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米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特性,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目前已经被国内外作为第4代催化剂进行研究和开发.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催化特性,综述了纳米金属粒子催化剂、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纳米半导体粒子、纳米固载杂多酸催化剂、纳米(复合)固体超酸催化剂、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碳纳米管及分子筛等的应用进展.指出了纳米催化剂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分类和结构特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并阐述了纳米材料的进展,包括纳米光学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敏感材料外,纳米储氢材料,纳米巨磁电阻材料。  相似文献   

3.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实用性成为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10多年来,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小组始终坚持把国际最前沿的技术作为攻坚目标,系统开展了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深入研究,在纳米科技基础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时还积极探索纳米材料在市场上推广和转化模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中国纳米材料术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该研究项目“一维纳米线及其有序阵列的制备研究”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实用性成为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10多年来,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小组始终坚持把国际最前沿的技术作为攻坚目标,系统开展了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深入研究,在纳米科技基础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时还积极探索纳米材料在市场上推广和转化模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中国纳米材料术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该研究项目“一维纳米线及其有序阵列的制备研究”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年,纳米点,纳米棒和纳米线的可控合成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源于纳米材料尺寸和形貌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质。为了更好调控纳米材料的形貌,根据已经取得的实验结果去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本综述中,我们系统了归纳了化学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共沉淀方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以及水热/溶剂热法。而且,根据纳米材料的合成机理,我们总结并分析了均核合成机理、异核合成机理、软模板诱导机理、液体-液体-固体合成机理以及气相-液相-固相合成机理。另外,对纳米材料的在纳米器件、光催化、太阳能电池以及纳米记忆材料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本综述对材料科学家和化学家在可控合成纳米材料核更好地理解纳米材料的合成机理必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纳米科学技术诞生以来,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就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并可能成为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支柱之一.我国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现状可以用纳米粉体材料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涂层技术出现了产业化趋势和传统产业应用纳米技术全面展开来描述.本文将简要介绍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并对纳米材料在催化、环保、能源、新型工程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和防护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的产业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刘世伟1992年11月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纳米结构材料会议。同年,出现了有关纳米材料的新杂志。这标志着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所谓纳米材料,就是构成这些材料的基本单元的尺寸是纳米(10 ̄(-9)米)...  相似文献   

8.
<正>1问题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纳米技术的重大进步提供了各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纳米结构材料。包括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线和纳米管以及二维纳米片。如何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并保持其纳米尺度的独特性能,是纳米材料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可以实现许多新的且单个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在 1~ 1 0 0nm的超细材料 ,由于其晶粒小 ,比表面积大 ,这就使其产生了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介电限域效应。表现在纳米体系的光、热、电、磁等性质与常规材料不同 ,从而在工程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计算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 3类 :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会有更好更多的新制备方法出现 ,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纳米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用于负载型Pd基催化剂的γ-Al_2O_3-ZrO_2-ThO_2纳米管阵列载体。原位生长法制备的纳米孔Al_2O_3陶瓷模板经化学沉积形成γ-Al_2O_3-ZrO_2-ThO_2纳米载体,并以此纳米载体作为活性组分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氧化活性的Pd催化剂。电镜结果表明,催化剂组分Pd能够均匀分散于纳米载体中。实验表明采用以γ-Al_2O_3-ZrO_2-ThO_2纳米材料为Pd基催化剂载体的CH4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分子催化剂的组成、性能及制备等为线索介绍了近些年来高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对高分子负载络合催化剂、可溶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高分子保护催化剂、模板聚合物催化剂以及稀土、相分离催化剂等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2.
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甲醇合成催化剂由最初的含铬催化剂,经铜基催化剂,发展到现在非铜基催化剂的发展过程.其中铜基催化剂在甲醇合成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从活性位和添加助剂钾和锆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吲哚与不饱和化合物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按催化剂种类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论述:(1)质子酸催化;(2)路易斯酸催化;(3)有机催化;(4)金催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SO4^2-/TiO2催化剂的基体,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催化剂基体进行浸渍,考察催化剂性能。选出制备催化剂的硫酸浓度。考察反应温度、甲醇流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S10活性最好;甲醇制烯烃的反应温度为410-430℃,具有98.8%的甲醇转化率和90.65%的乙烯选择性:反应时甲醇的流量为0.05mol·s^-1。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合成氨工业催化剂从Fe3O4基到Fe1-xO体系和钌催化剂的发展,表明Fe1-xO催化剂体系的发明,使氨合成催化剂的活性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钌催化剂有望突破近一个世纪的铁催化剂的历史。结合氨合成的发展现状,提出合成氨催化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车用催化剂热失活机理,在发动机台架和R-FOCAS台架上分析不同的老化方法对催化剂劣化强度的影响。利用断油和ARL-102老化循环对四只相同的催化器样件进行50h的快速老化试验。通过老化后催化剂性能测试,依据催化剂劣化强度的评价指标考察三效催化剂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催化燃烧技术是治理汽车尾气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汽车催化剂的大力开发,已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催化净化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贵金属-非贵金属混合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化,而其它催化剂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纳米材料的出现为该领域增添了不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无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用磷钨酸做为催化剂。先用MCM-41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30%H2O2作氧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环已醇/环己酮混合物氧化成己二酸。讨论了30%H2O2的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草酸对己二酸产量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回收重复利用。结果表明:用MCM-41分子筛负载80%的磷钨酸作催化剂反应7h,己二酸的最大产率高达89.17%。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催化剂活性研究认为:中心浓度[C^*]和聚合增长速度常数Kp,都能使活性增加,但通过实验验证,中心浓度[C^*]的活性增加率较Kp明显,依据这一认识,从主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助催化剂及第三组分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和验证了提高催化剂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了使用冶炼镁工业废渣制备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并评价了该系列催化剂在菜籽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的活性。废渣处理后,与SiO2在无水乙醇中浸渍,干燥后,在N2保护下1073K焙烧5h。用XRD、CO2-TPD、BET等对该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当Mg-Ca/Si摩尔比变化范围6-9:1时,形成稳定的六边形的MgO和立方体CaO,对于酯交换反应展现出较高的活性。并且,催化剂的活性随着Mg-C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最有条件下,油脂转化率可达到99.8%,活性类似于商业使用的碳酸钙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