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进与知止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2.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另以"五项修炼"为抓手."修炼"一词源于中国的道教,即道家修养练功、练丹的活动."五项修炼"的内容亦能以中国文化--印证: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把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受此启发,笔者将学习、培训、实践、合作、研究称为教育科研的五部曲.也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  相似文献   

4.
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创立的五种修炼方法,通过这五种方法,一个一般的人就可以修炼成“学习型的人”;一个一般的组织就可以修炼成“学习型组织”。“修炼”的英文“discipling”,也可翻译成宗教术语“教规、戒律、修行”。从圣吉所归纳的五项修炼及其难度来看,一个人或组织必需持有“修炼”的决心和毅力,否则难以有所作为。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五项修炼中的每一项修炼都可以看作是人性的锤炼。关于人性的问题,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曾作过深刻的研究和分析。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性包括人类原欲(食欲、性欲、知欲等)和原恶(任性、懒惰、嫉妒等),以及  相似文献   

5.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彼得·圣吉说:“自我超越的修炼,则是以厘清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笔者体会,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鼓励员工,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重新认识自我和人生,开发出内心奋发向上的欲望和潜能,为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而努力奋斗。自我超越在“五项修炼”中居于重要位置,它是“五项修炼”的精神基础,因为它涉及到人生的目…  相似文献   

6.
笔者此所谓“教育科研的‘五项修炼’”则是 指: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敏于行动、勇于创造和乐于 奉献。这五项工作看似“老生常谈”,却是教育科研重 要的修炼。  相似文献   

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部分词语,历代注本的理解往往很不一致。将中学课本注、古注和流行读本注三方面的材料汇集一处,略作比照辨析,可以看出课本下列几处注释的不足。〔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因为,介词。下面的“以”,认为,动词。①苏濂《石渠意见补缺》:“以、已通用。已,止也,谓毋以吾年长,止而不言。”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从此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长一些受拘束而不言。”②王符《丹铅录》:“以吾一日长乎尔,长,老也。毋吾以也,以,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把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受此启发,笔者将人格魅力、自身学养、系统反思、管理智慧、教育科研称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是青年教师快速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良剂。  相似文献   

9.
创“学习型组织” 促成教事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社会巨变以排山倒海之势而来,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涌现。“学习型组织”及其“五项修炼”以其独特的理念和高超的技艺脱颖而出,成为“未来企业成功的模式”,令世人刮目。一、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随着《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问世,管理学界、企业界,甚至政府部门纷纷为之折服和效法,并迅速风靡全世界。该书发行后,曾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并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作者彼得·圣吉(PeterM·Senge)博士也于同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1997年世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彼得·圣吉的作品——《第五项修炼》被喻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西方许多知名企业都以此作为自己的管理指南,并成功地将企业创建为学习型组织。在上海,有一所小学也正在做这样的“修炼”——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并享受变化?由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李玲玲老师所著的《小学数学教师5项修炼》一书给出了作者自己的诠释.全书共分了五个章节来写小学数学教师的五项修炼:第一项“读懂孩子”,第二项“理解数学”,第三项“有效研究”,第四项“追随智者”,第五项“全面学习”.从这五项的标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从教以来不断提升自我的行走轨迹.她认为,“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育,进而“读懂”课堂,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提起“学习型组织”,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第五项修炼”。不少企业在建设学习型组织时,都是围绕“五项修炼”展开,包括进行培训、研讨和学习,但始终找不到学习型组织的感觉,尝不到学习型组织的“味道”,为什么呢?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五项修炼”没有正确认识,另一个就是对“学习型组织”建设抓不住重点。  相似文献   

13.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否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高中《语文》第五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本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说了……毋吾以也,就是‘毋以吾也’,意思是不要因我(就不说了)。”我觉得“毋吾以也”应解释为“不用我了”,“以”不应训为介词“因”,而应训为动  相似文献   

14.
杨华 《中国科教博览》2004,(11):108-110
提到学习型组织,很多人就会想到“第五项修炼”。不少企业在建设学习型组织时,都是围绕“五项修炼”展开,包括进行培训、研讨和学习,但始终找不到学习型组织的感觉,为什么呢?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五项修炼”没有正确认识,另一个就是对“学习型组织”建设抓不住重点,本文对此试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 “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竟月,同饮至,曰: “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 忘其故,死矣。……臭 (xiù)性之所耽,不能绝也。  相似文献   

16.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毋吾以也”,课本注为:“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认为,动词。”这样解释,意思上能说得通,但释“以”为动词“认为”,似欠妥当,而“毋吾以”的语法结构也很难解释通。笔者认为,这里的“以”可看作是“已”的通假,系“停止”的意思,在这里指不敢说话。在语法结构上,“吾”的前面省略了一个表示原因的介词“以”,“毋吾以”即“毋以吾已”,也就是“毋以吾止”,即不要因为我而不说。加之以师旅课本注为:“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上。”此注对“加”的解释不妥,不如释“加”为“侵陵、侵犯”。这不但…  相似文献   

17.
对象: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甲:近年来,随着《第五项修炼》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工商企业界开始接触并关注西方甚为流行的“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如果说该书仅是从企业管理新理念角度对传统的企业学习进行冲击的话,那么,继《第五项修炼》之后《学习的革命》的登陆中国...  相似文献   

18.
五项修炼: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把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受此启发,笔者将学习、实践、培训、合作、研究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学习是源泉,利于更新思想,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超越;实践是根基,利于转变行为,革新工作方式,改善心智模式;培训是捷径,利于获取指导,拓宽视野领域,建立共同愿景;合作是外力,利于交往互动,开展深度汇谈,整合团体智慧;研究是动力,利于系统思…  相似文献   

19.
信谊药业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探索活动,从领导到员工都在认真进行学习有关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的理论,做到联系企业管理和个人的思想实际,务求使学习能变成使明天更美好的能量。本文是该厂职工孙慧志同志以“作业题解答”的形式谈了自己对“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学习的体会,有一定深度,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施肩吾选择施仙岩作为道教修炼之所的原因在于:修炼之所一般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选择西山,符合道教发展的历史轨迹;西山附近的游惟观已成一片废墟,破庙难以容身,施肩吾只得另辟石室而居。"施仙岩"得名是因为施肩吾,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施肩吾有二:一为唐代的施肩吾,一为五代末至北宋初的施肩吾。而施仙岩得名是由五代末至北宋初的施肩吾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