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2.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3.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4.
郑青 《档案与建设》2004,(11):39-40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35毫米电影记录片《江苏新闻》1958年第5号中,有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先生演出的片断。这是王少堂1958年随江苏省曲艺艺人代表团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的真实场景。当时王少堂70多岁。表演的是“王派《水浒》”代表作“武松打虎”。他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神韵一以贯之,始终紧扣住听众的心弦,形体语言与吐字节奏有着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曹之 《出版史料》2010,(4):79-81
雕版印刷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东汉说”有两个立论支柱:一是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的“刊章捕俭”一语;一是东汉王充撰《论衡》中的“人争刻写”一语。关于“刊章捕俭”一语,我在《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已有专节论述。本文单就“人争刻写”之释义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6.
清修《四库全书》,为了渲染文治修明,巩固满清统治,更为了彻底肃清汉人根深蒂固的反满思想,对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作了不同程度的抽删改易。其中是对涉及“违禁”人物的言论删改较多,兹以清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为例,对四库馆臣处理屈大钧、金堡、钱谦益等“违禁”人物的问题作出初步探考。  相似文献   

7.
周倩 《大观周刊》2011,(19):232-232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她是全书之魂。也是《边城》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南“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相似文献   

8.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方审美教育经典论著选》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当代中国美育研究领域值得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事件,它的意义和影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审美教育”通称“美育”,汉语中“美育”一词,始见于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中论·艺纪》:“美育人材,其犹人之于艺乎”.这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籍中的“美育”,其内涵与今日已有神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湖南卫视现象”的营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浩然 《视听界》2006,(3):62-63
1997年1月1日,湖南电视台一套节目正式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送,呼号“湖南卫视”,互联网域名为www.hunantv.com。湖南卫视上星播出之后,推出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晚间新闻》、《新青年》、《音乐不断》、《今日谈》等一系列名牌栏目,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确立了频道强势品牌地位。“快乐旋风”、“玫瑰花香”,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事实上,湖南卫视一轮又一轮的节目创新,收获的不仅仅是收视率的攀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广告收入,更多的是提升了湖南卫视的品牌价值,在国内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我们羡慕、…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人性关系紧密。战争爆发的原因最后要归属于人性。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战争中显露无遗。因此之故,站在人性的角度来阅读和品味战争题材的《三国演义》自然地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战争会使人之为人的本性扭曲和异化,作为集权术、心术、诡辩术、阴谋术、心计、鬼计之“大全”的《三国演义》将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什么样的人性应该唾弃,什么样的人性需要弘扬,这是我们阅读任何堪称经典名著时所要最后落实的地方,《三国演义》亦应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12.
在正史史志目录中,汉宋之间类书所属归类不同。实际上,这种不同正暗示着近八百年历史中类书发生嬗变的信息,即类书在编撰上由唐代之前的"抄录事类"到之后的"事文兼用"的嬗变,类书在阅读上由唐代之前的"览"到之后的"记"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大量描绘战争,沙场的血腥屠杀,幕后的勾心斗角,使不少读者产生误解,以为三国是一个只有毁坏而没有创造,只有战争而没有人性的阴暗时代.论文用六方面的大量事实证明:这一时代又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多方面展现崭新的风貌,对此后历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在整体的人性上,散发出生气勃勃具有阳光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韩玫墓志》所载志主家世、家族郡望及其生命后期的仕宦抉择颇有价值。《韩玫墓志》所载高祖韩苟、曾祖韩元兴,即《魏书·韩茂传》之韩耆、韩茂。韩茂家族并非如姚薇元先生所说出自匈奴族,而应是先被赫连夏政权吸纳,后又进入北魏政权的安定地方汉人豪强。孝文帝定姓族后,韩玫家族进入新门阀序列,志主韩玫即凭依门第入仕。门阀化后的韩玫家族舍弃旧贯,攀附南阳郡望,入唐以后其后裔又改以昌黎为郡望,由此可见北朝隋唐间郡望兴衰之于身份认同的意义。从韩玫生命后期的仕宦抉择,可以窥见高阳王元雍与正光政局关系之一端。  相似文献   

15.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批中医药方的出土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的中医方剂情况。文章分析了这批医简中的四则药方的药理,并与时代稍后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对比,以此说明该药方对后世中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罗鹭编《采山楼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收录了其个人所藏稀见清人别集20种,每种均撰有解题。较之近若干年出版的一些清人著作,《丛刊》是一部"小书";然基于其全部的藏书活动,衡其藏书实绩、究其藏书思想、察其藏书意义,《丛刊》又实为一部"大书"。《丛刊》是当代民间古籍收藏与保护的重要收获,必将在藏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徐建华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1):104-106,55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最重要的目录之一,受到了历代目录学研究者的重视。然而,近两千年来,有关《汉书·艺文志》自身的研究,却付之阙如,形成一个学术空白。傅荣贤先生的《〈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将古今有关《汉书·艺文志》的研究归纳为四个流派,极有见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18.
展龙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6):144-147
考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笔记史料的数量,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四库”馆臣从史料价值及存在的缺陷两个方面对这些笔记史料所进行的评论;认为这些评论符合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表现出清代官方学者对于明代笔记史料的独到见解,对我们认识和利用这些史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秦朝的焚书政策,山东民间展开了藏书活动。史书对这场藏书活动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但从现有史料来看,有两次藏书活动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是济南伏生藏《尚书》的活动;二是孔宅的藏书活动。这场藏书活动使中国古代的儒学文献典籍得以流传下来,为汉初儒学的复兴保存了珍贵的"教材",也为汉初儒学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奠定了文献基础,在中国文献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仝建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35-139
《翰墨全书》是元朝前期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分类辑录应酬交际类的词语典故、活套及诗词文章。该书1307年首次刊行;1324年,建安詹友谅进行改编后,书坊刊行;约元末明初,建阳书坊对改编本再次改编印行。元明两代流传的《翰墨全书》有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版本系统,清代至少仍有两种刻本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