的今天,一场大震会造成较大地财产与生命损失。我们无法阻挡地震的发生,也缺乏有效的监测预防手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物结构,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卓越周期是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参数之一,可以通过地震记录、常时微动等手段进行测定。近年来,卓越周期概念的矛盾性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逐渐淡化的趋势。本文探讨卓越周期概念的定义、常用测定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计算各测定方法的数值。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7)
鉴于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本文着重讲述建筑物与构筑物坍塌、道路破坏断裂、山体滑坡、火山喷发等地震所引发的灾害,并且提出具体的防震减灾措施。地震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精确地预警地震信息;测评并消除建筑及地质环境的潜在风险,就可大大减小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日本出现了空前的“电荒”。地震发生前,日本全国有54座核反应堆处于工作状态,震后,灾区的11座核反应堆停止了工作,给日本的电力供应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相似文献   

20.
吴战平 《资源科学》1994,16(5):73-77
本文根据贵州省大娄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瓦赫宁根方法估算了大娄山南坡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的最大单产量。结合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指出,提高山区坡地水分资料的利用效率,可使各高度层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坡地中部为玉米产量最高层。同时对玉米增产应采取的大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