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经济增长的世界难题 五十年来,各国经济学家一直在探索一个“经济增长率之谜”。这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这个经济增长理论的“世界难题”,现有的各种经济理论学派先后提出了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知识积累与专业化学习和资本+非熟练劳动+人力资本+新思想(如专利)构成的多元要素决定论;1996年发达国家依据信息社会的特征,提出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作了最新解释。经过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经济持续近10年强劲增长,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结果。据估计,技术创新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克林顿明确提出:“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科学则是这台发动机的“燃料”。了解和研究技术创新在美国的状况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3.
《科技广场》2003,(2):9-9
科技部有关专家指出:以美、英、德、法、日等为代表的主要西方大国近年来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纷纷调整科技政策,校正科技投入方向,力图保持各自在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美国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断调整科技政策,布什政府在2003年财政预算中再次把国防研发和卫生研发放在国家任务的优先位置,两项投入超过联邦研发投资总和的3/4。其中,新财年美国国防研发投入将增长9.9%,达到588亿美元;国家卫生研究院应用研究投资大幅增长,在反生物恐怖和癌症领域,联邦研究总额将攀升6.5%,达519亿美元。与这…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就被推向国际市场,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当今的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竞争,它的特征就是知识成为核心资源,谁拥有知识越多,谁就占据竞争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经济形态下依靠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式。据世贸组织1996年度报告,29个经合组织国家GDP的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70%是靠知识的投入,30%才是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的投入。美国自1993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的45%是由知识经济中的信息产业带动的。随着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5.
李凯 《预测》1996,15(5):1-5,26
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李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当前经济形势的要点1.1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去年的平均发展水平今年1~5月,GDP累计增长约10.1%,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3.3%,分别与去年同期相近。同时,由于去年国...  相似文献   

6.
徐连仲 《预测》1995,14(3):1-6,17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析徐连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与抑制通货膨胀的矛盾199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超过10%,最高的1993年高达13.5%,同时.物价水平自1992年以来也持续上升,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7.
余粤 《科学与管理》2000,20(2):38-41
<正> 在90年代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美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100多月的持续增长:1998年GDP增长率竟达到3.9%;失业率仅为4.5%;通货膨胀率维持在1.6%的低水平。美国《商业周刊》将美国经济低通胀、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的现象称为“新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未来要在现有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强国.除扩大内需、激活市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外,必须由单纯重视资本积累向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转变。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各国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人力资源、技术进步与创新、制度变迁等要素不同权数组合的函数。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内技术进步还不能发挥主要作用,资本积累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加入WTO的契机,法制的健全,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者的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将在未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得分和序位保持同步上升的指标在26项三级指标中,我区保持评价分值和序位同步上升的指标共有6项,占全部指标的23.07%。2.1科技人力资源投入这是一组评价科技活动规模和水平的基础性指标,也是衡量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因素。该组指标我区1996年和1997年公布的分值分别为838和9.54,增长13.84%,在全国的排序由第25位跃升至第15位。该组指标中,增幅较大的是“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所占比重”,由41.74%增加到56.15%;分值由1.99增加到3‘04,增幅为52.76%,序位也由全国第的位提高到第16位,表明我区在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科技投入增长很快。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用于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支出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其他成员国。到2002年,中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超过一千亿元。OECD认为,中国的科技投入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有人羡慕地说:“中国学术界真是富得流油。”与此同时,国家领导人对科技的改革和发展也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2.
《预测》1994,13(2):1-5
1994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预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预测的起点──1983年经济运行状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往往寓于已实现的运行结果之中,故回顾总是预测的起点。1.1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去年,全社会供给总量增长16%左右。其中,GDP增长13.5%;外...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美国“研究与发展”结构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霞 《科学学研究》2002,20(4):397-401
美国是当今世界高新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其高科技的发展得力于二战后美国“研究与发展”结构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研究与发展”充分遵循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和军民二元化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中 ,美国政府、大学和企业的角色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科技全球化加快发展有两大特点:第一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猛增,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美国经济已连续10年保持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促使美国经济的繁荣。如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50%。除美国以外,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也接近30%。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作为战略重点或新的增长点。第二特点就是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15.
内生金融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两条途径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以投入产出表中的15个制造行业1998-2008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总体来看,金融中介发展、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解释力,中国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市场;具体而言,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促进了资本的积累,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资本积累存在反向关系。金融中介发展、金融市场发展与技术进步存在正向关系,且金融中介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1现状与问题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推动了能源工业的巨大发展,同时能源工业也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1996年一次能源生产量达到13亿吨标煤,其中原煤占75%,原油和天然气分别占17%和20%,水电和核电占5.6%和0.4%。中国的能源消费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人均消费量低;清洁能源占终端能源比例较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出现了三个新变化:居民生活用能和第三产业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液体燃料消费增长很快;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  相似文献   

17.
胡少维 《预测》1997,16(5):7-10
投资增长适度,物价水平低位徘徊,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1997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3.4亿元,增长14%,比1996年全年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总量增幅降低。与此...  相似文献   

18.
全省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主要任务。在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技与经济、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科技型企业大量涌现,市场在科技运行和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渐显现,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大大增强,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全省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农业增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1997年的38.9%、35.9%、40.85%提高到了45.8%、46.5%、46.0%;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我省科技进步水平排序由1997年的第26位跃居到2001年第23位。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省科技工作由以科技水平导向转向以提高经济和产业发展竞争能力为导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重点领域,围绕我省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科...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相继进入低谷,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唯独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两高一低”(即高经济增长率、高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同时,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到现在,已维持了很长时间的经济增长。美国经济之所以有这样强劲的增长,得益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5%,而传统的工业经济支柱的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4%。高技术产业的作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刘艺扬 《科学学研究》2024,(2):289-299+334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制度以提高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各地“抢人大战”之后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影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的制度框架,即“积累—配置—创新”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的汇总型fsQCA方法使用2001-2017年的省际数据,对推动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效应提升的制度组态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积累制度、配置制度和创新制度均不是高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效应的必要条件。(2)推动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效应提升的制度组态模式有4种,即配置-创新型制度组态、积累-创新型制度组态、创新型制度组态以及均衡型制度组态。(3)即使配置制度和积累制度缺失,创新制度的完善也能拉动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4)在多时段比较分析中,发现多重轨迹演化的现象,创新型制度组态的变化轨迹是“主导轨迹”、配置型制度组态的变化轨迹是“缓冲主导轨迹”、积累-创新型制度组态的变化轨迹是“转折轨迹”。区别于静态的组态视角,本文从复杂动态视角出发,既拓展了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视野,也为如何完善高人力资本经济效应的制度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