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静 《陕西教育》2010,(12):20-20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会尊重与感恩.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5.
学会感恩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段话:“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态度,感恩是一种尊重,感恩是一种给予.”当我们在享受他人或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快乐时,是否学会了感恩?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老师——  相似文献   

6.
宁波读者小田来电问:“我们发现孩子对人对事缺乏感恩的心,似乎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教育他理解父母,理解他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和社会呢?”主持:“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学会尊重他人。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7.
从本期开始,专栏将陆续介绍课题组在“尊重”教育的五个方面内容,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和尊重知识”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感恩教育是以关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强化感恩之情,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一种亲和态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为目标。感恩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能力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心里认可;一方面是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愉悦、温暖、幸福的感情,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  相似文献   

9.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尊重教育”是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教育的整合与升级。学校以国家课程改革的“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理念为指导,依据“尊重教育”办学理念,在新时期提出新举措、拓展新作为、开创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王德炎 《成才之路》2010,(31):I0003-I0003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2.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人间之恩等等,其中最被人看重的是父母之恩。感恩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从而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从个人角度讲,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能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人人常思回报,少思索取,将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文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人的奉献和付出。"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一种美德,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如果人人都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去创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人的奉献和付出。"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一种美德,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如果人人都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去创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相似文献   

15.
所谓“感恩”就是知恩图报,即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感恩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关系和谐融洽的重要因素;有感恩意识是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主要标志;有感恩意识是和谐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可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普遍缺乏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6.
霍萍 《辅导员》2012,(12):81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关心我们的人。可是作为老师,我们可否用感恩之心对待学生。因为有了学生,教师才能真真正正的进步;因为有了学生,教师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幸福。教师学会感恩,在班级管理中才能充满民主、平等与尊重,才不会吝惜赞扬和鼓励。教师学会感恩,才能教育学生真正懂得感恩,学会欣赏他人,为他人的成功喝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陪我一路走到现在,认真反思,是学生让我真正感受到教学的幸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班主任如何能够成功的管理好  相似文献   

17.
周玉琴 《农村教育》2006,(12):60-60
日前,上海市教委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那么什么是感恩呢?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在实践教育中,要求学生学会感激别人,感激社会。  相似文献   

18.
“尊重他人”,是《我做合格“小公民”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学习、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积极参加“尊重他人”的社会实践,争做文明使者,引领风气之先。一、“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做人的准则。古人张奂(huan)说:“当崇长幼,以礼自持。”意思是人人都应当尊老爱幼,以礼节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王夫之也说过:“礼之本无他,爱与敬而已矣。”意思是文明礼貌的本质不是  相似文献   

19.
<正>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学会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甚至帮助他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要孝敬父母;感恩祖国,要报效祖国;感恩自然,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社会,要有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人格  相似文献   

20.
邬跃 《中国教师》2009,(24):43-44,47
<正>一、"学会感恩,懂得关爱"是学校德育现实而重要的课题"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被解释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对感恩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有学者从理论层面上定义,认为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