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斌  李榄 《广东教育》2008,(5):49-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07年10月24日18∶05,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一号"首先在近地点200km、远地点50000km、周期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2011年第7期刊登了杨健生、谷丽雅老师撰写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奔月轨道参数探讨》一文,文章就奔月轨道方程和卫星奔月时间进行了探讨。利用文中推导出的"嫦娥二号"奔月轨道周期T=239.7 h,本文对"嫦娥二号"的入轨速度和远地点速度进行了计算和探讨。本文用到的数据如下:近地点距离h=200 km,远地点距离H=380 000 km,地球平均半径R=6371 km;长半轴α=(h+H+2R)/2,半焦距c=(H-h)/2,短  相似文献   

3.
例1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探月之旅.通过适时的变轨,使“嫦娥一号”先后经历16h轨道、24h轨道和48h轨道,于10月31日将“嫦娥一号”加速至10.58km/s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1月2日在“嫦娥一号”奔向月球的过程中,对卫星飞行航向实施了一次必要的修正.11月5日,  相似文献   

4.
一、"嫦娥一号"材料一"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它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千米、远地点50930千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知识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与月球“相会”时减速制动被月球俘获,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再经过两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逐渐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为200km的环月圆形工作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人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  相似文献   

7.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  相似文献   

8.
"嫦娥"近况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4秒,"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基地发射升空,发射24分钟后,星箭成功分离准确人轨,非常漂亮.经过多次变轨后进入奔月轨道,然后进入月球捕获轨道,整个过程都是精确测控一次成功的,非常完美.  相似文献   

9.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10.
罗建美 《物理教师》2008,29(4):59-60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1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4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1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2次、第3次的制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12.
李龙 《高中生》2008,(14):27-27
高考预测题1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载人航天城发射升空,进入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43千米的椭圆轨道,实施变轨(距地表约343千米的圆形轨道)后,绕地球14圈,历时21小时,航程约60万千米,于19月16日6时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安然着陆。你知道吗?能让飞船进入太空依据的就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在中考中,力学、热学、光学、电学  相似文献   

14.
物理高考试题中"有效信息"的隐藏和获取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设计试题的一种思路.本文以2011年物理高考试题为例,探索"有效信息"的几种常见的隐藏方式.1用"数字"隐藏"文字"例1.(2011年全国卷)我国"嫦娥1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  相似文献   

15.
6月1日零时0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火箭飞行约24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42123公里、轨道倾角25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从距离38万km的环月轨道传回第一张月面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我校初中物理师生及时抓住这次机会,从物理的角度来审视"嫦娥一号",大家热情高涨.当时探究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嫦娥一号"用到了哪些初中物理知识.我们的讨论总结了一下.  相似文献   

17.
七、“神舟”五号【背景材料】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杨利伟在飞船中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例题】例1“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后,进入近地点距地心为r1熏远地点距地心为r2的椭圆轨道。2003年10月15日15时54分,飞船变轨程序启动。“神舟”五号飞船在远地点时,将质量为Δm的燃气以一定的速度向后喷出后,飞船改做半径为r2的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飞船在近地点的速度为v1,飞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行研制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升入太空成为月球的卫星,它奔向月球的基本过程是先绕地球转动进行三次变轨,然后飞向月球,中途进行轨道修正,到达月球附近"刹车"后成为月球的卫星,再进行两次"刹车"成为离月球表面200km的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19.
"嫦娥一号"探月的五大精彩瞬间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到11月26日第一幅月面图像公布,在33天的时间内,中国首次"嫦娥"探月之旅以几近完美的方式迈出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精确变轨,成功绕月,成功探测"的精彩六步,其奔月过程令世人瞩目."嫦娥"奔月的五大精彩瞬间,永久定格于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20.
王文亮 《物理教师》2010,31(8):33-34,36
2007年10月24日“嫦娥1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嫦娥2号”探月卫星预计于2010年年底发射升空,嫦娥探月工程将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卫星发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变轨,与此相关的问题也悄然进入中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