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时期的《万花小曲》现存两个版本,先有"京都本",后有"金陵本";所收小曲皆为俗曲,情歌多,生活歌少;女性歌多,男性歌少:一部分源于明代,一部分源于清初,适应于当时的市场需求而风靡南北,浓厚地影响了后世的小曲、曲艺、小戏等。  相似文献   

2.
定西小曲源于定西百姓生活,曲词以定西方言为主,言简意无穷,以七字句为主,押韵,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百姓的"生活相".本文选取定西民众最熟悉的小曲曲目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些小曲的曲词出发,探究其中映射出的民俗文化.年,在定西百姓心目中有着独特的重要性,过好"年",新的一年才会更上一层楼;由过年,牵引出民众的饮食,其中独特的定西面食.  相似文献   

3.
道光年间,无名氏抄录的《京都小曲钞》,内中小曲多数源于之前的明清小曲,少数新出于道光八年之后,既体现出曲牌之间的前后衍生关系,也体现出戏曲、曲艺、歌谣等与小曲的紧密联系,是以相思幽怨、追求爱恋的情歌为主,兼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小曲集.  相似文献   

4.
秦州小曲是长久以来流传在天水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地域色彩浓厚。秦州小曲现今流传的剧目有七八十种,其剧目来源主要有:秦腔及其他地方戏剧目;元杂剧、南戏和明清传奇;史料记载及演义小说;民间生活。秦州小曲剧目的思想内涵多样,尤其重在颂扬乡村爱情和宣扬教育主题。秦州小曲的剧目文本具有说唱结合及短小简单的特点。对秦州小曲的剧目研究,有利于对其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清代民歌小曲文献可以乾隆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传世文献较少,但对于了解明清之际民歌小曲的嬗递有较大价值。后期随着花部的迅速发展,民歌小曲集逐渐增多,至嘉庆、道光间,各类民歌小曲文献已十分丰富。及至清末,出现了大量单首或数首合刻的木刻本、手抄本,这类文献未经辑录整理,保存了民歌小曲的原生面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主线 ,提出并论证中国作曲家通过“以歌为媒”的创作道路———将民歌钢琴小曲作为探索民族和声风格的“试验场” ,进行民族化音乐的探索 ,从而证明民歌钢琴小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必然产物 ,反之 ,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奉礼 《考试周刊》2014,(40):23-2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渭小曲作为通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十三个板块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通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就通渭小曲传承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更有利于通渭小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曲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民间的时尚俚俗歌曲,百年来明清小曲的研究可以分为开创奠基(1900-1949)、缓慢发展(1949-1978)、复苏繁荣(1978-)三个阶段。学者们对明清小曲的渊源流变、文化内涵、艺术技巧、曲牌和音乐、作用及影响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明清小曲的研究应当在作品的收集整理、民歌小曲与明清其他文体的交叉互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考察明清小曲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9.
“河池小曲”因陇蜀要地古河池县(今陇南徽县)而得名,历史悠久,在流传地区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其内层结构,主要表现在文字结构和曲式结构上。从文字结构上看,河池小曲多属分节歌形式,曲词格式多为七字式,兼有长短句式,加上衬字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用词凝练、音律和谐,极好地支持了婉转流畅的旋律。从曲式结构上看,“一段体”单节歌占相当比例,主要用以抒情,分节歌形式在思想内容上表现较为复杂。河池小曲分地域流布类、事象内容类两个大类,其曲调特征主要表现在调式、曲式结构、艺术表达、伴奏乐器等四个方面。河池小曲反映了在陇蜀地域不同环境下人们的情脉和心志,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所做出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会很多小曲;我在母亲的小曲声中长大,小曲影响着我一生的命运轨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卢奉礼 《考试周刊》2014,(39):173-17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渭小曲作为通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十三个板块之一,是实现"中国梦"通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就通渭小曲的发展优势列举一些事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更有利于通渭小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秦安小曲是天水市秦安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本文阐述了秦安小曲的形态、起源、传承及其现状,并以秦安县叶堡村为例提出了几点针对小曲现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大调曲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大调曲与相和歌、诸宫调、明清小曲、岔曲、八角鼓,可发现大调曲渊源于明清时的小曲,并与岔曲、八角鼓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秦安小曲历史渊源与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 《文教资料》2009,(11):75-77
本文从秦安的文化背景入手,对秦安小曲进行了论述,主要分析了秦安小曲的特征、发展、历史渊源及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5.
通渭小曲戏是流传于甘肃省通渭县境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戏剧,又叫"小曲子",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从类别考究、音乐特征、音乐的变异性、文化功能、文词特点和存在价值等几个方面对通渭小曲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钢琴小曲     
钢琴小曲在钢琴作品中占有很多而又很重要的部分 ,它们的主要创作多取于民间民族素材 ,故而主题个性强 ,具有独特的风味。在创作手法上多以二段体和三段体形成 ,特别是带再现的三段体最为多见。作为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 ,所接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小曲 ,故而我们对于这一类钢琴小型作品要多加以研究 ,使学生很快的接受它们 ,了解它们 ,完成它们 ,表现它们。  相似文献   

17.
呓语故乡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挥手的离别;故乡的水是一首悠扬的小曲,总在孤寂的心中流淌;故乡的情结却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记忆中远离的渔船。  相似文献   

18.
铁书毓 《甘肃教育》2022,(20):66-69
民歌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歌曲,是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瑰宝,本身具备一定的艺术与审美特点,体现出独特的教育内涵。作为根植于景泰人民生活的景泰小曲,是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教育内涵与价值在融入学校思政、语文、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地体现。文章旨在探究景泰小曲的教育价值和功能,阐述景泰小曲纳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策略,以推进景泰小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小曲的传唱在明代蔚然成风,追溯其源,本属古代民歌一脉,其体式、曲调历史久远。小曲的风行是明代文坛一件盛事,它不仅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潮,而且从内容和风格等方面对晚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一首秦州小曲《绣荷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秦州小曲歌唱语音信号的采集,分别提取能量、基频、共振峰等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语音信号的能量、基频等声学表现进行分析,初步探索秦州小曲的演唱技巧和参数范畴,为秦州小曲的保护和演唱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