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性改造思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对于国民性改造的思想,萌芽于鸦片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成为富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并一直延续至今。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显示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学习西方认识的深化。本文所考察的是国民性改造思潮兴起的背景与思想渊源、以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国民性改造思潮是近代中国诸多爱国思潮的一种,其中以邹容的有关思想最为深刻,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邹容也由此成为近代中国倡扬国民性改造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以《革命军》为主要对象,对邹容的国民性认识作了阐释,并指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下,邹容的有关认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严复“三民”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理论源头。严复框定了改造“国民性”的整体性理论架构,之后的梁启超以“新民”为己任进行“三界革命”,胡适立足于“个人主义”发展“平民文学”,周作人强调人间本位的人道主义的文学,鲁迅立足于“立人”思想重塑民族魂的新文学创作,都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赵莎 《华章》2012,(17)
新民思潮是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启蒙思想家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提出“新民”的救国方案,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对国民性改造的反思,总结这一思潮,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民性改造思潮是近代中国诸多爱国思潮的一种,其中以邹容的有关思想最为深刻,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邹容也由此成为近代中国倡扬国民性改造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革命军》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邹容的国民性认识作了阐释,并指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下,邹容的有关认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年,在改造国民性思潮中,中国思想界深入探究了中国国民性格形成的历史根源。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了专制制度、伦常文化、自然经济等社会因素与国民品性形成的关系。清末思想界对国民性格根源的探究,不仅深化了改造国民性思潮,而且将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引向了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研究和对传统文化的审视,在建立近现代新文化进程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潮中有着重要影响。他从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入手,开始关注、思考国民性问题,着重针砭了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族意识不相适应的国民心理阴暗面,考察了国民性弱点的病源,还进一步探寻了理想的人性、理想的国民性结构,并不断寻求能够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新文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作为新文化阵营中主张“调和”论的思想家和以马克思主义观察国民性问题的先驱者,其国民性观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属于精神—文化—心理层面的一次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它在新文化运动中达到了高潮。通过批判国民劣根性,探讨国民与民族、国民与国家的关系,把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革新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向了一个高潮;通过反思与批判,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国家的强大,关键是弘扬新的国民精神、塑造新国民,即实现人的近代化与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国民性”思潮就是一场人的近代化运动,在思想理论方面为今天国民精神的重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萧一山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中颇具特色的学者。他把国民性看成从"和平、宽大、知足"到"怯懦、自私、愚昧"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认为"十厄"导致的中庸文化精神变质是国民性蜕化的根本原因;在态度上,萧一山能客观地看待国民性的优劣,与国民性改造思潮中盲目否定或肯定的研究倾向迥然不同;在国民性内容上,萧一山的概括直接服务于建设近代国家的需要,体现出强烈的经世精神;在国民性改造上,他强调利用战争环境震醒国人,并以教育潜移默化,这些措施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近代(鸦片战争后到大革命前夕)知识界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的现代化转型的角度出发,分别考察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及其所隐含的主要内在冲突,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改造农民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革命的指针。马克思主义的农民改造理论、中国传统农民文化、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文化积淀与思想启蒙,形成了毛泽东的农民改造思想,这一思想对推进当前的农民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是在人的现代化问题上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一元现代性话语霸权,克服了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理论困境的一种多元现代性话语,在整个现代化理论发展和批判史上因其独特性而凸显出他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军国民教育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肇始于清末,成熟于民国初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衰落。这种教育思潮在不同的时期各具特色,对近代社会观念的转变、国民性的改造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时期吴稚晖的国民性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初兴起的国民性改造思潮中,爱国者竞相将自己的国民性思想认识付诸笔端。早年的吴稚晖参与了国民性问题的讨论,对其改造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并投身实践。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是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产物.他的国民改造理论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方案不断深化的结果,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明显的爱国色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重塑国民灵魂的伟大工程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声势浩大的国民性改造思潮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它的研究已取得不菲的成果.关于改造国民性思潮兴起的历史机制究竟有哪些?该思潮的终极关怀是"国民"还是"国家"?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启蒙思想家对中西文化的取舍态度如何?对他们的不同关照或立场又能做出怎样的流派划分?本文将研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概括为如上这些方面,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藉此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该研究的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图存的大背景下审视国民性改造问题的第一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先河。他深刻揭示和尖锐批判了近代社会的国民劣根性,并提出改造国民性的具体实践路径。深化对严复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研究,挖掘其改造国民性思想中的价值意蕴,对重塑新时代"中国性格",促进新时代中国精神建构、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新时代精神文化风貌,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夕,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是追求人的近代化的进步思潮,是中国近代化总体思潮中的一个构成部分,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形成的原因似有这样三个方面:历史的经验教训,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的影响与刺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国民性的结构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然形成的、其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复出现的文化、社会心理及行为方式的特征的总和。中国的传统国民性具有勤劳、消极无为、保守好古、封闭排外、僵化麻木、办事拖沓、忍耐、迷信的传统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特征,也具有以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直到近代,觉醒过来的中国人民才以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民现象为楷模架构了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自尊自信、尚武冒险、爱他合群等新国民性品格,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国民性改造思潮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